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对全麻患者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7~66岁,体重46~87kg,身高152~185em.随机分为维库溴铵预先给药组(A组)、麻黄碱预先给药组(B组)、维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组(C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维库溴铵、麻黄碱.采用Cooper法评分标准评定气管插管条件.记录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完毕至肌肉颤搐降至25%、0的时间(分别为T25、T0)和恢复至25%、50%的时间(分别为RT25、RT20)及肌松维持时间.麻醉诱导期间每分钟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与C组比较,A、B两组T0延长;三组肌松维持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维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后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单独预先给药,但对肌松程度和维持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上肢前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自2007年1-3月期间于华山医院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ASA Ⅰ~Ⅱ级患者,全麻诱导后均给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于50±10,芬太尼以2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肌松维持用维库溴铵静脉持续输注并行TOF监测,分别于TOF4(TOF=4)、TOF2(TOF=2)及TOF0(TOF=0)时,监测上肢前臂各肌群的MEP,记录并比较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 随着肌松程度的不断增加,MEP的波幅显著减小(P<0.05),潜伏期在TOF2较TOF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OF0>绝大部分患者已无法记录到MEP波形(P<0.01).结论神经肌肉阻滞剂能明显抑制MEP的产生,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依据临床指征拔除气管导管后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肌松残留情况。方法 :6 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维库溴铵 (VEC)、罗库溴铵 (ROC)及阿曲库铵 (ATR)三组 ,每组 2 0例。静吸复合麻醉。肌松药首量 :VEC组 12 0 μg/kg ;ROC组 6 0 0 μg/kg ;ATR组 5 0 0 μ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 (TOF)监测肌松 ,当其值 (TOFR)至 0 .1时追加肌松药 1×ED 95。结果 :维库溴铵末次给药作用时间长于罗库溴铵 (P <0 .0 1)和阿曲库铵 (P <0 .0 5 ) ;拔管时各组TOFR及TOFR <0 .75的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阿曲库铵残留时间短于维库溴铵 (P <0 .0 1)和罗库溴铵 (P <0 .0 5 )。结论 :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一样 ,用药后若依据临床指征拔除气管导管都有发生术后肌松残留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起效及麻醉维持时间的比较.方法 选择3~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B组)维库溴铵组.每组各30例,以芬太尼和丙泊酚与其诱导及维持,观察患者肌肉松弛起效及完善插管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结果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稍慢,肌松恢复时间较维库溴铵短.结论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全麻诱导起效时间较维库溴铵稍慢,维持肌松时效短,而且不经肝肾代谢,更适合于短小手术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起效及麻醉维持时间的比较。方法选择3~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B组)维库溴铵组。每组各30例,以芬太尼和丙泊酚与其诱导及维持,观察患者肌肉松弛起效及完善插管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结果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稍慢,肌松恢复时间较维库溴铵短。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全麻诱导起效时间较维库溴铵稍慢,维持肌松时效短,而且不经肝肾代谢,更适合于短小手术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采用联合麻醉的方法,即选择T6-7或T7-8椎间隙行硬外阻滞成功后再行全麻插管,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安氟醚静吸维持麻醉深度,每隔40min-50min经硬外导管注入0.25%布比卡因5ml-6ml。对照组仅用全麻,方法同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和肌松均较满意,观察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毕清醒快,拨管早,烦燥,呕吐发生率低,围拨管期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机体创伤的应激反应,麻醉过程平稳,术中易管理,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是胸科手术良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7.
维库溴铵 (vecuronium)是一理想的非去极化类甾族中效神经肌肉阻滞药 ,因其无组胺释放等作用而广泛使用于临床。国产维库溴铵由南京药科大学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仙居制药厂共同研制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与进口维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心肺功能正常、无神经肌肉系统疾患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成人全麻手术患者 10 0例 ,随机分成国产维库溴铵组 (Ⅰ组 ) 5 0例 ,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48.1± 9.5 )岁 ,体重 (5 5 .9± 8.7)kg ;进口维库溴铵组 (Ⅱ组 ) 5 0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46 .8±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高危病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35例老年高危病人,ASAⅡ~Ⅳ级,根据病人手术部位选择硬膜外穿刺,注入1 5%~1 7%利多卡因4~6mL ,5~1 0min ,测定阻滞平面加局麻药,使阻滞平面在控制需要范围。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 1mg·kg- 1,芬太尼3~5μg·kg- 1,爱可松0 2mg·kg- 1。全麻维持根据临床情况选用0 1mg %芬太尼加4mg %维库溴铵输注5~1 5mL- 1·h- 1,间断注入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血管功能,术前切皮后和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和血糖。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高危病人的手术,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经过补充液体后可纠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手术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但是老年高危病人注意用小剂量、低浓度的局麻药。插管时异丙酚用量要减少。  相似文献   

9.
