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使用地高辛标记HCV5'非编码区探针及抗HCVNS3区C33c单克隆抗体检测35例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内HCVRNA及其NS3抗原,发现HCVRNA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83%。HCVRNA定位于肝细胞胞浆中,个别病例在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中发现阳性信号。HCVNS3区C33c抗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89%,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癌细胞胞浆内或肝细胞胞浆内,阳性细胞在癌组织中以灶性分布为主,在癌旁肝组织以弥漫分布为主。HB-xAg在本组病例的阳性率为77%。本文结果提示,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中,除HBV以外,HCV感染与其发生也有密切关系,是其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使用地高辛标记HCV5'非编码区探针及抗HCVG NS3区C33c单克隆抗体检测35例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内HCV RNA及其NS3抗原,发现HCV RNA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83%。HCV RNA定位于肝细胞胞浆中,个别病例在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中发现阳性信号。HCV NS3区C33c抗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89%,阳性反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内的Fas抗原、HBsAg和HBcAg。结果表明,48例Fas抗原阳性表达(92.3%),主要在肝细胞浆内,其表达程度与肝组织活动性炎症分度密切相关,提示Fas抗原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肝细胞损伤中起一定作用;肝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程度与HBsAg相关而与HBcAg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HB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发生之间关系,作者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CRIS)对26例肝癌、23例癌旁肝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了HBVDNA的检测,检出率分别为84.6%和91.3%,明显高于原位核酸杂交(ISH)的53.8%(14/26)和56.5%(13/23);亦高于从患者血清和HCC组织提取DNA后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57.7%(15/26)和55.6%(5/9)。用PCRIS方法,HCC组织细胞中HBVDNA阳性颗粒强度、HBVDNA阳性细胞数和组织切片的清晰度均高于ISH。PCRIS既显示了PCR技术的高敏性和特异性,又能在细胞内定位。本结果显示我国HCC的发生与HB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Northern印迹杂交对15份人肝细胞癌(HCC)、5例癌旁肝硬变和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整合α5、β1亚基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作杂交分析。结果:低分化HCC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亚基和F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HCC及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1);HCC伴肝内浸润和(或)转移组癌组织内3种mRNA水平较无浸润转移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例伴肝内转  相似文献   

6.
用Northern印迹杂交对15份人肝细胞癌(HCC)、5例癌旁肝硬变和3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整合素α5、β1亚基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作杂交分析。结果:低分化HCC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亚基和FN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HCC及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1);HCC伴肝内浸润和(或)转移组癌组织内3种mRNA水平较无浸润转移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例伴肝内转移的HCC癌组织FNmRNA呈异质性表达(5.0kb位置)。提示:FN及其受体整合素α5、β1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与HCC细胞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异质性FNmRNA及其编码的FN蛋白可能在HCC转移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HIPPAINFOLLOWINGREPLACEMENTOFARTIFICIALBIPOLARFEMORALHEAD:ANANALYSISOF13CASESKONGRong(孔荣),FANGShi-yuan(方诗元),KONGFan-jin(孔繁锦)....  相似文献   

8.
KINETICSOFPLASMAENDOTOXIN,TNFANDIL┐6ANDTHEIRCORRELATIONAFTERTRAUMATICSHOCKINRABBITSJIANGJian-xin(蒋建新),TIANKun-lun(田昆仑),CHENHu...  相似文献   

9.
NERVEDEFECTREPARATIONBYVEINBRIDGINGWITHSCHWANNCELLIMPLANTATIONCHENZheng-rong(陈峥嵘),CHENZhong-wei(陈中伟),ZHANGFeng(张峰),CHENGGang(...  相似文献   

