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各类不同性质斑块的判断及其所致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CAG检查的41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三类,按冠状动脉15分段标准,与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DSCT对于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所致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41例患者共显示605个节段,其中图像质量1~4级共586个节段为可评估节段,DSCT检查可评估率为96.9%。DSCT发现冠状动脉共192节段存在斑块,占32.8%;其中钙化斑块123个节段,混合斑块49个节段,非钙化斑块为20个节段。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判断标准,DSCT在显示冠状动脉节段病变方面其总体敏感性为91.1%(173/190),特异性为95.3%(387/406),阳性预测值为90.1%(173/192),阴性预测值为95.8%(387/404)。发现各类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钙化斑块88.6%(109/123),混合斑块93.9%(46/49),非钙化斑块90.0%(18/20),总诊断准确率为95.6%(560/586)。结论 DSCT对于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判断与其所致管腔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其狭窄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1d先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螺旋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测定狭窄程度〈50%、50%~75%、〉75%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5%、81%、88%,特异度达97%。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表现,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每例患者的DSCT表现,并与CAG及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冠状动脉瘘DSCT血管成像均获得正确诊断,并可以清楚显示异常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汇入心腔或心外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瘘口的大小和数量?DSCT诊断3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的DSCT有效辐射剂量(ED)为(2.9 ± 1.1)mSv?结论:DS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发现伴随的其他病变,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与心率的关系,并确定其重建最佳舒张与收缩期相。方法对连续入选拟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20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R R间期内以5%间隔行多时相重建,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共同评价分析各冠状动脉主干最佳重建时相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心率80次/分以下时,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旋支(LCX)在R R间期的75%重建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心率大于80次/分时,RCA、LAD、LCX分别在R R间期的35%、40%、35%重建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使用DS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时,可根据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当心率80次/分以下时,最佳重建时相应选择在R R间期75%左右的舒张期;当心率在80次/分以上时,最佳重建时相应选择在R R间期35%~40%的收缩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患者的扫描心率对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289疑有冠心病或冠心病治疗后复查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连续病例进行分析,实际扫描心率43~90次/分。将不同扫描心率分为四组,应用Ⅰ~Ⅳ级图像评分标准将所得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心率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9例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心率〈60次/分时,Ⅰ级图像百分比为82.92%;心率60次/分~70次/分时,Ⅰ级图像百分比为76.9%;心率70次/分~80/分时,I级图像百分比为39.1%;心率80次/分~90次/分时,Ⅰ级图像百分比32.2%。不同扫描心率成像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主要受患者扫描的影响,扫描心率在70次/分以下的图像质量较心率70次/分以上的图像质量好,扫描心率越快,图像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其中46例图像(93.88%,46/49)达到诊断标准,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50%、50%~75%、≥75%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54.88%、47.50%、93.15%,特异性分别为99.42%、95.68%、97.13%. 64层螺旋CT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1,P<0.01).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螺旋CT成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成像250例,排除呼吸运动影响及心律失常者,按照平均心率(次/min)分5组(≤60,~65,~70,~75,>75),分析各支冠状动脉各段显示情况。结果心率≤70次/min共812支血管,图像质量3级以上3支;~75次/min共140支血管,图像质量3级以上8支;>75次/min共47支血管,图像质量3级以上10支。心率>70次/min图像质量开始受到影响(<0.05),心率>75次/min明显受到影响(<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快慢及心率稳定与否影响成像质量,有效心率控制并维持心率稳定能保证良好的冠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对造影时心率进行监测,将心率以75次/min为界分为低心率及高心率组,分别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评价进行分级评估,并采用person相关检验对心率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低心率组冠脉总体及右支(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分别为(1.42&#177;0.72)、(1.22&#177;0.52)、(1.33&#177;0.35)、(1.57&#177;0.68)、(1.56&#177;0.74)。而高心率组图像质量评价分值为(1.67&#177;0.54)、(1.68&#177;0.12)、(1.60&#177;0.81)、(1.59&#177;0.24)、(1.73&#177;0.58)。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son相关检验显示心率与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总体图像质量(r=0.19,P〉0.05)与RCA、LM、LAD、LCX图像质量亦无明显相关性(r=0.19,r=0.25,r=0.28,r=0.30,r=0.22,P〉0.05)。结论 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不受心率影响,可在高心率情况下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成像用于冠状动脉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择既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5例,将双源64层螺旋CT成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血管≥50%狭窄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6.8%、阳性预...  相似文献   

10.
