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变化,指导开发抗HP中药。材料与方法 108例慢性胃病分为以下5型:①脾胃虚寒型26例;②脾虚夹热型24例;③胃阴不足型16例;④脾胃湿热型19例;⑤肝胃不和型23例。HP的检测:①涂片Gram染色;②快速尿素酶试验(RUT);(3)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结果 HP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84.2%)、肝胃不和(78.2%)、脾虚夹热(58.3%)、脾胃虚寒(38.5%)、胃阴不足(31.3%)。实证(脾胃湿热和肝胃不和)型HP的感染率和虚证(脾虚夹热、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型比较,经x~2检验,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型HP的感染率存在差异,实证型感染率明显高于虚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酒精性肝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因子分析优化方案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本研究获得14种常见的酒精性肝病中医证候类型,分别为肝胃不和证(6.5%)、湿热内蕴证(10.0%)、肝胃积热证(7.5%)、脾虚湿困证(6.5%)、肝胃气滞证(3.5%)、肝胃气滞阴虚证(9.5%)、脾虚气滞证(8.0%)、肝胆湿热证(9.0%)、痰湿瘀滞证(6.0%)、湿困脾胃证(5.0%)、脾虚痰湿证(10.0%)、气虚气滞证(4.5%)、肝胃阴虚证(5.0%)、气滞痰凝证(9.0%)等。回归分析显示轻症酒精性肝病与气虚气滞证显著相关(P=0.007 0.01);酒精性肝炎与湿热内蕴证(P=0.0000.01)、肝胃气滞证(P=0.0160.05)、痰湿瘀滞证(P=0.0180.05)、脾虚气滞证(P=0.026 0.05)显著相关;酒精性肝硬化与肝胆湿热证显著相关(P=0.01);酒精性脂肪肝优势相关证型不明显(P0.05)。结论:以因子分析方法等数据挖掘技术所获得的证候分布,能够客观阐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比较适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中医证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我国发病率高,以年轻患者为甚,是引起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医学方法对该病进行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其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以中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治疗该病取得了独特的疗效。本文对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经验进行初步总结,阐述中医学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89-93
目的探讨和归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NAFLD辨证的相关文献资料,由两名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证型收集总结,证名规范化、证型再分解、证素提取,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布统计。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文献45篇,报道病例总数8703例,经规范化后得到证型14种,证型拆解后获得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4个。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26.47%)、湿热蕴结证(22.16%)最为常见,其次是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病性证素以湿(23.75%)、气滞(19.82%)、气虚(17.12%)、痰(15.43%)、热(12.13%)最常见,其次是瘀、阴虚、阳虚,而火、寒则较少见,组合分布以气滞、气虚相兼(26.63%),湿、热相兼(22.30%),痰、湿相兼(16.17%),痰、瘀相兼(12.19%)致病最多见。病位证素以肝、脾多见,占构成比的90.95%,组合分布以肝、脾同病为主,占54.01%。证素组合有一、二、三、四证素组合方式,以二证素组合为多,占76.03%。结论肝郁脾虚是NAFLD基本病机,肝、脾、湿、气滞、气虚、痰、热为常见证素,湿、痰、热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际交往的增多,我国成人群体中酒精性肝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可归纳在酒疸、伤酒、臌胀、积聚等病名中。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与西医学的实验室客观指标数据相结合,将对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有所裨益。我们将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做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血浆内毒素的变化与肝脏病理、生化、中医证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1993年3月至12月对慢性肝病60例采用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 结果 CAH重型血浆内毒素均值明显高于CPH及CAH轻型(P<0.05);与Bil呈正相关,与PA呈负相关。血瘀血热型内毒素均值明显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 结论 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肝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并为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血浆内毒素的变化与肝脏病理、生化、中医证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本组60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临床、生化或肝活检确诊。其中慢迁肝7例,慢活肝21例,肝硬化32例(代偿期6例,失代偿期26例)。采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86年起,对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并取活检进行病理学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性17例,男性43例;年龄27~59岁之间。病史方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2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之后,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Hp感染和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有关Hp感染与慢性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虽有一些研究,但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的胃镜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8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CAG的347例患者,利用胃镜对黏膜萎缩范围和黏膜形态特征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CAG中医各证型胃镜及病理结果的差异性,探讨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结果:CAG各中医...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0例慢性肝病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同时与4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肝硬化死亡患者的感染特征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143例肝硬化伴或不伴感染的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肝硬化病因、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并发症、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等,并计算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43例患者肝硬化病因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感染位列其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腹腔积液(85.31%)、原发性肝癌(57.34%)、慢加急性肝衰竭(54.55%)、急性肾损伤(50.35%)、胸腔积液(45.45%)、肝性脑病(42.66%)、门静脉血栓(39.16%)、门脉高压相关消化道出血(32.87%)等。