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分杖杆菌KatG基因突变与对异烟肼耐药程度的关系。方法对临床分离的6I株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株(其中高浓度耐药株49株.低浓度耐药株12株)和42株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敏感株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61株异烟肼耐药株中,检测到50株存在KatG S315T(AGC→ACC)基因突变、1株存在Ser315Arg(AGC→AGA)的突变,1株发生Val319Asp(GTC→GAC)突变,突变率为185.2%(52/61)。其中高浓度耐药株中有46株检出发生S315T突变,1株发生Val319Asp突变,突变率为95.9%(47/49);低浓度耐药株中有4株检出发生S315T突变,1株发生Sex315Arg(AGC→AGA)的突变,突变率为41.7%(5/12);42株异烟肼敏感株DNA序列分析均没有检测到KatG基因突变。结论KatG基因突变是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的主要分子机制,异烟肼高浓度耐药株的KatG基因突变率远高于低浓度耐药株的基因突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RSA表面标志物PBP2a与苯唑西林MI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和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别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和苯唑西林MIC值。结果62株金葡中32株PBP2a检测阳性,30株PBP2a检测阴性。苯唑西林MIC≥4μg/ml31株,苯唑西林MIC≤2μg/ml31株。在苯唑西林MIC≥4μg/ml的31株MRSA中30株PBP2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耐药水平与PBA2a的检出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用PCR方法,扩增2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力环丙沙星耐药株、4株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和PA01菌株的Ⅱ类拓扑异构酶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片断;并对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表现出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26株中有24株)。突变主要发生在gyrA基因(22株)和parC基因(14株)上,其中gyrA基因的第83位氨基酸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22株中有21株,ACC→ATC,占90%),parC基因第80位氨基酸密码子也表现出较高的突变率(14株中有12株,TCG→TTG,占60%),4株耐药株的gyrB和3株耐药株的parE基因发生单点突变,2株耐药株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朱检测到突变。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部分喹诺酮和β→内酰胺类药物对耐药突变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表明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试验所用24株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呈现100%的耐药;对左氧氟沙星65%的耐药;40%的菌株对哌拉西林表现出耐药;30%的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75%的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4.
<正> MRSA的耐药机制:是该细菌产生一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或PBP2’),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减低,而产生耐药性。该PBP2a由mec A基因编码,每一种MRSA菌株都有mec A基因,而敏感株则没有,mec R1及mec I是控制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s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儿科首诊肺炎患儿385例,取痰液分离得到72株sP。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E-test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72株SP中,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9%、11.1%、6.9%、77.8%、29.2%、86.1%、88.9%、0.0%、0.0%、2.7%、0.0%。结论江门市新会地区儿童感染SP对青霉素、头孢呋辛、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高.临床应合理选药。  相似文献   

6.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临床分离株具有一个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显示耐药性的耐药基因(mecA).在金葡菌中,这种mecA基因位于—不明来源和性质的、大小为30~40kb的DNA片断中,后者在金葡菌染色体中位于SmaIG中(介于spa和purA之间).含有mecA基因的DNA具有至少一种类插入序列(IS-like)——IS 431/IS 257,后者作为其它非相关药物耐药决定簇,导致细菌的多重耐药性.而且与细胞粘附性及其调节作用有关的基因也可能位于mecA基因内.1 mecA基因表达及其调节mecA基因已被克隆和定序,且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编码的研究已涉及PBP2a(即PBP2’).这种低青霉素亲和力的膜结合蛋白插入正常的PBPs中,并被认为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时可替代PBPs的作用,以避免这些药物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DNA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embB基因突变。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根据结核从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的热点片段设计引物,该片段用TAMRA荧光标记PCR扩增增后与DNA芯片杂交,同时以PCR-SSCP和DNA测序法为对照。结果1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35株敏感株DNA芯片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85株耐乙胺丁醇临床分离株中有50株检测到embB基因突变[58.8%(50/85)],均为306位密码子突变,该突变与PCR.SSCP和测序结果完全一致;85株耐药株中后有35株未检测到突变,占41.2%(35/85)。结论用DNA芯片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离株的embB基因突变,可协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复治患者,可帮助选择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B一内酰胺酶基因(blaIMP、blaVIM、blaTEM、blaSHV、blaOXA、blaPER、blaVEB和blaGES)、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基因)E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外膜孔蛋白D2基因(oprD)、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B)、氯霉素外排蛋白基因(cml1)。结果28株IRPa中bLatEM、blaOXA、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71.4%)、1株(3.6%)、23株(82.1%)、10株(35.7%)、15株(53.6%)、8株(28.6%)和24株(85.7%),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9.3%,blaOXA基因经序列分析确认为blaOXA-10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25株(89.3%)发生oprD基因缺失突变。19株Sm中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均为2株(10.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IRPa中存在blaTEM、blaOXA-10、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op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Sm中存在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  相似文献   

9.
