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心脏性猝死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应对措施。方法分析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原发疾病类型、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心肺复苏实施场所等,记录相关数据并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仅28例心肺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26.42%);院外实施、实施心肺复苏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较长、未使用急救药物、年龄较大、女性、存在除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病变及未使用除颤器等因素降低了心肺复苏成功率(P0.05)。结论抢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接诊心脏性猝死患者后尽快给予心肺复苏处理,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143-145+149
目的观察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所接受的急救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心肺复苏护理)与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护理)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以及抢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总有效率、复苏当天、复苏第3天以及复苏第7天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心肺脑复苏1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泉云  赵开亮  杨新疆  曾宇  符兆亮 《海南医学》2005,16(10):49-50,133
目的 探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急救水平,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十二年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11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急救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1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26例,最终复苏成功仅2例,复苏成功率分别为22.5%、1.74%。1992年至2000年间复苏成功率较低,初步复苏成功率为9.68%,最终复苏成功率为0。2001年至2004年间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初步复苏成功率为37.74%,最终复苏成功率为3.77%。结论 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是否正确、抢救开始时间是否及时、对室颤者能否早期除颠、气道通畅与气管插管时机把握、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谢钢  赵金臣 《医学综述》2014,(2):286-288
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搏骤停的有效措施,连续胸外按压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对于院外心搏骤停的急救,大多数目击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实施传统的心肺复苏,除此之外,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与传统的心肺复苏有相似的生存率及神经学预后。因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普通急救者只需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即可,提高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依从性和可行性。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法应当被大众熟悉,并期待更多的目击者参与到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中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卫生院心肺复苏的特点和对策。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心肺复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63例,心肺复苏成功4例,脑复苏成功1例,心搏骤停原因以脑、心及肺疾病多见。结论卫生院心肺复苏的特点是:院外急救多、急救条件差、医疗配备不足、围心搏骤停期的救治空白、4min内的“黄金抢救时间”等难以保证。但卫生院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潜力是大有可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提高必须从时间、高质量的急救技术和设备关键因素下手。  相似文献   

6.
院前心肺复苏454例成败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明  花海明  龚翔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22-1323,1326
目的 通过对院前454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成败因素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方法 对我中心2002年5月-2008年5月心搏骤停454例院前死亡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心搏骤停后得到复苏时间早晚分为A、B两组:A组为早期复苏(≤5 min)组,113例;B组为晚期复苏(>5 min)组,341例. 结果 A组113例心肺复苏有效54例,有效率为47.0%,复苏成功23例,成功率为20.3%;B组341例心肺复苏有效29例,有效率为8.5%.A、B组由急救中心接到呼救到达现场平均间期分别为(2.5±0.7)min和(12.6±1.5)min;A组患者由急救专业人员行除颤、气管插管复苏有效率分别为25.7%及35.4%,B组患者除颤、气管插管复苏有效率分别为1.8%及1.2%,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社会重点人群中普及急救知识、心肺复苏知识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目击者及早进行心肺复苏,缩短呼叫-到达现场间期,熟练的气管插管、早期电除颤、合理使用心肺复苏药物是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专业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9例院前心肺脑复苏患者,按专业院前急救和非专业院前急救进行分组,从呼救-到达现场期间(CRI)、院前应用急救技术及复苏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专业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18.4%,非专业院前急救成功率2.5%(P<0.05)。专业院前急救CRI、急救设备、应用急救技术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专业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总结除颤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促进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该中心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300例,根据急救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AED除颤器配合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进行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措施进行急救,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急救存活率。结果观察组现场心肺复苏33例(22.0%),对照组现场心肺复苏15例(1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571,P=0.0206);观察组患者出院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575,P=0.0031)。结论在院前急救中进行早期除颤处理可有效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时配合急救医生做好除颤措施的配合工作,以提高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9.
