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对严重多发伤救治的认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1998年3月~2004年12月出诊进行院前急救各类创伤患者3325例,对按损伤评分(ISS)≥16例为严重多发伤226例进行分析,以及院前急救所采取的措施.结果本组死亡53例,总死亡率为23.45%(53/226),和文献报道相比死亡率较低.结论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急救,可降低严重多发伤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通过分析178例严重创伤死亡病例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策略.[病例报告]对178例急诊严重创伤死亡病例进行多因素回顾性分析,见受伤到达医院急诊室时间为15min~2h,平均为31min;死亡时间:现场死亡(伤后1h内死亡)96例(53.9%),早期死亡(伤后2~4h内死亡)75例(42.1%),伤后4~24h死亡7例(14.0%).[讨论]普及公众急救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的同时应建立完整的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急诊监护室-急诊病房的中心一体化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3.
严重创伤患者在基层医院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创伤患者具有涉及学科多、救治难度大、时间紧迫等特点,而基层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无法单独承担严重创伤的救治,面对严重多发伤时往往无法及时组建多学科抢救单元进行抢救,最终导致严重创伤患者往往失去救治机会.因此,找到一种能够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至关重要,从患者院前急救到院内抢救,从控制性手术到抢救过程的监护治疗等良好的合作救治模式能够挽救大量多发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289例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07年2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结果RTS评分2分185例,RTS评分1分86例,RTS评分0分18例.治愈143例,好转98例,重残19例,死亡29例.结论重视院前急救、正确的创伤评估、早期救治与合理手术及重要脏器的有效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严重多发伤是指单一损伤因素造成2个或 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 ,且其创伤严重度评分 (ISS值 )≥ 16者〔1,2〕。本院近 10年来共收治严重多发伤 175例 ,现将其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12 8例 ,女4 7例 ,年龄 14~ 6 7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12 5例 (71.4 % ) ,斗殴伤 19例(10 .9% ) ,坠落伤 17例 (9.7% ) ,挤压伤 14例 (8% )。创伤部位 :2处者 6 4例 (36 .6 % ) ,3处者 5 1例 (2 9.1% ) ,4处及其以上者 6 0例 (34.3% )。其中以胸部伤为主的 4 8例 ,腹部伤为主的 94例 ,以颅脑伤为主的 19例 ,脊柱、骨盆及四…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急诊救治及院内转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 及院内转运对策,提高多发伤急救水平及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2~2009年救治的123例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 及院内转运对策.结果 经过综合救治,抢救成功104例(84.6%),死亡19例(15.4%),其中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2例,需急诊住院手术治疗9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7例.结论 创伤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为患者开辟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尽量减少危重患者搬运,强调遵循一定的检查程序(以"CRASH2PLAN"为指导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漏诊,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Ⅰ期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改良的院内运送策略,以降低转运途中病死率,可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龙新华  曾元临  刘承远  陈翔  陈海鸣 《重庆医学》2024,(7):1070-1073+1079
目的 探讨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及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3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从就诊到完成CT检查时间、开始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等。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等一般资料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 min内完成CT检查率(55.79%vs. 35.93%,P<0.001)、30 min内开始输血率(60.00%vs. 10.64%,P<0.001)、急诊手术患者1 h内入手术室率(42.07%vs. 16.31%,P=0.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抢救室滞留时间[55(40,71)minvs. 96(75,120)min,P<0.001]及院内死亡率(3.86%vs. 8.38%,P&l...  相似文献   

8.
<正>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多发性创伤是45岁以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创伤也是我国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首要死因,致残率较高,系统、专业的创伤治疗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件乃至世界迫切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目前我国严重多发伤救治规范和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社会的救治需求难以满足,特别是边远地区因为交通的原因无法及时救治,因此我国严重多发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创伤救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严重多发伤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严重多发伤早期死亡患者的院前和来院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于严重颅脑损伤者19例,顽固性休克11例,呼吸衰竭4例。除患者自身伤情严重外,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当前急诊医疗体制的不完善。结论创伤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适应严重创伤救治的需要,必须完善与提高急诊外科的应急水平,不断总结诊治中的经验教训,摸索救治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一体化急诊救治136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外急救时间0.5~1.0h,院内急诊0.5h之内;1次急诊完成手术112例,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24例.临床治愈112例(82.4%),残疾21例(15.4%),死亡3例(2.2%).结论:院外急救以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为主,院内急救尽早确定是1次急诊完成手术还是实施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性外科是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96例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在基层医院的早期救治.方法 对96例临床病例早期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救治成功88例,其余8例在入院后1 h至3周死亡.结论 基层医院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基层医院应针对创伤患者设立相应科室及培训相对专业化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2.