祝伦  蒋法兴 《安徽医药》2012,16(6):723-725
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和阿奇霉素等耐药严重,对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的淋球菌株正在增加中,偶有大观霉素耐药的淋球菌株。淋球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介导的低度耐药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药。氟喹诺酮耐药主要是gyrA和parC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与ermF、ermB、ermC基因及mtrR基因突变有关。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主要由于penA、mtr等基因突变相关。淋球菌spe位点单步突变导致对大观霉素高度耐药。多重耐药主要与mtrR编码区内的基因突变或多位点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的gyrA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5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从中筛选出1株敏感菌和8株耐药菌。以标准敏感菌株ATCC27853作为质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为350bp。用限制性内酶SacⅡ消化PCR产物,同时对上述10株菌的gyrA基因的喹诺酮决定区(QRDR)进行PCR-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敏感菌株的gyrA基因QRDR经限制性内切酶SacⅡ消化后出现118bp,232bp两条片段,表明该酶切位点未发生突变,此结果经DNA序列析证实。而耐药菌在酶切后均为一条片段,表明该酶切位点消失,经DNA序列分析发现,8株耐药株在83位(ACC→ATC)均有突变,该单位突变引起氨基酸由Thr→Ile的改变;其中有3株高度耐药菌同时发现在87位(GAC→GGC)有突变,该单位点突变引起氨基酸由Asp→Gly的改变,但没有发现87位点突变单独存在,且双位点突变菌株的MIC值与单一位点突变的MIC值相比,有显著的升高,MIC增加4-32倍,除此之外,有6株耐药菌株在132位有一静止突变(CAC→CAT),该 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gyrA基因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铜绿假单胞菌gyrA上83位和87位突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得36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提取基因组DNA,PCR基因扩增,将扩增后的产物纯化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的标准序列(AF069572)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对白念珠菌ERG3基因表达的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36株白念珠菌ERG3基因序列共发现6个突变位点,其中19株发生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为T51C、T432C、T381C、C438T、T1044C;2株发生错义突变,突变位点为C1052T,并产生耐药;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组ERG3高表达的发生率高于敏感组(P〈0.05)。结论ERG3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增加了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有多种调节机制共同参与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基因与耐药性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细菌染色体上的一段外源DNA(mecA基因)编码产生对青霉素亲和力极低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a),mecA基因在葡萄球菌属中分布广泛,它和细菌染色体上的一些辅助基因和调控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细菌胞壁合成,使细胞表现出异质性耐药。而且MRSA是医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由于感染后治疗困难,因此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mecA基因的来源、传播、结构功能、调控基因和辅助基因(fem或aux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谷胱苷肽-S-转移酶μ1(GSTM1)基因型与癌基因K-ras突变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肺腺癌患者标本,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GSTM1基因和K-ras基因的第12位密码子,利用PCR法来检测肺癌组织中GSTM1基因型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人的肺腺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3.2%,GSTM1基因的缺失率迭52.6%,其中GSTM1基因缺失者与非缺失者的K-ras突变率分别为65.6%和13%,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人肺癌组织中,GSTM1基因的多态性与K-ras基因突变明显相关,这些发现提示GSTM1基因的缺失导致肺腺癌易感性部分是K-ras基因的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的基因型别。方法在299株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金葡菌158株,表葡菌141株)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B、ermC和msrA。结果158株红霉素耐药金葡菌中,ermA、ermB、ermC、msr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3.2%、7.0%、39.9%、7.0%;141株红霉素耐药表葡菌中,ermA、ermB、ermC、msr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8%、2.1%、55.3%、14.2%;少数菌株同时存在两种耐药基因。结论本地区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基因主要是ermC。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 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经K-B法检测耐药性,根据耐药性分为耐亚胺培南菌组12株和敏感菌组6株。另设1标准菌株ATCC27853。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探讨OprD2基因突变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12株耐药菌经OprD2基因扩增,8株阴性,4株阳性;6株敏感菌株及标准菌株扩增全部为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对亚胺培南耐药菌组和敏感菌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在耐药菌中发现了新的OprD2基因突变方式。 