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剂量、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及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三种治疗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7例分为低剂量组(20 mg/d)、负荷剂量组(40 mg/d)及负荷剂量联合组(40 mg/d)+氯吡格雷组,各39例,治疗后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血脂、CRP、LDH和载脂蛋白A(Apo-A)水平。结果负荷剂量组患者血脂、CRP、LDH水平降低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血脂、CRP、LDH水平降低明显优于负荷剂量组(P0.05),Apo-A则呈升高趋势,联合用药组升高幅度最大。结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优先选择负荷剂量(40 mg/d)的阿托伐他汀;若条件允许,可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5例,将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单一用药组,将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49例患者作为联合用药组。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3.88%,较单一用药组的80.43%高(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较单一用药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纤维蛋白原较单一用药组低,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较单一用药组长(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3%(8/49)与单一用药组10.87%(5/4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1)两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2)两组治疗4周与8周后,40mg阿托伐他汀组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40mg阿托伐他汀疗效优于10m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组均进行30 d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质水平、APN、TNF-α以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APN、TNF-α以及hs-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脂质指标,显著降低患者hs-CRP和TNF-α水平,并显著提高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两者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两者合用药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未联合用药,单一给予阿司匹林)与实验组(150例: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两者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血脂、凝血指征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两者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组(B组).时照组采用常规降压降糖治疗,不加用阿托伐他汀.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一次,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结果:4周后,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间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64例,分为2组,每组32例。根据NCEP-ATPⅢ指南,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40~80mg)或者瑞舒伐他汀(10~40mg)3个月。比较两组间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两组在降低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无差异。但是,瑞舒伐他汀更显著地降低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本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内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和颈内动脉斑块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颈内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防治颈内动脉狭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达到抗炎及稳定斑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剂量组患者采用基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有效率(97.5%)高于低剂量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C-反应蛋白浓度为(8.24±1.31)mg/L,低剂量组为(10.62±1.2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满意率(90%)高于低剂量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张素华  刘哲  张利宣  王静 《临床荟萃》2012,27(13):1123-1125
目的 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ACS患者住院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意义及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ACS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10 mg组28例,阿托伐他汀20 mg组28例,阿托伐他汀40 mg组22例,均于入院24小时内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3组入院时及治疗5天后血浆BNP及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浆BNP及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20 mg组及阿托伐他汀40 mg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BNP( 543±116)ng/L,(531±112) ng/L vs(738±121)ng/L( P<0.01); hsCRP(7.02±3.17) mg/L,(6.87±3.21)mg/L vs (9.32±3.43) mg/L(P<0.01),阿托伐他汀40 mg组优于阿托伐他汀20 m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浆BNP及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40 mg、20 mg作用明显优于10 mg.  相似文献   

11.
李迎  龚颖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335-133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经过4周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内脂素、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另设3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丁玉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81-788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给予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连用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9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减少蛋白摄入、控制血糖、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治疗组给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同时给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两组均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改善(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及总胆固醇(TC)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畀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并发挥抗炎作用、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鱼油和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CD40水平的影响,同时比较高脂血症患者与健康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选择2005-05/11无锡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高脂血症患者62例(高脂血症组),男44例,女18例。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且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2005-11/12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5名(正常对照组),男28名,女7名。将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32例和鱼油组30例。阿托伐他汀组:每天晚餐前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鱼油组:每天服用3次鱼油胶囊,1.0g/次,1次/d。两组均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和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三酰甘油(酶法)、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免疫比浊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相测定法中的选择性反应法)、超敏C反应蛋白(胶乳法),以及CD40(流式细胞仪)水平。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2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脂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高脂血症组CD4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23±5.07)%,(7.93±4.12)%,t=2.289,P<0.05],超敏C反应蛋白虽然也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2.30±2.70),(1.68±2.03)g/L,P>0.05]。②阿托伐他汀及鱼油作用后血脂及炎症因子变化:两组用药前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和CD40相近。阿托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31.569,31.677,40.726,P<0.01),8周后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A比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F=3.237,P<0.05;F=6.729,P<0.01),其他指标则在治疗前后均没有显著变化。鱼油组治疗4周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CD40与治疗前相近,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水平与CD40较治疗前下降(F=2.913,2.683,P<0.05),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F=5.279,P<0.01),余指标则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③阿托伐他汀组治疗4和8周后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鱼油组(t=-5.292,-5.892,P<0.01),CD40在治疗8周明显高于鱼油组(t=2.287,P<0.05)。结论:①阿托伐他汀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优于鱼油,鱼油主要降低三酰甘油。②高脂血症患者较健康者CD40表达明显上调,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则与健康者接近。鱼油下调CD40比阿托伐他汀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2例AC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组(40mg/d,41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mg/d,41例),对照组(常规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4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2周后测定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强化组hs-CRP水平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更能降低ACS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与阿托伐他汀组(20 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Vaspin水平,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变化。结果:药物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增高(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与血TC、TG、LDL-C、HDL-C和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更能有效增高血清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11-1012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15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给药方案,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单一给药方案,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显效人数明显多有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生化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治疗较单一给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健康体检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同时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UAP和AMI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结果:(1)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在UAP组、AMI组比SAP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2周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2周后亦有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以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45-12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左心室功能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P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CPR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FS均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 BNP、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血清NT-pro BNP、CPR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3d后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4年5月住院9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7例,给予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药物;阿托伐他汀干预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乐)每日20mg,治疗3d,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d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浆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成分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3d后,可明显降低血浆hs-CRP水平,从而抑制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且该作用并不依赖于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