435例严重胸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伟  杨康  廖克龙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4,33(12):1786-1787
目的探讨以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对435例严重胸部创伤的致伤原因、胸部伤及合并伤伤情特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严重胸伤(AIS-90≥3)、总伤势ISS>16者396例(91.2%).治愈374例,死亡60例(14.1%).结论胸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早期诊断漏诊率高,并发症多,伤情判断复杂,应重视合并伤的诊治,电视胸腔镜在胸外伤的诊治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多发性创伤已成为"世界第一公害"。多发伤是指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由于多发伤伤势严重,伤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达20%~70%,因此患者的存活或死亡往往取决于短时间内是否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及原则。方法采集2003年1月-2010年9月SICU收住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符合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ISS)≥16分,其中16~20分65例,21~30分79例,31~40分67例,41~50分28例,≥51分12例。251例患者中,治愈224例,抢救成功率89.24%;死亡27例,病死率10.76%。死亡原因:重型颅脑损伤1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失血性休克3例,DIC 1例。结论创伤早期收住SICU行加强监护抢救、有效的液体复苏、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止血、术后行重要脏器的严密监测与支持、及时防治感染并发症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多发创伤早期紧急救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青 《当代医学》2010,16(3):123-123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创伤早期紧急救治,以提高治愈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通过对50例多发伤患者实施紧急救护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准确、及时、熟练地进行早期救护工作。结果通过急诊抢救与住院治疗,治愈35例,治愈率70%;好转12例,好转率24%;死亡3例,死亡率6%;抢救成功率94%。结论严重多发创伤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 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 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 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 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 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 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医学》2017,(9):832-834
目的总结2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救治方法、救治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4-01—2016-12间急诊科收治的206例严重创伤患者,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20~39岁组、40~59岁组、≥60岁组,比较不同组别的多发伤、ISS评分及死亡情况;按照预后分为死亡组、伤残组、治愈组,比较急诊滞留时间、休克比例、抢救次数、重型颅脑损伤及胸腹外伤比例。结果≥60岁组的严重创伤患者多发伤、ISS评分及死亡率显著高于<20岁组、20~39岁组、40~5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伤残组、治愈组的急诊滞留时间、休克比例、抢救次数、重型颅脑损伤比例均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残组与死亡组合并胸腹外伤比例显著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严重创伤患者伤情严重、死亡率高;死亡及伤残严重创伤患者以急诊滞留时间长、休克比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及合并胸腹外伤比例高为特点,急诊救治关键应加强病情检查,抓住"黄金1小时"和"白金10分钟",早期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启动MDT流程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MDT组成和严重创伤者启动MDT的指标,并分析MDT救治模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启动MDT团队进行创伤救治的病例112例,患者入院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3.0±2.9,TI(trauma index)评分13.0±2.8,ISS(injury severity score)评分21.5±11.9.启动MDT团队呼叫用时(3.7±0.8) min,MDT人员抵达急诊抢救区时间(6.1±0.9) min,完成快速CT时间(23.8±3.0) min,开始损伤控制手术时间(92.6±15.4) min.所有入院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ICU住院时间(12.6±6.7) d,治愈出院患者55例,死亡病例5例,转康复医院患者52例.结论: 综合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MDT模式进行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能力和水平,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以及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 6 8例严重多发伤急救资料。结果为 :本组死亡 14例 ,病死率 2 0 .6 % ,成活率 79.4% (5 4/ 6 8) ,认为对严重多发伤 ,加强早期救治 ,紧抓伤后 1h“黄金时间”内正确判断伤情 ,及时处理各种危重急症 ,注意保护器官功能 ,是降低病死率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四肢严重创伤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四肢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以下几种治疗方法:①创伤失血性休克应用平衡盐液、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聚明胶汰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并维持晶体与胶体平衡.②骨折应用克氏针、外固定架或髓内钉等方法合理有效地固定.③皮肤撕脱伤或剥脱伤后及时清除皮下脂肪,采用网状原位植皮、游离植皮或带蒂皮瓣移植.④伤肢严重肿胀早期(<24h)经穿刺消肿后骨筋膜室压力仍大于30mmHg者,及时切开深筋膜减压.⑤早期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防止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结果 经6月-3年随访,伤肢功能正常者44例,伤残10例,死亡2例.治疗有效率78.57 %,伤残率17.86%.结论 四肢严重创伤后伤残率高,早期正确诊断,正确地处理可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