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改善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现象。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臂丛阻滞的完善率分别为82.5%和97.5%。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完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质量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于肥胖、强直性脊柱炎和需要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的患者,神经刺激仪引导的后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外侧入路难以实施时的另一选择[1].虽然此种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误伤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等风险.超声技术已广泛用于引导神经阻滞,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否降低上述风险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阻滞穿刺传统方法多以解剖定位加异感定位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因其缺乏客观性,技术不熟练者操作易引起穿刺点出血、阻滞不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我院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与传统方法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腋动脉贯穿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阻滞方法.但传统的腋路阻滞方法常会出现桡侧阻滞不全的问题.笔者应用腋动脉贯穿法施行臂丛神经阻滞,并与传统的阻滞方法进行了比较,以评价其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实践中,尽管臂丛神经阻滞可采用多种人路以满足上肢区域麻醉的需要,但有时仍需应用一些不常见的技术,如选择性上肢神经阻滞和静脉局部麻醉(IVRA),来阻滞非源自臂丛的神经或弥补臂丛神经阻滞不全。  相似文献   

6.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经常会出现阻滞不全,加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患处疼痛,阻滞后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罗哌卡因中加入布托啡诺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 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2%罗哌卡因.A组以T1横突为定位标志行颈椎椎旁+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分别用神经阻滞液4 ml和10 ml,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6 ml.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15 ml和6 ml.记录椎旁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15 min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C5、C6、T2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4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C7、C8、T1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对锁骨骨折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神经支配区域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由于是盲探式操作,临床上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也时有发生。本研究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在60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旨在提高上肢手术的麻醉技术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 75例ASAⅡ或Ⅲ级择期实施上肢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定位组(S组).记录各组臂丛神经阻滞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三组局麻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S组和U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S组(P<0.05),辅助用药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S组(P<0.05);US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U组(P<0.05),三组均无病人改全麻.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病人影响小,用于老年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行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对麻醉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抑制、神经损伤以及全脊髓麻醉等不良后果。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67%。结论高位硬膜外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可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等优点,应用于乳腺癌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中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传统的单纯腋路或者肌间沟臂丛阻滞,经常出现桡侧或尺侧麻醉阻滞不完善。本文采用腋路-肌间沟两点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麻醉  相似文献   

12.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被广泛地用于肘部以下的手术.它的穿刺点既不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那样靠近中枢神经,也不似锁骨上入路那样接近肺尖,更适合于非住院病人的麻醉.对解剖的良好认识和理解有助于麻醉医师更好地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本文旨在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和超声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成功率、麻醉操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各臂丛神经的起效时间.结果 对照组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起效时间较观察组短(P<0.05).对照组有5例Homer's综合征,1例误入血管.结论 超声引导喙突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均是可行有效的区域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具有对患者影响小、费用低、镇痛和肌松效果能满足上肢手术要求等优点,但臂丛神经阻滞常出现阻滞不全,且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不完善。有研究表明[1],将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提供镇痛效应,镇痛效果良好。本研究拟将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三种不同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中,观察和比较三种阿片类药物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常规采用肌间沟入路法,该入路穿刺路径较短,不利于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实施,而对于肥胖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肌间沟难以定位,不宜采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骨性解剖标志明显,易于定位,且穿刺路径相对较长,有利于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导管的固定[1].本研究拟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与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探索一种更切实可行,镇痛效果更加完善的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1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n=75)麻醉采用常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组(n=75)麻醉采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强度,及出现并发症的机率。结果:B组麻醉发生阻滞不全者明显较A组少,两组均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采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更加完全,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 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27 ml,随机阻滞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三支中的一支;Ⅱ组分别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 ml,阻滞上述四支神经.阻滞后30 min观察对肌皮、正中、尺和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等指标.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6.2 min)较Ⅱ组(平均12.8 min)明显缩短(P<0.05),但是Ⅰ组的首次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在臂丛神经阻滞30 min后,两组患者对肌皮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尺、桡、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效果明显低于四点阻滞,由于实施两点法的许多患者需要追加神经阻滞,因此并不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神经阻滞一般根据周围神经体表标志或针刺异感来定位和穿刺.由于解剖变异或肥胖等原因,常致阻滞不全、效果欠佳,有的需要加大辅助用药量,甚至需改为全麻.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效果,并与传统定位的阻滞方法进行比较.内容 综述近几年来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小儿区域神经阻滞等的进展.趋向 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是一种无创和可视的方法,能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神经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常不完善.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我们从2001年开始探索应用二针三分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技术在区域阻滞中应用广泛,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指标,阻滞成功率高.本研究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显微手外科手术,并与传统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