抽取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53例和中年组47例。DSCTA使用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重建技术,以冠状动脉X线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在段的基础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50%的各项指标及差异。结果显示,DSCTA对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7.0%、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狭窄≥50%节段发生率分别为12.6%、9.0%,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8.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A评价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2.3%、98.0%、88.0%、98.9%;评价中年组的各项指标依次为96.0%、99.0%、90.6%、9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SCTA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评价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各项指标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2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共计511支冠状动脉,其中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485支;显示冠状动脉有狭窄的血管段共有167处,其中18个血管节段有单发软斑块,76个血管节段有单发钙化斑块,73个血管节段有多发斑块(包含钙化斑块)。结论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微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成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脉造影与冠脉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准确性。方法:入选63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结果:共检测378支冠状动脉分支。冠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24支,中度狭窄19支,重度狭窄83支。冠脉CT显示轻度狭窄85支,中度狭窄14支,重度狭窄54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做为标准,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28.2%,准确性为53,1%;阳性预测值为46.49%,阴性预测值为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ultislicespiralCTcoronaryangiography,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SCA)对照,评价M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狭窄的准确性。结果:46例MSCTCA图像与相应SCA比较,M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2%、95.68%、92.39%、86.05%和94.33%。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of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triggered spiral acquisition mode (high pitch mode)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 in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heart rates (HR) compared with catheter coronary angiography (CCA). Methods Forty-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HR (>65 and <100 bpm) (20 male, 27 female; age 55±10 years) who both underwent dual-source CTCA and CCA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TCA using high pitch mode setting at 20%-30% of the R-R interval for the image acquisition. All coronary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by two blinded and independent observers with regard to image quality on a three-point scale (1: excellent to 3: non-diagnostic) and for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es (defined as diameter narrowing exceeding 50%). Considered CCA as the standard of reference,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calculated. Radiation dose valu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dose-length product. Results Image quality was rated as being score 1 in 92.4% of segments, score 2 in 6.1% of segmentsand score 3 in 1.5% of segments. The average image quality score per segment was 1.064±0.306. The HR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image score 1, 2 and 3 were 2.29±1.06 bpm, 5.17±1.37 bpm, 8.88±1.53 bpm,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HR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mag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170.402, P=0.001).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92.6%, 97.0%, 87.6%, 98.3%, respectively, per segment and 90.0%, 95.2%, 85.3%, 96.9%, respectively, per vessel and 100%, 63.6%, 90.0%, 100%, respectively, per patient. 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was on average 0.86±0.16 mSv.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HR more than 65 bpm and below 100 bpm without cardiac arrhythmia, the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gated high-pitch spiral acquisition mode with image acquired timing set at 20%-30% of the R-R interval provides a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stenoses combined with a 1.5% of non-diagnostic coronary segments and a radiation dose below 1 mSv.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选取检测的CT原始图像数据皆上传到工作站。对检测的原始数据再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虚拟内镜的相关技术处理,对主动脉瓣叶畸形的表现类型,瓣膜增厚情况,是否有钙化,卷曲,左心室增大以及其他合并畸形等现象。对患者主动脉最大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以及主动脉瓣膜的厚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有着明显的诊断价值,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上能够准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因其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可以推广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 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 min-1(80 ~ 98 min-1)的患者52例。扫描后对已采集数据进行个性化重建,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分析。 【结果】 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成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心率正常组相比,心率80 ~ 90 min-1和平均心率超过90 min-1者CTA图像质量评价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较快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时相,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个性化重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组冠脉成像清晰度分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呼吸运动是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基本不受心率影响,扫描过程中正确屏气是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致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92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时平均心率、心率变化范围、采集心动周期数、FOV、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并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选出有图像质量缺陷的图像,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下降的关系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多种影响因素中,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缺陷呈负相关(r=-0.668,P〈0.05)。按照心率变化不同将有图像质量缺陷的240例分为3组,心率变化≤10次组与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20组与心率变化≤10次组及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心率、FOV、心动周期、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分别与图像质量缺陷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化是引起图像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心率变化〉20次时,图像质量缺陷明显,并可能致检查失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致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92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时平均心率、心率变化范围、采集心动周期数、FOV、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并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选出有图像质量缺陷的图像,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下降的关系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多种影响因素中,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缺陷呈负相关(r=-0.668,P<0.05)。按照心率变化不同将有图像质量缺陷的240例分为3组,心率变化≤10次组与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20组与心率变化≤10次组及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心率、FOV、心动周期、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分别与图像质量缺陷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化是引起图像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心率变化>20次时,图像质量缺陷明显,并可能致检查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