李军  张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1,22(2):146-146,159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40例ASAⅠ~Ⅲ择期头面部全麻手术患者 ,男性 32例 ,女性 8例 ,年龄 14~ 6 6岁 ,体重 5 0~ 82kg。1 2 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例。组Ⅰ静脉注入 0 6mg·kg-1罗库溴铵 ;组Ⅱ静脉注入维库溴铵 0 1mg·kg-1;组Ⅲ与组Ⅳ首先吸入 3% (0 5MAC)地氟醚 30min ,然后从静脉分别注入罗库溴铵 0 6mg·kg-1或维库溴铵 0 1mg·kg-1。术中连续监测吸入药浓度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分别记录四组注药后肌松作用情况。2 结果 四组患者在身高、年龄、体重、性别比、血红蛋白含量等…  相似文献   

10.
颜娅  闫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06-107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中罗库溴铵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拔管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选取我院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共110例,随机分成罗库溴铵间断给药组(对照组)和持续泵注组(观察组),分别记录神经肌肉阻滞的最大阻滞时间及起效时间、恢复过程,并记录罗库溴铵的用药量。结果在用药后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用药量、平均泵注速率上,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观察组的肌松恢复过程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泵注肌松药罗库溴铵可为腹部手术提供满意的肌松条件,且停药后肌松恢复过程明显缩短是腹部手术“快通道”麻醉的理想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麻(CS)、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3种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指导临床合理制订麻醉方案。方法 150例产妇随机分为CS组、EA组和CSEA组各50例,并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过程、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作为指标。结果 CS和CSEA组的麻醉效果好,具体表现为术中疼痛少,肌肉松弛情况好,CS组和CSEA组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相比,且CS组和CSEA组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三组给药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值均〉8分。结论 CSEA具有镇痛完全、肌松满意、起效快、术后镇痛等优点,应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全麻与硬外麻醉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麻与硬外麻醉有相同的作用部位,但作用机制不同。近年临床上全麻与硬外麻醉的联合使用增多,笔者对两种麻醉方式对脊髓的复合作用及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腰麻-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河北医学》2005,11(11):1009-10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和下肢择期手术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CSEA 组最高阻滞平面与CEA相近,但术中麻醉效果比率大于CEA组.两组在注入局麻药后均出现血压下降.CSEA组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阻滞平面过高或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可控性强以及副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应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6 0岁以上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 ,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上界阻滞平面、麻醉前后循环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CSEA组阻滞更完善 ,起效及阻滞完善时间早于EA组 ,上界平面及对BP、SPO2的影响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病人应用CSEA ,只要调控好麻醉平面 ,还是较为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点法与两点法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84例,分为单点法组与两点法组各4 2例,单点法组选L1~2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 5G腰穿针,穿破蛛网膜,注入0 .5%布比卡因1 2mg而后退出腰穿针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两点法组选择L1~2 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然后经L2~3进行腰穿,方法同单点法组。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起始时间及硬膜外首次用药时间、血压下降幅度等情况,两组均无明显差别(P >0 .0 5)。腰麻及硬膜外阻滞平面上界、单点法比两点法略低,单点法置管较两点法困难为多。结论:选用两点法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和衔接,成功率高,单点法的腰麻平面的调节不如两点法随意,急诊手术选用单点法可相对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L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0例,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经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该针导入腰麻针行腰麻注药,退出后留置硬膜外导管。结果 30例患者术中麻醉达到镇痛、肌松效果。术后无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SEA兼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0例,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经L2 ̄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该针导入腰麻针行腰麻注药,退出后留置硬膜外导管。结果30例患者术中麻醉达到镇痛、肌松效果。术后无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SEA兼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铁军  李海红 《安徽医学》2011,32(6):765-767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中单纯硬膜外麻醉(EA)、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静脉麻醉(IA)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剖宫产手术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B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组为静脉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30 min)术毕、术后2 h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效果和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3组产妇在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率、麻醉起效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用于剖宫产手术存在麻醉诱导时间长、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特别是膀胱腹膜反折处疼痛以及肌松欠佳等缺点,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略有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选用CSEA较佳,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成功率高,且费用少,可视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