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500个成人下颔骨的颏孔和下颌孔进行了研究。颏孔与第二前磨牙相对的最多,占78.0±1.3%。颏孔前后位置指数和上下位置指数,男性分别为27.1及50.8,女性为27.4及49.4。颏孔以卵圆形最多,占80.9±1.24%。颏孔的大小,男性为4.05mm×3.30mm,女性为3.94mm×3.16mm。颏孔开口朝后上者占88.7%。下颌孔至下颌切迹、下颌支的下缘、前缘及后缘的距  相似文献   

2.
3.
4.
下颔无名孔内穿行的血管、神经对下颌的血液供应、下颌骨侧支循环的建立及下颌的神经支配、下颌牙齿麻醉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用100例成人下颌骨,用不同型号的针灸针、注射针头和铁钉,以恰好插入无名孔为准,测量其直径(孔径)、观测方向、用游标卡尺测量孔的位置。最后,讨论了下颌无名孔在下颌血液供应、神经支配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行下颌支矢状劈开术时,为避免损伤下齿槽神经和血管,传统的手术方法要求寻找下颌孔,从而增加了软组织的剥离,造成术中出血多和术后因缺血所致的远中骨段无菌性坏死。为寻找更好的手术方法,我们对60例正常成人下颌骨进行了观测研究,认为可通过测量外斜嵴确定下颌孔位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下颌数字成像曲面断层X线片进行下颌管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颌骨形态和行径,方法:利用50例离体下颌骨数字成像曲面断层X线征结合离体下颌骨进行测量。结果:测得颏孔位置,下颌孔位置及下颌管位置和行径,结论:下颌数字成像曲面断层X线片可较好地反映下颌管位置和行径,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的解剖学基础,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个成人下颌骨进行定点测量,测量两侧下颌角的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间宽及下颌角外翻角度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角间宽、下颌支高度两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角间宽及下颌角外翻角度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可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向下颌骨播散途径。方法:对82例下颌骨外侧面下颌副孔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结果:各标本之间下颌副孔数差异很大。冠区下颌副孔出现率为23.17%,切迹区32.93%;髁区37.80%,上区,中区和下区出现率分别为62.20%,62.20和53.66%。结论:下颌副孔为肿瘤细胞播散到下颌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定位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在面侧区颌下部的手术中防止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具成尸(即12侧)新鲜头面部标本和14具成尸(即28侧)防腐固定标本上,解剖观测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走行、分布,建立相关的坐标体系,得出面神经下颌缘支主干的体表定位坐标参数。结果(1)在面左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20.4±4.3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最靠近的坐标为(38.2±5.3 mm,-2.8±4.6 mm);(2)在面的右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主干与下颌支的后缘的交点坐标为(-6.0±4.5 mm,18.8±5.7 mm),在下颌骨的前方与下颌骨最靠近的坐标为(38.4±4.2 mm,-3.0±5.2 mm)。结论在颌下部有一较为安全的三角形区域,在颌下部手术时可经此三角形区域入路而不损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棘孔距离三个骨半规管弓峰的距离范围,为颞骨岩部相关疾病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例干性完整保留颅底的成人尸头标本,共10侧,选用颅中窝入路,利用电钻手工操作磨除骨质的方法小心磨出岩部内前、后、外骨半规管等结构。观察并分别测量棘孔距离三个骨半规管弓峰的距离。结果:两侧棘孔距离三个骨半规管弓峰的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为:棘孔距离前骨半规管(20.59±1.11)mm,棘孔距离后骨半规管(24.39±1.94)mm,棘孔距离外骨半规管(21.63±2.63)mm。结论:前骨半规管距离棘孔距离最短,后骨半规管距离棘孔距离最远,磨除岩部骨质手术操作范围在19.48-26.33 mm之间。在手术或解剖学操作中,接近此距离时应停止操作或变更操作方向,可有效避免不必要损伤,提高手术及解剖学操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颅骨卵圆孔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了100侧颅骨卵圆孔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在60侧头部软标本上进行穿刺,确定卵圆孔前入路 入路穿刺点的位置、;进针的方向及角度,并对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成人下颌升支骨质结构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轴向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15具成人离体下颌骨升支于不同水平作截面,在每个截面上对与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技术有关的骨质结构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升支颊侧皮质骨较舌侧厚,松质骨于升支中份厚度最大,部分下颌升支无松质骨结构。