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围产保健的主要内容,因此我国近年来产科和儿科,妇幼保健工作者对此均十分重视,为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和健康水平,我院总结1987—1991年五年来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以找出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美国死亡率、死因分析进行总结和分析,力求发现死亡率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为编制中国模型生命表提供借鉴和参照。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人类死亡数据库》中美国生命表及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年度《国家生命统计报告》,对1933年至2010年间美国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相关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1933年至2010年,美国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分别增长了17.2岁和18.43岁。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0岁组、1岁组和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率持续稳步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男性与女性儿童死亡率极为接近,差异只有0.1‰左右。70多年来,美国人口死亡率在5-60岁年龄段相对稳定,但男女略有差异,男性大约55岁、女性大约60岁开始上升较快。1997年至2010年,美国婴儿10大死因中的前三位排名稳定不变。1935年至2010年,美国死亡风险降低60%,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位居五大死因前列。结论 70多年来,美国男性和女性平均期望寿命逐年增长。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性别差异逐年缩小。消除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将可以使美国平均预期寿命分别增加近4岁和3岁。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要重视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死亡率的上升。随着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中国近40年来城乡死因构成比发生了明显变化。防治恶性肿瘤、慢性病、损伤和中毒应作为今后中国疾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济南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有关防止措施。方法:采用围产期I即妊娠满28周以上至分娩后7天为标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5年内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17.65‰;死胎及围产新生儿死亡率占围产儿死亡的91.11%;引起死胎、死产的主要因素是脐带因素。其次为先天发育畸形;围产新生儿死因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窒息;分娩孕周越小、体重越低,围产儿死亡率越高。结论:降低死胎发生率,应从提高产前诊断率入手;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围产期窒息,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1998年~2007年巢湖市一院儿科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死亡儿童年龄分布、死亡原因、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巢湖市一院儿科1998年~2007年住院10365例中99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2007年住院儿童总病死率为9.5%,10年间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病死病例最多,占各年龄组死亡比例为61.62%;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原因不同,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围生期和新生儿期保健。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特点,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济南地区10年来围产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1988年至1998年间围产期孕产妇与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妊高征、产科出血、心脏病、羊水栓塞及产褥感染是围产期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农村妇女占75%;而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认为加强孕产妇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围产期保健,重视早产、妊高征、产科并发症的防治,加强新生儿监护是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新生儿死亡原因构成也随之变化,为进一步提高抢救治疗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对我院新生儿科1995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171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同市2005年~2008年围产儿死亡的动态变化、主要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大同市2005年~2008年的628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500例参加省级评审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同市2008年围产儿死亡率较前几年明显下降,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死亡相关因素评审显示大部分与知识技能有关,尤其是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知识技能缺乏有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孕产妇尤其是高危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提高产科儿科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全社会共同关注母婴健康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及剖宫指征的变化对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10年来我院剖宫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5年到2005年10年间剖宫产率由36.99%上升到68.19%,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无指征要求手术的上升为第一位,有相对指征要求手术的列第二,其他类排第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则排第四。胎儿窘迫排第五。新生儿窒息率1995年与2005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生儿死亡率1995年与2005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唐氏综合征儿出生和母龄年轻化变动趋势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一种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发病率为1/800-1/600。全国每年约出生DS患儿3万人,该征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多伴有多发畸形,大多数DS患者能正常出生,生存时间可到成年,目前对此征还没有根治方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本研究对25年来检出的248例DS出生时母亲年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年轻化变动趋势,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这将对预防策略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4028例住院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疾病逐渐得到重视,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也在发生变化,为进一步做好昆明地区新生儿疾病治疗工作,本文对1995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4028例新生儿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儿死亡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我国新生儿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生儿的病死率仍较高。为了解我市住院新生儿的病死情况,本组资料对我院新生儿病房5年间82例死亡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死亡原因,为临床研究提供流动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2002年至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变化趋势,为中国自杀预防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提取2002年至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标化自杀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行短期预测。结果:2002-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均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居民标化自杀死亡率下降幅度(AAPC=-8.2%,P<0.01)大于农村(AAPC=-6.4%,P<0.001);城市、农村女性标化自杀死亡率下降幅度(城市:AAPC=-9.3%,P<0.01;农村:AAPC=-7.8%,P<0.001)均大于男性居民(城市:AAPC=-6.8%,P<0.01;农村:AAPC=-6.0%,P<0.001);2008年、2007年分别为城市男性与女性标化自杀死亡率变化节点,2007年、2006年分别为农村男性与女性标化自杀死亡率变化节点。结论:2002-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标化自杀死亡率明...  相似文献   

13.
吴春芳  马艳蕊  祁华平 《医学信息》2006,19(8):1450-145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为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直接死于呼吸衰竭的病例已大大减少。而感染、颅内出血、慢性肺发育不良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新生儿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七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以及剖宫产率增高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桐庐县妇幼保健院4582例剖宫产及159例围产儿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14.58%上升到2006年的46.36%,差异有显著性(P(0.01)。(2)剖宫产指征变化:前4年胎儿窘迫、头位难产位居第1、2位,从2004年开始胎儿窘迫位次有所下降,但仍占有较高的比例,头位难产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并于2004年起持续位居第1;脐带绕颈、羊水过少所占比例逐年上升。(3)围产儿死亡率并未下降,死亡率在8.34~11.85‰之间,平均为10.15‰,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而围产儿死亡率并未下降。(2)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提高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阴道分娩;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纠正妊娠期异常;加强医患沟通、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菌株及其耐药变迁,为临床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十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结果的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年份、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其菌株及耐药性变迁.结果 1. 10年来新生儿败血症患病率逐年下降(P<0.01),而10年中不同月份和季节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2.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属的感染有逐年下降趋势,腊样芽孢杆菌则有上升趋势(P均<0.025);相对而言,杆菌和其他条件致病菌的构成比则在后五年明显上升(P分别<0.05和<0.01);3.青霉素、氨苄西林在近十年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50%);三代头胞在近10年对杆菌的耐药率无显著变化,但对球菌在近五年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对15株细菌所作的万古霉素敏感试验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1.新生儿败血症的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未见减少;2.多数细菌对青霉素类普遍耐药,对三代头胞的敏感性则与使用频度有关;3.在得到病原学证据前的经验性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一般病例可选用三代头胞、羟氨苄青霉素制剂,对怀疑葡萄球菌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病例应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又称为肺透明膜病,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末肺泡萎陷,致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尤其早产儿极易诱发此病,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本文对新生儿RDS(NRDS)患者的血标本进行血浆脑钠肽(BNP)含量检测,探讨新生儿发病后对心脏损害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改玲  师红玲  田秀芹 《医学信息》2006,19(8):1445-1446
药物静脉输注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患儿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它可以纠正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循环稳定状态的重要措施,新生儿静脉细小,且缺乏皮下脂肪的保护,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在治疗过程中常发生静脉药物或静脉液体外渗现象,较成人的外渗程度更快,更严重。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皮肤用药护理,将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