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妇女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 ,一生以血为主、以血为用 ,且易耗血 ,所以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 ,气分有余的状态 ,而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这些特点决定了妇女所患疾病多与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的血行瘀滞的病理改变有关。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目的 :试从雌激素如孕激素角度对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瘀血舌象组E2 的含量与非瘀血舌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低于慢性盆腔炎非瘀血舌象组 (P <0 .0 5 ) ;而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瘤非瘀血舌象组 (P<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与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相比同样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瘀血舌的形成与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盆腔炎病机复杂,其核心在于瘀血阻滞。通过阐述血瘀与慢性盆腔炎的关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用药可以从气滞血瘀、湿热瘀滞、气虚血瘀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慢性盆腔炎病机复杂,其核心在于瘀血阻滞。通过阐述血瘀与慢性盆腔炎的关系,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用药可以从气滞血瘀、湿热瘀滞、气虚血瘀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瑞芬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多年,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均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瘀血阻滞冲任胞脉是慢性盆腔炎的核心病机,同时肾虚与瘀血的关系密切,创制了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功效的盆腔炎颗粒,创新了本病的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300例患者临床调查,运用统计方法,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规律,由高频到低频的分布分别是湿热瘀结型(53.0%)、脾虚湿瘀型(21.0%)气滞血瘀型(15%)、肾虚血瘀型(11.0%)。瘀血内阻在聚类后的4个证型里均有体现。结论:上述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湿热瘀结为其病机关键,瘀血阻滞为疾病形成共有的病理产物,所得结论为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桂枝茯苓汤灌肠治疗瘀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瘀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桂枝茯苓汤灌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更优,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桂枝茯苓汤灌肠治疗瘀血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具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爱萍  陈群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39-1540
目的:观察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与腹痛、病程的情况,了解其与妇科疾病专业病种临床特点及病程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共57例,其中子宫肌瘤患者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27例,其中具有瘀血舌象29例,非瘀血舌象28例。观察瘀血舌象与腹痛及病程的关系。结果: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疼痛的性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瘀血舌象组随着病期的进展,早中后期瘀血舌象出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相同病种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分别比较都存在同样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种瘀血舌象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多出现疼痛等症状,且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药微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为盆腔内生殖器管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等炎症性病变的总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中医"带下"、"月经不调"、"腹痛"、" 瘕"等范畴.慢性盆腔炎多为冲任瘀血证,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药微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补肾祛瘀法论治慢性盆腔炎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晓娜  刘瑞芬 《光明中医》2008,23(10):1463-1464
通过对慢性盆腔炎的肾虚血瘀病机分析,认为该病不仅仅是湿热、瘀血、寒湿为患,更重要的是长期慢性过程引起的肾虚,并且血瘀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病机。针对这一病机采用补肾祛瘀法治疗该病能够标本兼治,为慢性盆腔炎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高丕 《新中医》1991,23(8):16-17
慢性及反复性的盆腔疼痛,见于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宫旁组织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症包块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瘀血症等。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国外曾有人估计约1/4的妇科病人会有某种形式的慢性或复发性盆腔疼痛作为主要症状,其表现多以主观性为主,不及  相似文献   

11.
慢性盆腔炎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继发于慢性宫颈炎,或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及衣原体感染所致。其临床特征是下腹坠痛、腰痛,尤其是在月经前后、性生活及劳累后加重,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低热及疲乏感。盆腔静脉瘀血,可导致月经量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2012年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调研,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常见证型分布及常见证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果:分析得出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各证型均可见到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基础证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肾虚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等,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些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各证型临床症状均有"瘀"的临床表现,说明瘀血内阻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鲁敏  胡雅君 《光明中医》2014,(9):1949-195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部分患者可无急性发病史或症状不典型,往往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是以"湿、瘀、虚"为特性的本虚标实证。临床医家对其多从清热解毒、清热利湿论治,有统计证明,单纯性的湿热蕴结证型在慢性盆腔炎中仅占1/5,因此针对疾病本质的温通化湿法应引起临床医生更多的重视。温通化湿法对慢性盆腔炎的病理产物"湿浊"和"瘀血"具有温通、温散之功,对病虚之本又有固护之功,所以温通化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收到良好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体质虚弱、病情迁延所致;发作较为频繁,给妇女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然而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易发生双重感染和耐药性,易再次发作,治疗效果较差[2]。中医认为瘀血阻滞是该病的核心病机,活血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疗效[1]。笔者临床在应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通瘀盆宁  相似文献   

15.
总结不同原因引起的四则难治性慢性盆腔痛验案的临证经验。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痛1例,非经期重用破血之品消散瘀血,经期化瘀止血以防治新的瘀血形成,标本兼治;盆腔炎性包块引起的慢性盆腔痛1例,术前口服中药使病变局限,手术剥除囊肿,分解粘连,术后口服中药预防再次粘连;单纯盆腔炎引起的慢性盆腔痛1例,从病机论治,病情日久,气虚阳亏,寒凝血瘀,采用阳和汤加减配合活血通络中药保留灌肠及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痛1例,采用丹参注射液静滴,行气活血化瘀中药口服联合灌肠、盆腔理疗,注重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盆腔疼痛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依其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其中临床上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者属慢性。慢性盆腔疼痛病因复杂,其常见病因有盆腔瘀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原发性痛经等。  相似文献   

17.
盆腔瘀血症为妇科常见病,多由慢性盆腔静脉瘀血引起。过去临床多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传统检查方法为X线盆腔静脉造影,患者不易接受,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该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现将我院1997年8月-2003年6月诊断为盆腔瘀血症的15例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多(1-3),但疗效不甚理想,其原因可能与盆腔局部药物浓度较低以及病原体对抗生素不敏感等因素有关。笔者应用盆腔留置插管法,改变给药途径,以期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995年10月~2000年9月,我院共收治临床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132例,经电视腹腔镜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共124例,其中17例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阑尾炎、盆腔静脉瘀血征,4例因治疗两个月后失访而被排除。现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03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6例,盆  相似文献   

19.
慢盆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10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 ,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临床以 盆腔瘀血为主要病理特征,多属正虚邪实,与肝脾 肾关系密切。西医对慢性盆腔炎无特异性 治疗方法。我院妇科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以理气 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兼以补肾扶脾 ,制成慢盆颗粒运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性包块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 如下。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院2000-5~2001-5在妇科门诊就 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辨证属中医气滞血瘀兼湿热证,共103例,年龄23~42岁, 平 均年龄33.41±0…  相似文献   

20.
杨瑞鸿  王舒鹤  朱颖 《光明中医》2022,(21):3967-3969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且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朱颖教授对此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病机主要为湿、热、瘀、虚,湿热为标,瘀血为本,脾肾阳气不足贯穿疾病始终。治疗重在活血化瘀,佐以清热利湿、补脾益肾,配合中药灌肠和针灸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