直接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循环衰竭、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感染发生率为72.73%,感染部位包括肺部、腹腔、尿路、皮肤/软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 HBV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VDNA水平与性别无关 ,与年龄增长成反比 (P <0 .0 5~ 0 .0 1) ,与丙氨酸转氨酶 (AL 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异常成反比 (P <0 .0 5 ) ,与 HBe Ag阳性呈正相关 ,与中医证型呈现邪伏络脉 >肝郁脾虚 >肝肾阴虚 >湿热中阻 >脾肾阳虚 >瘀血阻络的递减趋势。结论 :慢性 HBV感染者 HBV DNA水平与患者年龄、HBe Ag阳性、肝功能异常 ,以及中医证型演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方法:结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对126例西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特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又次之,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较肝肾阴虚型小,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其中,湿热与气阴亏虚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因素,暗红舌、红舌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舌象.患者的症状体征(胁痛、口苦、腹胀、食欲低下、舌苔腻等)积分在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ALT:75.81±39.93vs48.13±26.02.50.42±31.69,59.09±21.50.P<0.05;AST:82.89±38.37vs42.62±21.43,51.88±36.11,68.93±24.57,P<0.05).结论:湿热因素贯穿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阶段,是该病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而正气亏虚,正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该病的病机为"邪侵而正虚,正虚而邪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合并腹腔感染40例临床及药敏实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慢性肝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临床诊断标准、致病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选择细菌培养阳性、诊断确切的40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①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呈不典型表现,诊断应综合分析。②由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所致者分别占17.5%和82.5%,革兰氏阳性和有性菌分别占47.5%和52.5%,优势菌为大肠杆菌,占35%。③常用抗生素对常见细菌尚无耐药性的有利福平、头孢氨噻肟、头孢三嗪、头孢拉定、氨曲南;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达30%-47.5%;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应用可以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提高近一倍。④自发性腹膜炎中可能存在MRSA和MRSE,对去甲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部分葡萄球菌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仍敏感。应严密观察抗菌素的耐药性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非MRSA、MRSE不应滥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HBV携带者(AsC)~([1])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者,且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中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四诊合参,八纲辨证,整体调治,而慢性HBV携带者大多无明显临床表现,无症可辨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重重困难。虽然近年来中医药在AsC的治疗中展现了相较于现代医学的特色优势,但对于AsC是否需要治疗及治疗时机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探究HBV导致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2、IFN-γ、IL-4、TNF—α、sICAM-1、TGF-β1、TIMP-1等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构建细胞因子蛋白芯片,对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7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证型IL-2水平较正常组不同程度降低;湿热中阻型患者IL4浓度为(86.43±19.24)pg/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证型患者IL-4水平均显著升高;各证型组患者的TNF-α、TGF-β1、sICAM-1、TIMP-1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以湿热中阻型患者的TNF—α上升幅度最大,TGF-β1、sICAM-1及TIMP-1则以瘀血阻络型患者的升高最明显;肝郁脾虚及湿热中阻型患者血清IFN-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另外3种证型患者血清IFN-1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②肝硬化除湿热内蕴型患者血清IFN-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证型患者血清7种细胞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血瘀证3型患者的IL-2水平显著低于肝气郁结型,而IL4、TNF—α水平较肝气郁结型不同程度升高;TGF-β1、sICAM-1在湿热内蕴型水平最低;肝气郁结型患者的TIMP-1浓度为(167.88±14.21)ng/ml,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湿热内蕴型患者IFN-1浓度与肝气郁结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其余证型均低于肝气郁结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有一定相关性,将细胞因子纳入HBV所致慢性肝病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医辨证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胃镜检查,主要观察中医证型与溃疡分类、溃疡面积、溃疡色泽、黏膜状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消化性溃疡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胃镜检查可作为望诊的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高发区,约有3千万患者,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根治办法,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必须辨证分型论治.辨证的准确与否,是论治的关键,而证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是实现正确辨证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人们从免疫、病理、生化、病毒表达及定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现将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RDW、MCV与慢性重型肝炎及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我们研究了血细胞参数与各类型肝炎的关系,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重型肝炎(CSH)及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辨证分型明显相关,还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关系有不同的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并对有关问题作一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诊断均符合文献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符合参考文献的证型标准。全部病人血清HBsAg和/或H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