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 (Injury)是指能量 (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及放射能等 )扩散到人体 ,使人体发生损伤 〔1〕。伤害作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其造成的早亡、残疾、缺勤或休学、医疗费用等经济损失巨大 ,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与负担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就常见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伤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1990~ 1997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结果显示 ,伤害死亡率为 36 .8/ 10万~76 .7/ 10万 ,分别居城、乡人群全死因的第4、5位〔2〕。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伤害人数约为 4 2 5 0万…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伤害住院病人分布状况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 ,伤害是青少年死因顺位中第一或第二死因〔1〕,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 ,同时也是一种不利于社会安定的因素〔2〕。为了解青少年伤害趋势性变化 ,我们于 2 0 0 2年 3月对兰州市某省级综合性医院 1994~ 2 0 0 1年青少年伤害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 1)调查对象 :兰州市某省级综合性医院1994~ 2 0 0 1年青少年 ( 7~ 2 4岁 )因伤害住院病人病历共1342份。 ( 2 )调查方法 :按照《ICD -…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意外伤害死因的秩和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雪  杨文秀 《中国卫生统计》2001,18(5):300-301,303
当前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第四位死因〔1〕,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 ,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降低其死亡率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本文通过对天津市 1989~ 1998年意外伤害死亡状况的分析 ,以探明我市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及其变化趋势 ,为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1 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户籍统计 ;死亡资料来源于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死因分类按ICD - 9编码 ,文中死因代码见表 1。表 1 意外伤害死因编码和文中代码ICD 9编…  相似文献   

4.
<正>1道路交通伤害现况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第十位死因,据WHO估计,每年有118万人死于车祸,5 000万人因此受伤或致残,预计2020年,如果没有新的有效干预措施实施,交通事故将成为全球第三位死因〔1〕。我国自1951—2011年以来,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为明显,因交通事故死亡  相似文献   

5.
海宁市意外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外伤害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我国每年有 70万人死于意外伤害 ,占死亡总数的 11% ,居全死因的第四位〔2〕。而在劳动力人群中 ,其造成的危害则居首位〔3〕。为了解我市意外伤害死亡特征和变化趋势 ,本文对海宁市 1999~ 2 0 0 1年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在此同时 ,结合 70 ,80年代死因调查资料进行比较 ,以探索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趋势 ,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 1)资料 :来源于海宁市全死因登记报告。1999~ 2 0 0 1年全市意外伤害死亡病例 ;70 …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病的危害相对突出,同时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各种伤害的发生也不断增加,已构成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伤害的死因居死亡顺位的第5位,而在劳动力人群中,其造成的危害则居首位〔2〕。为全面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我们对1995~2003年哈尔滨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卫生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为开展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来源于哈尔滨市1995~2003年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统计年…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道路交通伤害时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容忽视的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以1999~2005年宁波市交通警察支队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中的本市11个区(县)的资料为基础,对其时间分布特点做初步分析,并就如何预防控制本地区的道路交通伤害事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麻城市1996~2000年儿童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 ,是潜在寿命损失的最重要原因〔1〕。大量研究表明 ,伤害己构成儿童期严重的健康问题〔2〕。本文分析 ,旨在降低因伤害而减少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湖北麻城市死因报告系统。 (2 )分类标准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 (ICD - 9)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 (E编码 )进行分类。 (3)统计方法 :①分析0~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儿童伤害死亡率与年份的回归模型 :lnYi=βi×lnX +Ci,其中Y为儿童伤害死亡率(1/ 10万 ) ,X为年份 (1996年X =1,199…  相似文献   

9.
松江区1990~1999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减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伤害由于常见、多发、死亡率高、后遗伤残多 ,且其对潜在寿命损失影响大而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本文试用标化减寿率 (APYLL)指标〔2〕及圆形分布等统计指标对松江区 1990~ 1999年的伤害死亡资料作统计分析 ,拟了解本区伤害死亡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及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 人口资料 :由松江区公安局提供 ,死亡率按1994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进行标化。2 死亡资料 ;1990~ 1999年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档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居民死亡个案卡。3 统…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容忽视的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以1999年1月-2005年6月宁波市交通警察支队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中11个区(县)的资料为基础,对其地区分布特点做初步分析,并就如何预防控制本地区的道路交通伤害事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杨吉会  季丽萍 《中国卫生统计》2007,24(6):638-639,641
伤害是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伤害、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列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1-2〕。几年来,我国的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医院伤害监测点,在监测点的运转过程中,影响医院伤害监测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因素,若能够把握这些因素对监测资料质量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伤害监测费用,合理调度伤害监测过程中的人员安排,进而获得高质量的伤害监测质量,高效能地指导伤害的预防工作〔3〕。资料与方法1.影响医院伤害监测质量的因素经过多年的伤害监测实践,并征求国内知名伤害预防…  相似文献   