10.
观测SH1对ADP,AA,Co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及TXB2和6-keTO-PGFIα生成的影响。用比浊法测定了透骨草提取的单体生物碱结晶SH1体外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用放免法测定TXB2和6-keTO-PGFIα的含量。结果:SH10.8~3.0mmol/L范围内明显抑制AA,ADP,Co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SH1对三种诱导剂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2.16%,45.25%,53.67%。大剂量组明显加快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后的解聚速度,SH1显著延长Colagen的诱导起聚时间。其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AA诱导的TXB2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可使6-keTO-PGFIα的含量略有增加,但6-keTO-PGFIα/TXB2比值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肝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我院行中期妊娠引产,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死胎30例。取肝组织用SP法检测死胎肝组织中HBcAg。结果孕妇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小三阳及大三阳的母亲分娩的死胎肝组织中HBcAg阳性,分别为5/12(41.6%)及14/18(77.8%)。两者HBcAg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亲静脉血乙型肝炎标志物大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在胎儿肝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用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的HAg18-1血清快速EIA检测试剂对良恶性消化系疾病血清检测结果。阳性率如下:原发性肝癌(PLC)79.63%(43/54);肝硬变9.09%(2/22);乙型肝炎4.88%(2/41);胃癌23.08%(6/26);大肠癌20%(5/25)。19例胃肠炎、16名正常人均为阴性。该试剂对PLC诊断的特异性为89.52%,HAg18-1阳性与甲胎蛋白(AFP)含量无关。两者合用对PLC诊断阳性率达94.4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 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PAP)法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对 5 6例CH B患者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分别进行了检测 ,并将血清HGV RNA与肝组织HGV Ag的表达、HGV RNA ,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HBV DNA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 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分别为 8例 (1 4 3 % )、1 0例 (1 7 9% )。血清HGV RNA阳性与肝组织HGV Ag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1 ) ,但部分肝组织HGV Ag阴性患者亦有血清HGV RNA表达。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GV感染对CH B患者HBV复制无影响。肝脏是HGV的复制场所 ,但可能亦有肝外组织器官中复制。HGV至多具有微弱的致病性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GGT—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10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60例肝硬化、72例乙型肝炎、30例肝良性肿瘤、90例HBV携带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P73、AFP和GGT-Ⅱ含量,分析GP73联合AFP、GGT-Ⅱ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P73、AFP含量及GGT—Ⅱ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GP73、AFP和GGT-Ⅱ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75.2%、84.8%和89.1%,敏感性分别为79.0%、57.1%、62.9%,联合检测GP73、AFP和GGT—Ⅱ可显著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97.1%)。但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和GGT—Ⅱ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MSE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125例肺癌组织和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MMSET的表达。结果 MMSET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阴性;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4%(58/125),其中在小细胞肺癌、肺鳞癌、肺腺癌中分别为85.7%、9.7%、3.2%;,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癌及肺腺癌(P〈0.05);此外,MMSET在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T在低+未分化组肺癌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在Ⅲ+Ⅳ期肺癌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MMSET基因可能是肺癌的一种癌基因,MMSET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也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游泳训练对大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本文研究不同时间游泳训练对大鼠肝组织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Ⅰ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保证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实验组ⅡSOD活性与实验组Ⅰ相比显著升高,肝细胞内线粒体多,粗面内质网丰富,糖元多呈区域分布,膜结构完整等超微结构的适应性改变,促进了肝组织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力竭组大鼠肝细胞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有所下降,肝细胞内线粒体减少,内质网断裂,细胞空化,膜结构破损,大量内容物进入血窦。认为运动后自由基增多是导致细胞膜结构损伤的因素之一,肝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进一步提供产生LPO的基础,UO明显介入肝组织损伤的过程,从而引起细胞内酶外逸,所以脂质过氧化也是引起血清酶活性增高的主要原因。SOD显著增加对防止线粒体及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保证线粒体进行正常呼吸供能,进一步维持整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刺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SPLC)毛刺的CT表现、诊断价值及多平面重建(MPR)的检出作用。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35例SPLC及65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结节的例数,以宽度2mm为界将毛刺分为粗或细毛刺,以长度5mm为界分为长或短毛刺。对22例SPLC及15例良性结节进行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结果:细短毛刺明显多见于SPLC,敏感性为25.9%,特异性为98.5%,准确性为49.5%,阳性预测值(PPV)为97.2%。MPR对毛刺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图像。结论:毛刺征对SPL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小肺癌的基本征象检出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目的认识周围型小肺癌(SPLC)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中的基本征象,探讨MPR配合多层螺旋CT对SPLC基本征象的检出作用. 资料与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SPLC 31例,良性小结节22例.多层螺旋CT扫描后MPR处理,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 结果 (1)SPLC的分叶征,棘突,毛刺征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MPR中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扫描.(2)MP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其优势.(3)MPR能较真实地测定病灶大小. 结论 MPR能克服横断扫描角度限制,配合最新的多层螺旋技术达到各向同性成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可以为SPLC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9.
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基础及其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为了从HRCT角度评价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基础及其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完整胸膜凹陷的认识水平。材料和方法:搜集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101例,其中52例为HRCT前瞻性研究组,简称“前瞻”组;49例为回顾性常规CT薄扫组,简称“薄扫”组;良性小结节48例(30例为HRCT扫描)。比较观察“前瞻”组、“薄扫”组、良性对照组及术后标本胸膜凹陷HRCT表现。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经统计发现完整胸膜凹陷在“前瞻”组见30例(57.7%);“薄扫”仅1例(2%);对照组2例(4.2%)。研究发现,HRCT扫描技术是显示完整胸膜凹陷的关键,良、恶性组之间完整胸膜凹陷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胸膜凹陷的中心位置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相关。结论:胸膜凹陷的形成除了与肿瘤内的瘢痕收缩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及其所致的节段性肺不张有关,HRCT像上完整胸膜凹陷征系周围型小肺癌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并发腹腔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314例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21例,女性93例;年龄15~76岁,平均38岁。其中129例行非手术治疗,18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54例出现腹腔感染,均发生在手术组,感染率为29.2%。18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单纯性肝损伤73例[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Ⅰ~Ⅱ级5例,发生腹腔感染0例;Ⅲ~Ⅴ级以上68例,发生腹腔感染14例],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或腹部外脏器损伤112例(AASTⅠ~Ⅱ级肝损伤45例,发生腹腔感染7例;Ⅲ~Ⅴ级肝损伤67例,发生腹腔感染33例)。54例腹腔感染中,49例治愈,治愈率为90.7%。结论严重肝脏损伤或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较易并发腹腔感染,根据肝脏损伤级别采取合理术式、保证充分引流、重视综合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