结论:本研究为髁状突骨折轴向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技术提供了准确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了昆明地区100例上颌骨标本观测了眶下孔、眶下管及其它相关的数据。为临床麻醉眶下神经及其分支提供参考。观测到眶下孔数目为单孔的占93%,呈卵园形,有副孔的占7%,并测量了它们在上颌骨的确定位置。眶下孔长径均值为5.83mm,宽径均值为3.05mm。眶下管的长度均值为11mm,眶下管前部轴朝向下、前、内方。用#6注射针经眶下孔能顺利进入眶下管的占66%,有一定阻力的占12%,不能通过的占22%。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0只鳞鼹鼱的下颌关节进行了研究,发现下颌关节共两对:一对在后、外、上方,暂名外侧下颌关节;另一对在颅底,位于外侧下颌关节的前、内、下方,暂名颅底下颌关节。关节窝均由鳞骨组成。4个关节独立,均具有各自的关节窝、髁状突、关节盘及关节囊,外侧下颌关节上腔宽松。适应于大张口运动,颅底下颌关节腔窄小,适应于铰链运动,起支持下颌运动的作用。此双下额关节结构的发现,是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下颌神经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解剖 2 5具 5 0侧成人头部标本 ,观测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 下颌神经主干长 (从出卵圆孔至分支处的距离 )为 1 .3± 0 .4cm ;宽度为 4.9±1 .2mm ;厚度为 1 .8± 0 .6mm。还测量了下颌神经各分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结论 下颌神经痛的手术治疗以内入路术式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计算了500例下颌骨7项指数,分析了各项结果及分布规律,研讨了地区间之异同,为人类下颌骨之研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8.
乔胜铎  黄维国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2,23(19):1798-1800
目的 为颅中窝入路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 2 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颅进行测量 ,确定翼点、颧弓点至颅中窝各结构及面神经管裂孔至弓状隆起、内耳门、棘孔的夹角和距离 .结果 翼点至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裂孔、弓状隆起、内耳门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 (5 8.0± 3.7) mm(71.5± 6 .4 )°,(5 9.9± 3.9) mm (5 6 .2± 6 .4 )°,(5 9.2± 3.8) mm (49.2±6 . 8)°,(6 3.0± 3.8) mm (5 2 .8± 6 .7)°,(5 9.6± 3.6 ) mm(41.0± 5 .4 )°,(6 2 .9± 4 .7) mm(2 7.3± 5 .6 )°,(6 9.5± 4 .1)mm (40 .3± 5 .1)°.颧弓点至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裂孔、弓状隆起、内耳门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 (5 2 .4± 3.0 ) mm (90 .2± 5 .6 )°,(48.5± 3.9) mm (74 .4± 6 .1)°,(44 .4± 2 .6 ) mm (6 5 .9±5 .8)°,(5 3.7± 3.4 ) mm (6 6 .3± 5 .9)°,(47.0± 2 .6 ) mm(5 4 .6± 7.2 )°,(5 4 .1± 3.3) mm(40 .7± 5 .8)°,(6 0 .1± 2 .8)mm (5 3.4± 5 .9)°.面神经管裂孔至弓状隆起、内耳门、棘孔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 (17.5± 2 .8)mm(337.2± 9.2 )°,(14 .5± 1.2 ) mm(44 .3± 12  相似文献   

19.
胸腰段椎间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测胸腰段椎间孔的形态结构特征 ,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对 2 4具正常成年男性尸体脊柱胸腰段椎间孔 (T1~L5)的前后径、上下径及椎间孔长度进行了观测。结果 :前后径 :T1~T4依次增大 ,T5~T8无明显变化 ,T9~T12 依次增大 ,L1~L5依次变小 ;上下径 :T1~L4依次增大 ,L5略小于L4,T1~L5均明显大于其前后径 (P <0 .0 1) ;椎间孔长度 :T1~T4依次明显变小 ,T5~T8无明显变化 ,T9~T12 依次增大 ,L1~L5依次增大 ;脊神经根位于椎间孔上半部 ,椎间孔与脊神经根之间的间隙上下径较大 ,前后径较小。结论 :胸段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根的机率低于腰段 ,椎间孔下半部狭窄不压迫脊神经根 ,椎间孔狭窄自上下方向压迫脊神经根的机率低于前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