12.
宜昌市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伤害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宜昌市 1999年伤害死亡在死因顺位中排列第 3位 ,现将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强度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资料来自 1999年宜昌市公安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 ;病因分类 ,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安部制定的栏目 ,按照国际统一分类法进行统计分析。原始资料报表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国家统计局批准 (85 )统社字第 2 31号〕。二、结果1.1999年宜昌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构成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率为 174.2 3/ 10万 ,排第 1位 ;肿瘤总死亡率为 94.2 1/ 10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方法 分析中国1951~2001年的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讨论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趋势、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道路交通伤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中国在1951~2001年的51年中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趋势尤为明显。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比1951年增加了100倍以上;死亡率攀升至8.51/10万人口,比1990年翻了一番。在过去的10年中,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始终占据前五位,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综合事故率显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等西部诸省区是道路交通碰撞最严重的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造成的死伤以男性青壮年为最多,65岁以上的伤亡者有逐年上升趋势。道路质量、机动化程度、交通运输量等交通环境,以及驾驶员或路人的过失等人为因素是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交通立法与执法,提高城乡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等,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伤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已受到高度关注。在我国,伤害已居死因第4位〔1〕,因此,2005年伤害已被列入我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病种之一。为了解张家港市杨舍社区学生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方法,于2006年12月对张家港市部分初中以下少年儿童进行了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3年福建省人群伤害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福建省数据,采用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标化率等指标,描述福建省人群伤害疾病负担现状与变化趋势。结果 2013年福建省人群因伤害死亡24 187例,死亡率为62.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30/10万,伤害造成的DALY为101.56万人年,YLL、YLD分别为89.59万人年、11.97万人年。福建省人群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倒、自残、溺水和暴露于机械力,其死亡人数依次为7 648、6 479、4 141、1 616、1 161例。按DALY排序,前5位伤害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倒、自残、溺水、暴露于机械力,导致的DALY依次为36.96万人年、19.40万人年、14.17万人年、8.54万人年、7.42万人年。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分别上升11.64%、 33.26%,而标化DALY率均下降。伤害DALY负担最重的年龄为20~24岁组,其次为25~29、40~44、45~49、35~39和30~34岁组。结论伤害给福建省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以青壮年人群为主;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应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6.
因子分析在家庭负担量表结构效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伤害因其发生率高 ,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大 ,已成为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确切地测算和合理地评价伤害的疾病负担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是疾病控制工作的决策基础。有文献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 (familyburdenscaleofdiseases,FBS) ,从家庭经济、家庭日常活动和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对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进行评价〔1〕。对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已有相关文献进行了报道 ,但其效度检验多从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等方面评价〔2〕。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对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资料与方法1 调查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城市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蕾蕾  孙燕鸣  邓晓  张睿  吴凡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30-332,358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儿童步行安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04年三城市交管部门14岁以下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发生资料。结果三城市5年间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4.93/10万,男女比例为1.79∶1,5~9岁为高发年龄,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亡的主要责任方为行人,受伤害儿童43.0%为轻伤,46.6%为重伤,10.4%为死亡。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儿童安全与健康,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与多种因素有关,需社会各个部门参与预防。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与分析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里程死亡率、机动化程度和死亡系数等指标综合评价,采用聚类分析、等级相关方法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结果2000年以前道路交通伤害的伤亡人数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2000年以来每年车祸死亡人数在10万上下。万车死亡率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10万人口死亡率、里程死亡率和死亡系数等道路交通伤害指标从2002年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迹象。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为西藏、宁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和浙江、广东沿海地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员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死者主要分布在21-50岁年龄组;65岁以上的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行人、乘客、骑自行车者和摩托车驾驶者是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人群。机动车驾驶者是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肇事者,其中半数以上为职业驾驶员,驾驶员超速行驶是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最主要原因。等级相关分析显示,10万人口死亡率与机动车辆数(X1)、公路货运量(X2)、公路客运量(X3)、等级公路(X4)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1=0.986、r2=0 986、r3=0.987、r4=0.985,P=0.001)。结论中国道路交通伤害10万人口死亡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上升,在2003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1 546例伤害病例,交通伤病例21 288例,占34.59%。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94∶1,各年龄段之间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24,P〈0.05);伤害性质以擦伤或浅表伤、骨折为主;交通伤发生时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下肢为主;机动车车祸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存在一定规律,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条例并使其成为获取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1995~2001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减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监测资料表明,伤害死亡的低年龄化造成巨大的潜在寿命损失,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1].笔者采用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对浙江省1995~2001年伤害死亡资料分四类地区[2]进行分析,了解浙江省各类地区主要伤害死亡原因及伤害死亡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