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教的融合 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包含五个方面,即儒学、道学、佛学、中医以及武术,其中道学与中医关系更为紧密.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文化.儒释道原本是不同的学术流派,儒学和道学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学术,佛学是从印度传来的.儒学重视的是人的伦理生活,社会秩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试图建立一个美好的大同社会;道学重视人自身生命的精气神的修炼,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佛学更重视人的精神生活.看起来,三家学术区别很大,而实际上,从人、社会和自然三者的关系上来看,它们又是高度统一的,人自我的身心是一个整体,自我和他人、宇宙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这是三教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10,(5):833-833
<正>[本刊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3月8日说,道学、佛学、儒学和医学被称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大哲学内容,其中道学、佛学典藏编撰工作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中医理论中佛学要素的构成、性质和作用,认为源自佛学的慈悲精神、四大学说、禅定境界,是中医基本理论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对这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和仔细分析,探讨了它们在推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医学之所以能够融入这些学说,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体系内部有着本质的同一性。佛学进入中医学,使中医哲学真正成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医学哲学体系,至今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1992年,陈可冀院士主编了国内外首套《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从儒学、道学、佛学、周易、甲骨文、文物考古、兵学、古典文学、民俗学、饮食医养和象数等文化视角诠释和探讨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之奥秘,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本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时隔20年,回首此套丛书,仍有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2017年5月,这套丛书再次修订,"盛装登场",进一步探隐溯源中华文化与中医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3月8日说,道学、佛学、儒学和中医学被称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大内容,其中道学、佛学典藏编撰工作已经完成,《儒藏》计划2015年出版,只有《医藏》尚未立项,对此,他建议尽快将《医藏》编撰工作列入议程。  相似文献   

6.
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化产生了龙的民族形象,龙的传人创造了以研究宇宙变化规律为特点的龙文化。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精髓部分。其特点是用最简单的形式,揭示了宇宙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它寓于道学、儒学、佛学、中医学和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学科中,儒学等学科得其局部,而道学尽其全功。其应用价值在于“四两拨千斤”,即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中国龙文化是人类的聪明学、智慧学、未来学。刘逢军教授从人的宇宙观、人的精神追求、人的悟性以及养生的境界等几个方面对龙文化养生理论的基础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其内容深邃,启迪心智。本文所刊载的就是其所论述的龙文化养生之道的前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阐述并论证《千金方》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化根源,认为两汉以来数百年医学探索积累为《千金方》的成书打下继承扬弃的历史基础,而孙思邈在对前人知识系统继承总结提炼过程中,又汲取道学、易学、儒学、佛学等文化中生命发生存续学相关知识,最终形成了《千金方》独特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医正骨》2009,21(10):F0002-F0002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学与易学、道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今年12月在北京举办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朝医学特色是整体的观念“天人性命”观。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注重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的一种临床实践医学。  相似文献   

10.
道学和中医学的关系,一般而言,就其内在的文化本体的一致性上,是在哲学层次上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并滋养了中医学的发展,道家与中医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构建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释气功的哲学意义中国科学院合肥光机所徐青山从东方的道学、儒学及佛学来看,气功都占有重要的一席。这种讲究呼吸、姿势与意念的气功只是一个广义的慨念,真内容纷繁、门派浩瀚,称谓亦有内丹术、导引吐纳、运气术、练气法、禅坐、服气功等等。各家门派根据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中医名家,时至今日,他在中医界仍颇具影响力。张锡纯能在中医学术方面取得如此显著成就,与他具有的坚实的传统内练思想有关。本文尝试阐述张锡纯医学观之传统内练思想及其根基,庶几有助于深刻理解张锡纯的医学观,并对业界如何全面继承张锡纯的学术成就起到一点启示作用。张锡纯之传统内练思想包含三方面:1.强调传统内练法的重要性,2.倡导传统内练法的技术,3.应用传统内练法于临床。其根基为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学说之精髓。  相似文献   

13.
"儒释道"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着时代的主导地位,其中包括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中两汉经学为中医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魏晋玄学带来了中医学历史上的一次"文艺复兴",给中医外科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并使中医养生学初成体系;隋唐佛学促使中医学从唯物走向唯心;宋明理学则使中医学在封闭环境下出现了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中医正骨》2009,21(5):F0002-F0002
为了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学与易学、道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今年9月中旬在安徽毫州举办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中医研究》2009,22(4):F0004-F0004
为了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学与易学、道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2009年9月中旬在安徽毫州举办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各有关专家: 为了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学与易学、道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2009年9月中旬在安徽亳州举办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各有关专家: 为了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医学与易学、道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2009年9月中旬在安徽亳州举办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是引导中医学术体系展开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故从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当前发展、传播困境现状的探讨,到提出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解决途径展开讨论,提出"传承":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展开国际化师承的教学模式,加强民间交流,鼓励热爱中医文化人士多多传习;"融合":本着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目的,对中医名词术语开展形象性翻译,以便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医文化知识,同时从娃娃开始普及中医文化更是一个有着长远目光的举措;"共享":本着共同的医学目的,与全世界共享中医文化与精髓,是惟一能够把中国和中医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并被接纳和认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医工作者研究佛学的目的,是为了将佛学中的“合理内核”拿来为医学服务。也就是说,提倡佛学哲理医学化,而不是相反,这是本刊牢牢把握的学术导向。本刊1993年第10期刊载了《中医思维与中国禅宗》一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又发表了《晋唐佛教医学之东渐》,分析指出在晋唐时代佛教医学已经渗透到中医学中;1995年第10期再论《中医学与禅宗的思维模式》,旨明“东方文化重内省”;1996年第11、12期连续登载了《佛家气功文献研析》;近又在《医古文知识》(由本社编辑出版的中医文化刊物)1997年第1期上刊登了《达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学术界对中医学术发展着的“两极震荡”现象,认为应当在明确中医学是门科学等几个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展开学术讨论,并对“中医的内涵”、“按自身规律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强调科学的发展,就是概念的更替,在弘扬传统和变革旧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既要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应充分考虑中医与母体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根据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剧变所引发的健康与卫生问题,作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