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星垣  杨进 《陕西中医》1990,11(3):97-105
外感热病包括温病、伤寒及传染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颇为棘手的一类病症。近年来,中医治疗外感热病取得了很大进展,具有一定优势。为适应当前临床研究工作需要,特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其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法研究作以初步探讨,以期对广大临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急性热病是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常见于各种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由于这些疾病起病突然、传变迅速、病情较重,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长期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急性热病中既有着系统的理论,义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2002年11月至2003年上半年,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流行,中医药学在与"非典"的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区中医还未能全面介入以实现与非典"零距离"斗争.笔者认为,中医学当与时俱进,针对层出不穷的急性热病进一步发展中医理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诊治急性热病的辨证论治技术,研究开发和保护有特效的中药和成药,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热病治验沈之1风温徐××,女,75岁,1983年1月7日初诊。发热4天,烦躁不安,延余出诊。询知初起发热恶寒,鼻塞咳嗽口干,曾服银翘解毒片等药无效。现症恶寒已罢,身热不解,烦渴喜饮,呛咳痰结,纳谷锐减,但前天因进食粽子1只,大便5日未行。舌苔黄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外感热病非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外感热病住院患者,其中明确诊断325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非细菌感染相关的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4个与非细菌感染疾病相关的因素,分别为外感风寒证、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比例(N)、疾病病程。外感风寒(OR=1.613)、PCT(OR=2.944)、N(OR=1.956)、疾病病程(OR=2.813)在模型中是非细菌感染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外感风寒、PCT、N、疾病病程是非细菌感染疾病相关的影响因素,结合4个相关因素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急性感染性热病概括中医外感时病范畴如瘟病,伤寒及瘟疫病等。我国历代医家辨证应用清热解毒药治疗瘟病,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有效方药。据现代医学实验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证明,瘟病的理法方药不仅应用于急性传染病领域,并扩大应用到内、儿科热病范畴如:流感,流脑、乙脑,菌痢、肺炎、肾盂肾炎、胰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相似文献   

6.
7.
焦扬  姜良铎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20-1021
本文从中医热病学之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方法以及治疗理论等研究热点予以述评,以冀对目前中医热病学之研究状况有一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8.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4,26(11):840-840
温病治疗多循叶天士卫气营血学说,近代医学从辨病出发提出截断疗法,开辟了温病治疗新途经。笔者运用截断疗法治疗急性热病效果显著,认为急性热病具有特殊的病因病机,适于截断疗法,兹不揣浅陋陈述管见。  相似文献   

9.
马荣  杨秀婕  王颖辉  虞桂  杨忆熙  齐文升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091-1092,1103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加减葛根汤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减葛根汤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降温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降温起效时间相近,治疗组解热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葛根汤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养阴生津法是通过滋养阴液来补充人体阴液耗伤的一类治法。属补法,适用于温病后期脏腑阴液大伤者。养阴生津法可滋补阴液、润燥制火等。温热之邪属阳邪,最易耗伤阴液,病至后期,阴伤之象尤为明显,阴液耗损程度与疾病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如吴鞠通所言“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理”。故温病初期,便应顾护其虚,一旦阴液耗伤明显,便应以救阴为务。  相似文献   

11.
下法是根据“其实者,散而泻之”(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来立法的。《素问·热论篇》载:“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指出热病里实腹满可用泻下而愈,故下法也是急性热病常用之法,伤寒、温病热结肠胃都要攻下。近代临床上对于肺炎,急性肝炎,急性菌痢,伤寒,副伤寒,乙脑等许多热病只要辨证准确,不失时机地运用攻下,即可迅  相似文献   

12.
温热病在中医内科中十分常见,并可引起高热、伤阴,厥脱、神昏、抽搐、关格等急重症。其中,急性发热属热病范畴者约五分之四。自秦汉以来,热病始终受到重视。在《内经》中,急症内容以热病最为丰富,涉及病因、病机、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部刮痧辅助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急诊病区收治的256例外感热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抗炎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部循经刮痧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退热时间,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头痛程度。结果:治疗后1 h,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为(3.56±0.7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6.02±1.0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0 min、2 h、4 h及6 h,2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各时间点的V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部刮痧治疗可较为迅速地使外感热病患者退热,并能有效缓解头痛,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77年—1981年期间,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热病51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风热袭表型: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舌尖边红,苔薄白,口干,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选用银翘散加减。病例:郑××,男,34岁,工人。1980年5月2日入院。住院号:803201。患者发病三天,开始恶冷,发烧,汗出,头痛,腰痛,咳嗽,左侧胁下疼痛,疾少色黄,纳呆。曾在该厂医务室治疗无效。入院时体温39.ZC,急性病容,唇周有褐色血痴,咽红、舌尖边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系风热袭表,肺卫受邪之风温。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仿银翘散加减:二花、连翘、黄羊各15克,荆芥、杏仁、牛子、竹叶各10克,薄荷5克,板兰根30  相似文献   

15.
重用生石膏为主治疗急性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膏为临床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其性味辛甘、大寒,生用功偏泻火清热、除烦止渴,煅用功擅收敛生肌。常用量15~30 g,入煎剂宜打碎先煎。笔者受《疫疹一得》及《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书启迪,近年来重用生石膏(50 g以上)为主药,治疗多种属于中医急性热病的患者,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七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对于急性热病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步向科学化、客观化、规范化方向纵深发展,新的热病学说也纷纷兴起,《外感高热症诊疗规范》,《风温肺热诊疗规范》的制订对急性热病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近年来急性热病方面的资料,做以下综述。1.理论研究1.1.邪毒致热学说的兴起;黄氏帅先提出外感温病急症的特点是以发热为主症,贯穿全程,表现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热盛必耗伤营阴,正气  相似文献   

17.
<正> 凡因感受外邪(风、寒、署、燥、火)所致,以发热为主症,体温在38℃以上,同时伴有畏寒、口渴或有尿赤、脉数或脉浮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统称为外感热病,包括西医感染性疾病。我院内科从1984年~1985年,在夏季开设热病病房。共收住急性热病87例。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至1999年,笔者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急性热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住院病儿,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2岁。属流行性感冒26例,小儿急性肺炎18例,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10例,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轻型20例,暑热症6例,败血症18例,肺脓疡2例。病程4~8d者60例,9~14d者38例,15~20d者2例。入院时体温38.5~39℃者33例,39.1~39.5℃者41例,39.6℃以上者26例。血白  相似文献   

19.
蒿芩清胆汤出于《通俗伤寒论》,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的功效。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急性热病,获得满意疗效。一、重感(邪郁少阳,里热偏重) 张××,男,18岁。1976年8月3日诊。患  相似文献   

20.
一、小儿肠炎(水泻) 患者毛××,男,4岁。近一月来,腹泻发作二次,吃药好转。前五日泻肚又起,前医用药罔效,笔者于79年4月5日往视:体温39.1℃,形瘦神疲,懒言气短,泻黄色水样便,日十余次,挟有少量食物残渣,口渴引饮,一日饮水量达三、四公斤之多,尿少而黄,唇红舌红,苔黄腻,六脉沉细数。诊断:①水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