心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重症,我院急诊科自2002年加入“120”急救网络,共接诊心跳呼吸骤停病人86例。为探讨心搏骤停的病因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各方面因素,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雄文 《微创医学》2003,22(6):845-847
目的探讨院外心肺复苏的特点和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开展院外心肺复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47例,心肺复苏成功72例,脑复苏成功30例,心搏骤停原因以不明原因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多见.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0.77min.结论院外复苏的特点是复苏率低、急救条件差、极少目击者会施行CPR、医疗配备不足、围心搏骤停期的救治空白、搬运困难等.提出对策为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完善急救设备的配备、研究提高现场CPR成功率的药物和器械、建设城市住宅急救通道,对心搏骤停早期CPR患者及时转动回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1.
李雄文 《医学文选》2003,22(6):845-847
目的 探讨院外心肺复苏的特点和对策。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开展院外心肺复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147例,心肺复苏成功72例,脑复苏成功30例,心搏骤停原因以不明原因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多见。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0.77min。结论 院外复苏的特点是:复苏率低、急救条件差、极少目击者会施行CPR、医疗配备不足、围心搏骤停期的救治空白、搬运困难等。提出对策为: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完善急救设备的配备、研究提高现场CPR成功率的药物和器械、建设城市住宅急救通道,对心搏骤停早期CPR患者及时转动回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2.
心搏骤停者初期复苏成功率是评估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提高心搏骤停者初期复苏成功率是使病人得到进一步救治的关键.本文对我县急救中心在2001年4月-2005年12月期间应用胸腹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抢救病人的情况进行资料分析,力求寻找提高急救医疗水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过程中常见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中心2008年6月~2009年6月234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复苏应急时间、有无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CPR)、实施CPR急救人员构成以及现场是否充分开展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检查等对成功率有较大影响.结论 患者的年龄越小、复苏应急时间越短、急救人员采取措施越及时到位,成功率越高;缩短急救半径、普及CPR技术、完善急救人员配置、采取规范化培训以及规范化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钟红元  钟丽霞 《吉林医学》2014,(24):5325-532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与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在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救治中的应用,以提高CPR后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收入院率。方法:选择实施心肺脑复苏抢救的猝死患者共124例,其中进给予个体化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的为观察组共71例,给予常规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的为对照组共53例。急救前后对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入院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抢救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45.1%(32/71),存活入院率为28.2%(20/71);对照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32.1%(17/53),存活入院率为22.6%(12/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个体化心肺复苏(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提高急救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入院率,值得在急救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轮转新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轮转入急救中心的新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及相关急救知识的强化培训。结果强化培训后轮转新护士心肺复苏技术和急救知识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对新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心搏骤停患者119例心肺脑复苏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内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07年5月院内急救的11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复苏结果及预后。结果119例心搏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32例,最终复苏成功7例,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6.1%,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5.9%。结论院内较高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并不能有相应的最终复苏成功率。后者的成功率与复苏开始时间、能否在第一目击现场打开气道、即刻给予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密切相关。打开气道和即刻给予的胸外按压,能满足脑及其他重要脏器最低代谢要求,不仅与心搏骤停患者初步复苏成功率关系密切,而且也是决定高级复苏术后心搏骤停患者能否最终康复出院的决定性环节。除颤只是有条件下的恢复心搏骤停患者心搏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心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只有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及方法,并在复苏过程中最佳配合医生才能提高CPCR成功率,多年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1].新指南认为2005指南实施以来存在胸外按压质量有待提高、各个急救系统中院外心搏骤停的成活率相差较大以及院外心搏骤停发生时目击者极少实施心肺复苏(CPR)等问题,并为此做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重视心搏骤停后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心搏骤停成活率.本文就新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阶段的部分更新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中的实施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实施情况及提高应用率的对策.方法问卷调查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条件及方法.结果口对口人工呼吸实施组,开始辅助呼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施率低的原因是现场无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不愿实施.结论口对口人工呼吸是现场直接救护最简单、省时的方法,并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心搏骤停的院前急救--初级心肺脑复苏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庚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7):437-438,417
心肺脑复苏术(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技术措施,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制定心肺脑复苏术,一直是急救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概论心搏骤停发生后患者能否得救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①患者原发疾病的种类和性质;②发病后患者得到抢救的时间;③抢救者实施复苏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正确性,包括抢救手段的选择、抢救方法次序的安排以及抢救药物的应用等。在院外发病现场抢救心搏骤停患者与院内复苏有很大差别:①院内患者一般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抢救,而院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绝大多数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