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分析模型,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2019年护理人力资源效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及静态分析,为提高医院各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依据和建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2个护理单元2014-2019年的人力资源效率数据进行收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传统模型对2014年和2019年的护理人力资源效率情况进行静态分析,并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对2014-2019年人力资源效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 研究医院2014年DEA有效的护理单元为6个,占24.3%,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950;2019年研究医院DEA有效的护理单元为8个,占36.4%,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896。该研究医院在6年内护理人力资源效率平均增长2.5%,技术效率下降了1.3%,技术进步效率增加了3.8%。 结论 研究医院2014-2019年护理人力资源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技术进步是护理人力资源效率提升的推动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是引起该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降低的主要原因。建议管理部门应注重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同时根据各科室的专科特色情况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综合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的效率,探讨效率低下的原因,为提高护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工时测定法,收集手术室护理单元的2项投入指标(护士人数、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和2项产出指标(日均台次、年手术台次),运用DEA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9个手术室护理单元中,5个护理单元总体效率相对无效,无效的护理单元可以通过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理想值的测算,找出无效单元的原因.结论 各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效率水平差异显著,通过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可以采用DEA对护理效率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相对效率,为进一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 R和BC2模型对新疆地区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参评的9个手术室护理单元中,5个手术室总技术效率相对无效,不同规模手术室的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若对5个非总技术有效的手术室进行调整,可以节省护士人数20.3%、日人均护理工时38.3%,可增加年手术台次60.1%、日均台次29.0%。结论新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存在低效率现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护理效率进行评价,可以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乌鲁木齐市7所三级公立医院ICU的护理效率,探讨效率不佳的原因。方法对7所三级公立医院的ICU应用问卷调查法和工时测定法,收集各ICU的2项投入指标(护理总工时、护士人数)和1项产出指标(全年收治患者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7所医院ICU中,6所医院ICU相对无效,无效的ICU可以通过理想值的测算有目的地改善各指标值,使之达到相对有效。结论乌鲁木齐市三级医院ICU的护理效率总体不高,管理者应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各方面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心内科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应用案例分析方法展开教学对于教学工作综合水平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入医院心内科护理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习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实习带教,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单位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世界银行对中国政府的第八个卫生贷款项目(简称卫Ⅷ)项目河南执行情况作为对照,审视项目效率,发现成绩和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2003/2005获得"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单位中抽取100个为试验组,其中,中心乡卫生院与一般卫生院各50个;从河南省"卫Ⅷ"项目单位中抽取60个为对照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2R模型测算项目单位在项目前后的相对有效率变化.结果:①项目后数据包络分析法有效的决策单元构成比,试验组从22%增加到30%,对照组从20%增加到52%,中心乡卫生院从30%下降到26%.②试验组得分频数分布仍集中在较小得分处,对照组则向较大得分处转移.结论: ①"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使卫生院有效率增加,但其效果不如"卫Ⅷ"项目.②"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是资金投入绝对量偏低,资金投向不合理,忽视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自2007年实施护量管理风险以来,本科护理风险下降情况。包括护理风险识别及制定风险管理对策的具体内容。认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风险下降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心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重点,通过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也促进了我们护士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进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115-3116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4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研究对象按治疗期间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明确护理方式,并签字确认),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临床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状况,研究组(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8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状况,研究组(98.39%)高于对照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对心内科患者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作用,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同时可改善患者满意度,降低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饮食结果不科学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心内科2004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患280人,给予积极治疗,从患人院到出院,进行连续的营养评估,并提供饮食咨询,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防止风险的发生。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1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实施护理风险护理前收治的1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表扬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表扬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实践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和投诉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从总体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82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45.98±2.74)分、生活行动能力(125.28±0.24)分、护理人员工作能力(94.25±0.21)分,总满意度为95.1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45名护生在心内科临床实习中接受循证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认为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循证护理的能力有很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姚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789-4790
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11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血管疾病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医辩证护理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心血管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许丽华 《当代护士》2017,(11):32-33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ADL评分、ESCA评分以及相关症状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实施组ADL评分、ESCA评分分别为(45.1±8.3)分、(121.6±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7.6±7.2)分、(100.5±10.7)分,实施组心率失常恢复时间(4.3±0.9)d低于对照组(6.1±1.1)d,实验组LVEF(48.3±1.1)%高于对照组(40.4±1.5)%,实验组房室传导阻滞时间(3.2±1.3)d少于对照组(5.5±1.0)d,实验组住院时间(15.8±2.2)d少于对照组(21.4±1.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对78起心内科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前4位原因为:服务态度、护理技术、费用问题、病房管理;不同职称、工龄、年龄、学历、编制的护理人员投诉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掌握沟通技巧,作好健康教育,严格病房管理是降低护理投诉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DEA模型应用于胸外科监护病房护理效率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综合评价上海市12所三级甲等医院胸外ICU护理人力资源的效率,探讨效率低下的原因,为提高护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12所三级甲等医院,应用问卷调查法和工时测定法,采集胸外ICU护理单元的4项投入指标(护士人数、继续教育时间、培训时间、护理工时)和3项产出指标(平均住院日、年收治病人数、床位使用率),运用DEA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个胸外ICU护理单元中,5个护理单元相对无效,无效的护理单元可以通过理想值的测算有目的地改善各指标值,使之达到相对有效。结论各三级甲等医院间胸外科ICU护理效率水平差异显著,而通过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实现效率最大化;建议采用DEA对护理效率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40名心内科危重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20例,其中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毒性心脏病患者以及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心脏内科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并观察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后ESCA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22.8±13.7)分和(45.7±6.6)分,优于对照组的(105.4±12.5)分和(39.6±4.6)分,且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LVEF为(47.3±1.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改善心内科患者自我护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有助于心功能改善,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黄海英 《全科护理》2012,10(11):1023-1024
护理标识是应用规范的图案、文字对护理工作中需警示提醒的工作环节进行具有行业特征的标识的总称[1]。心内科病房由于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同时开展介入手术多和使用高警讯药物普遍等特点,成为发生各类安全事件的高危科室。而护理标识的临床应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差错隐患,将护理意外事件消灭在了萌芽状态,有效避免了护理风险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2]。我科从2006年起将各类标识应用于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