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李瑞兴  陈征宇 《医疗卫生装备》2006,27(3):F0002-F0002
德军战时医疗救治阶梯执行北约体制,分为战术,战役,战略3区和临床前医学急救,初步医疗救治,初步专科治疗,优良专科治疗4级,医疗后送车辆主要负责从一线向救治机构以及在各级救治阶梯之间转运伤病员,德军医疗后送车辆配套齐全,从车辆类型上分为吉普车,装甲车,运输车,客车等4类,从卫勤功能上分为以运输伤病员为主的救护车和具有较强的动中监护急救功能的急救车2类,共10个型号。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急救车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1急救医疗体系与急救车急救医疗体系,是人们通过对战争、自然灾害中伤病员实施抢救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医疗体系,即急救医疗中心或急救站。目前国际上广泛推行的急救医疗系统,是由院…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野战急救车应用特点及远程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它能够短时间内将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施运送到事发现场,可在现场和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不间断的治疗,缩短了伤员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因此,为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满足现代战伤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本文对急救车的发展及特点及其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远程医疗技术在急救车上的最新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外军的救护车经不断研究和改进,加快了更新换代,使品种多样化、系列化。本文着重介绍外军用于战场抢救和后送伤员的三种新型救护车。一履带式装甲救护车近代战争的经验表明,装甲救护车是战场运送伤员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在化学和核战争的情况下,更能显示出它的优点。英军于七十年代末研制的“善人”(Samaritan)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图1),车外  相似文献   

5.
急救车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卫生技术车辆,为适应现代高速公路急救保障的需要,满足现场救治及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的要求,国内外都将急救车作为一个重点装备进行研究。高速公路急救车的GPS通讯系统及车载医用电源设计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技术难度很大,要求很高。本文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事故现场的医疗急救和脱离现场后的医疗运送救护都属于院前救护。运送救护是现场医疗急救的延续,旨在支持伤员的生理功能、控制伤情或防止病情发展,安全迅速地将伤员送达医院。运送救护是在各种交通载体内进行的,由于载体可用空间有限,并受行驶条件及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运送救护技术操作相对困难。相对现场急救而言,运送救护的突出特点是“运动中的急救”。病态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变化可能是迅速而复杂的,以往的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应用无人机在野战条件下为一线战救人员提供急救物资保障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应用无人机和野战急救车进行急救物资前送的保障效率,比较两种方式在昼夜条件下、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实际机动距离和实际送达时间.结果 日间条件下,无人机组为伤员集中点进行急救物资投送时,实际机动距离小于野战急救车组,急救物资实际送达时间少于野战急...  相似文献   

8.
正急救车不肯出车、出了车堵在路上、送到医院没床、进了医院抢救不及时……我国急救服务(指的是从院前救护车服务到院内急诊室救治)存在的问题不少。急救服务不该成为改革的"死角"。对于急救服务改革,笔者认为需要"四个到位"。观念转变到位。医改强调医疗服务要"以人为本",急症患者作为最弱势群体之一,首先最需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学的"温度",包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重症伤员或患者在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院内救治无缝对接的达到ICU病房洁净度的高级重症监护型救护车。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型救护车的功能定位要求,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救护车专用底盘,研发、优选急救设备设施及制氧、净化设备,严格按急救医护流程布局配置3G网络、北斗和卫星通信系统。结果:车辆最高时速125 km/h,可同时满足1名卧姿伤员和3名坐姿伤员的转运、现场救治,图像、数据可适时查询、传输,具有全天候、全覆盖的语音通话,可实现不间断连续供氧,空气洁净程度达10万级。结论:整车性能优良、功能完备,实现了重症伤病员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生命支持和院内救治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急救医疗装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在,救护伤员主要是靠救护车进行的。但是,在不能用救护车的地方,如偏僻区域、海岛、道路差、高速公路以及运送时间太长的地方,应该考虑使用新的救护工具,对此,美国及欧洲诸国在积极采用飞机、特别是直升飞机进行救护。日本也在采用飞机、直升飞机救护伤员,但不象美国及欧洲诸国那样在医院中有专用救护直升飞机。  相似文献   

