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临床资料男 41例 ,女 5 0例 ,其中垂体腺瘤 6 3例 ,颅咽管瘤 2 1例、鞍结节脑膜瘤 4例、下丘脑胶质瘤 2例和胆脂瘤 1例。大多数以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内分泌障碍为主 ,少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二、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取平卧位 ,按Yasargil s翼点入路方法经右侧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充分解剖各基底池 ,使脑压下降并充分牵开颞叶和额叶 ,充分解剖鞍区 4个解剖间隙 ,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相应的解剖间隙。本组 91例全切除 86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 74例 ,其中视力、视野明显好转 6 2例、无变化 10例、恶化 2…  相似文献   

2.
1对象与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我院采用经双侧眉弓锁孔入路切除鞍区巨大占位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2~62岁,平均32.4岁。颅咽管瘤6例,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3例。临床表现:头痛9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13例,闭经、泌乳2例,  相似文献   

3.
鞍区肿瘤包括各型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脑膜瘤等。由于解剖关系及其重要结构的存在,手术难度较大,肿瘤本身及手术过程中可对丘脑下部一垂体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体温异常,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癫痛,应激性溃疡,意识障碍等,因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3年4月~1997年12月共收治鞍区肿瘤患者36例,男对例,女15例,年龄14~1岁,其中垂体瘤20例,颅咽管瘤12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脊索瘤1例。均经开颅肿瘤切除或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的48例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19例,垂体腺瘤10例,颅咽管瘤14例。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36例,次全切除 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额外侧入路可较好暴露并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鞍区肿瘤常见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影像学上伴有钙化表现的临床以颅咽管瘤及脑膜瘤多见[1]。钙化是垂体腺瘤的少见表现,伴有广泛钙化者尤其罕见。2014年我科共收治2例伴有钙化的垂体腺瘤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27岁,主因"手指脚趾粗大2年,月经异常伴泌乳1年余"入院。查体:手指脚趾粗  相似文献   