结论OprD2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突变的方式有缺失突变与插入失活。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阐明宁波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基因突变特征,深入分析基因突变与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耐药关系,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比例法对889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对其中的耐药菌株提取DNA,PCR扩增,对耐药菌株katG、inhA、rpoB基因测序,分析三种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单耐药、耐多药关联性。结果 889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39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单耐药24例,单耐药率2.70%,15例耐多药,耐多药率1.69%。39例耐药菌株中,有14例耐多药菌株发生rpoB、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93.33%,3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20.00%,rpoB基因450位点(ser450leu)突变率53.33%,katG基因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86.67%,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93.33%。3例单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在463位点(arg463leu)全部发生错义突变。21例单耐异烟肼菌株中有19例发生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90.47%,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63.16%,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78.95%;9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42.86%,145位点(val145gly)突变率77.77%;5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23.81%,位点较分散。另外,39例耐药菌株中,有10例发生rpoB、katG、inhA多基因联合突变,突变率25.64%。结论 rpoB、katG、inhA基因突变与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密切相关,上述三种基因在450(ser450leu)、315(ser315thr)、463(arg463leu)、145(val145gly)等位点突变是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2005—2006年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采取痰标本,采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行痰培养;分离出Sp及Hi菌株,并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939例肺炎患儿分离Sp112株,Hi77株。Sp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为:青霉素92株(82.2%)、阿莫西林32株(28.6%)、红霉素111株(99.1%)、复方新诺明109株(97.3%)、万古霉素0株(0%)。Hi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为:氨苄西林36株(46.8%),复方阿莫西林8株(10.4%),头孢克洛14株(18.2%),头孢呋辛6株(7.8%),第三代头孢菌素5株(6.5%),复方新诺明69株(89.6%)。结论:烟台地区儿童Sp、Hi耐药形势严峻。Sp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Hi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耐利福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5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敏感株109株,耐RFP或含耐RFP株246株)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17株耐药株用双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109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基因均无突变,特异性100%;246株耐药株中,22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91.5%。17株耐药株(其中SSCP异常11株,正常6株)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11株在531位密码子TCG-TTG,4株在526位密码子CAC-TAC,1株在516位密码子GAC—GTC,1株未改变。结论:rpoB基因突变是耐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色氨酸和526位组氨酸,应用PCR—SSCP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RF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108株临床分离淋球菌(NG)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用KB法检测淋球菌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E-test法检测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淋球菌对大观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环丙沙星的MIC范围在0.008-32μg/ml之间,10株淋球菌喹诺酮类耐药中有6株存在gyrA的Ser91→Phe突变的同时还存在gyrA的Asp95→Gly和/或parC的Aap86/Asn、Ser87→Arg/Ile,有4株只有gyrA基因Ser91→Phe的突变.结论 在淋球菌治疗中可首选大观霉素,其次为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gyrA和parC基因突变与淋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淋病奈瑟菌4种抗生素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祖煌  黄瑞萍  郑亚芬 《药品评价》2004,1(2):118-121,150
目的检测淋病奈瑟菌(淋菌)临床分离株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耐药基因。方法对分离自常州地区的42株淋菌进行耐药相关基因TEM-1、penA、tetM、gyrA、16SrRNA基因检测分析。结果42株淋菌中31株TEM基因阳性,22株tetM基因阳性;并均存在penA、gyrA基因的突变。16SrRNA基因无突变。多种基因检测证实这些淋菌已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2种或3种同时耐药。结论临床常用于治疗淋病的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已有较高的耐药率,大观霉素是淋病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