11.
简易伤员后送索道结构简单、重量轻、架设拆卸方便。适用于山岳丛林地区作战阵地伤员后送,还可运送轻型武器装备及生活物资。特别是当人力担架及现代化运输工具无法越过高山深谷或河流时,有其独特的作用。可安全、快速后送成批伤员,提高工效10至30倍。  相似文献   

12.
救护车是后送伤员的重要运输工具。随着各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外军的救护车装备,也不断地得到改善。无论从装备数量、装备系列、救护车性能及设计思想都有其特点,现分述如下。外军救护车装备特点一、装备数量充足外军为了及时后送伤员,在各级卫勤机构配备了充足的各类救护车。例如美军步兵营装备6台卫生汽车(或3台卫生汽车、3台装甲卫生车)支援战斗连,可到容许到达的最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多功能急救担架车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一种新型急救担架车的设计。这种急救担架车不但可在平地推行及直接推入救护车,节省病人抢救时间.而且遇到无法推行的路段时,可方便地收起支脚进行手括运送,此外还设计了防震脚、可收放输液瓶支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5.12”地震伤员空运后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汶川大地震灾区伤员急救和空运后送的组织管理经验,为各种突发灾害时组织伤员的急救和空运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医疗队在汶川县映秀镇组织急救和空运113名伤员的管理经验。结果全部伤员经现场急救后,乘直升机安全飞抵目的地。结论科学救治分类、有力指挥协调是确保伤员急救和空运后送工作有序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孟庆义 《大众健康》2009,(11):62-63
在深秋的一个早晨,在急诊科各个抢救区域的医生和护士们,正在进行患者床旁的交接班。突然,一辆救护车疾驰而至,只见接诊的值班护士,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将病人从急救车上抬下来,迅速送到急诊抢救区的心肺复苏间内。“上吊的”,救护车上下来的医护人员嘟哝到。正在交接班的急诊医生与护士们,放下手中的工作,迅速围拢过来,开始有条不紊地进入到急救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现代战争,重症伤员将明显增加,同时,部队机动性增加,使得伤员与救治机构的距离大幅度增加,要求必须向前沿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本文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研制的,该系统机动性强,能抬,能推还可附载在车,船、飞机等运载工具内快速投放至急救现场,独立对重症伤员实施急救综合处置,复苏,稳定伤员伤情,也可作为转运平台对重症伤员实施长距离转运并维持转运后送途中的急救,系统内嵌的电能,氧源可连续工作不小于2h。  相似文献   

17.
最近,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与圣玛利诺医科大学合作,试制了一种新型急救医疗车——医生随乘救护车,并用于该大学医院急救中心。车上配备有急救医疗所必需的各种医疗器械。医生、护士随车前往,在现场或运送途中可对急待处置的患者施行迅速、准确的处理。该车可以说是一个“运行中的集中治疗室”,能进行急救医疗,较现行救护车又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冬季伤病员后送,往往因受冻而加重伤病情。因此,研究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或取暖装备,是解决寒区冬季作战卫勤保障的重要课题。我们研制的单篷布回程空车取暖装置,不改变车辆结构,装上本装置,可使车内温度由-20摄氏度上升到7摄氏度左右,基本满足了运送伤员的需要。经实际应用证明,它具有升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北京120急救中心在运送一名危殆伤者时,从现场到医院3公里的路程,走了足足40分钟,伤者最终被送到医院时已停止呼吸。当时在急救车上的王雨竹医生,向媒体披露了这次惨烈抢救的全过程。在她看来,急救车被堵在路上这么长时间,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晚高峰时段车多路堵,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社会车辆不懂甚至不愿  相似文献   

20.
地震批量伤员空运后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汶川地震的震中地区一映秀镇地震伤员的空运后送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背景,对灾害救援中批量伤员空运后送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认为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系统、完善空运后送的救治链是保证批量伤员实施有效空运后送的关键。文章还就建立我国专业空中救援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