6.
锁孔入路开颅手术(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评价用锁孔入路开颅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脑胶质瘤、听神经瘤及直视下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瘤于眶上外侧,右颞叶胶质瘤于右颞,听神经瘤于耳后,分别作一直径2.5cm骨瓣,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或直视下夹闭动脉瘤。结果:垂体腺瘤77例中65例达到全切除,12例为次全切除;颅咽管瘤11例、鞍结节脑膜瘤6例、胶质瘤1例及听神经瘤7例,均予全切;4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成功。 所有患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锁孔入路,能够安全切除直径在55mm 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以及30-70mm的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听神经瘤,并可直视下夹闭前、后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的23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额底外侧入路12例,额底纵裂入路7例,眉弓入路4例。病灶全切除19例(82.6%),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结果示垂体腺瘤7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6例、嗅沟脑膜瘤1例、嗅神经鞘瘤1例、Rathke囊肿3例。21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出现发热10例、电解质紊乱15例、尿崩8例,无死亡病例。23例术后3个月至1年;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垂体腺瘤、1例颅咽管瘤,再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鞍区占位性病变,良好的手术入路及解剖暴露可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从2001年9月起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7例,女18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1.5岁。垂体腺瘤16例,胆质瘤12例,颅咽管瘤3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1例。2.设备:(1)瑞士徕卡公司生产的MS-2手术显微镜。(2)德国Rudolf公司生产的硬性内镜及配套的监视设备包括0°、30°、70°镜头。(3)切除颅内肿瘤所需的显微器械。3.手术入路:本组35例中15例垂体腺瘤、3例颅咽管瘤、3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采用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鞍区解剖特点及垂体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15例鞍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观察不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术中鞍区解剖.结果 垂体瘤为鞍内或鞍上肿瘤,发病率居于鞍区第1位,主要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障碍、肿瘤部分囊性变;颅咽管瘤发病年龄较小,肿瘤主体在鞍上,多表现为钙化或囊变;Rathke囊肿为主体在鞍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肿瘤大小1 cm左右,与周围垂体组织存在较明显边界;鞍结节脑膜瘤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鞍结节及其附近蝶骨平台骨质结节状增生为特征.结论 鞍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各具有特异性,熟悉鞍区解剖结构对鞍区肿瘤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3年2月以来,应用直径25mm左右的小骨瓣开颅治疗颅底和脑深部肿瘤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4.5岁。1.2肿瘤的性质与部位本组鞍区及额底肿瘤16例,其中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3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额底脑膜瘤2例、额底胶质瘤1例;幕上肿瘤10例,肿瘤离脑表面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中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3年4月经额外侧入路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中线部位病变患者128例,其中垂体腺瘤57例、颅咽管瘤34例、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前床突脑膜瘤6例、拉克囊肿4例以及其它病变12例。结果128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肿瘤全切除者中垂体腺瘤52例(91.2%)、颅咽管瘤30例(88.2%)、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100%)、前床突脑膜瘤6例(100%)、拉克囊肿4例(100%),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夹闭顺利。手术所用时间比常规翼点入路缩短20~30min。结论额外侧入路显露鞍区中线部位病变的效果与翼点入路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大经蝶入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手术的6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等。结果 6例患儿平均年龄10.7岁,均经CT及MRI确诊,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视力下降,发育迟缓等。术后5例原发、1例复发性肿瘤均做到内镜下完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脑脊液漏1例,颅内感染1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尿崩3例。远期(1个月)垂体功能低下1例,尿崩1例,无复发病例。结论扩大经蝶入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临床可行,但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及较长时间的学习曲线。鞍膈下型颅咽管瘤为最佳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中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4月经额外侧入路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中线部位病变患128例,其中垂体腺瘤57例、颅咽管瘤34例、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前床突脑膜瘤6例、拉克囊肿4例以及其它病变12例。结果 128例患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尤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肿瘤全切除中垂体腺瘤52例(91.2%)、颅咽管瘤30例(88.2%)、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100%)、前床突脑膜瘤6例(100%)、拉克囊肿4例(100%),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夹闭顺利。手术所用时间比常规翼点人路缩短20~30min。结论 额外侧入路显露鞍区中线部位病变的效果与翼点入路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垂体腺瘤26例(其中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泌乳素瘤16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4例),拉克囊肿1例,胆脂瘤1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7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较单纯的显微镜手术治疗创伤更小,肿瘤全切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外科近4年来处理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106例,其中男51例,女55例;年龄8~67岁,平均46.6岁.以视力障碍起病者58例,以颅内压增高三主征起病者31例,以内分泌功能障碍起病者17例.头颅CT或MRI示肿瘤均位于鞍区,其中垂体腺瘤73例(Ⅲ级35例,Ⅳ级29例,V级9例),颅咽管瘤22例(膈下型2例,膈上型14例,室内室外型6例),脑膜瘤11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鞍膈脑膜瘤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缺损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颅咽管瘤属于Ⅰ级良性肿瘤,其组织病理亚型为成釉质细胞型和鳞状乳头型两种。恶性颅咽管瘤非常罕见,鲜有报道,我院神经外科治疗手术及放疗后发生恶性转化的颅咽管瘤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因渐进性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11年3月8日入院。头颅CT和MRI提示鞍内鞍上囊实性占位伴钙化,环状强化(图1A、1B),诊断颅咽管瘤。3月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视束水肿样变(OTE征)在鞍区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学和治疗学意义.方法 207例初次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良性占位病变患者,肿瘤均接触或压迫视交叉和/或视束,其中垂体腺瘤116例、颅咽管瘤52例、鞍区脑膜瘤18例、囊肿性病变14例、垂体脓肿7例,回顾性分析MR上OTE征的影像学特点、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和术前视觉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OTE征在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囊肿性病变、垂体脓肿的阳性分别为6、20、1、0和3例.在垂体瘤,OTE征与肿瘤大小有关,而与术前视觉功能障碍无关.在颅咽管瘤,OTE征与肿瘤大小和术前视觉功能障碍均无关,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鞍上生长的肿瘤发生OTE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鞍内鞍上生长的肿瘤(P=0.003).70.8%的OTE征在术后1个月内即可消失.结论 OTE征不是颅咽管瘤的特征件表现,在手术满意切除鞍区良性占位病变后,视束水肿样变多可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19.
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18例鞍上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90年代在神经外科领域发展起来的“锁孔”(Keyhole)技术使显微神经外科水平又有新的突破。我们 1999年以来应用眶上“锁孔”入路进行了 18例鞍上区肿瘤切除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4 0岁 ,病程 1个月至 5年 ,平均 2 5年。脑膜瘤 3例 ,颅咽管瘤 6例 ,垂体腺瘤 8例 ,生殖细胞瘤 1例。术前双侧视力减退伴视野缺损 2例 ,单纯视野缺损 4例 ,单侧视力减退 3例 ,内分泌改变 8例 ,其中闭经泌乳 2例 ,男性泌乳 1例 ,皮质醇增多症 1例 ,肢端肥大 1例 ,无临床症状但内…  相似文献   

20.
第三脑室前部颅咽管瘤少见 ,多起源于Rathke囊残余上皮组织 ,也可起源于三脑室底的漏斗或灰结节 ,肿瘤由鞍上突向三脑室 ,又称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由于其位置深在且与下丘脑结构关系密切 ,因而表现特殊的外科与临床问题 ,至今仍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难点。现将我们自 1996年以来收治的经额下 胼胝体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该部位颅咽管瘤 6例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4例。年龄 8~ 4 5岁 ,病程 3个月至 5年。首发症状头痛 4例 ,视力下降、嗜睡各 1例 ;同时伴有多饮多尿 2例 ,发育迟缓 2例 ,垂体功能减退 2例 ,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