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国军  王彤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1):1664-1667
肺主要由交感和副交感双重神经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则分别依赖于其肾上腺素能和M受体的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受体都是G蛋白耦联受体,具有相似的信号转导分子。这些受体在肺内广泛表达,不同物种表达不一。在正常气道功能的调节中受体表达的定位和亚型很重要。副交感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激活气道平滑肌上的M3受体,引起支气管收缩。与此相反,位于副交感神经上的M2受体则抑制乙酰胆碱释放。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于气道平滑肌,其激活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自主神经中也存在肾上腺素受体,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些G蛋白耦联受体的交互作用及其下游信息传递能确保正常的气道功能。突触前后的M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能调控气道张力,其任何失衡或受体的选择性阻断都会引起这种调控减弱,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在设计、研发和使用治疗气道疾病药物时,必须考虑到肾上腺素受体和M受体的定位、功能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是在心肌细胞分布的主要β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在调节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方面起主导作用。随着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id polymorphism,SNP)的发现,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可能成为某些心血管疾病病因研究的候选基因,并可能与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律失常是其常见并发症,并可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一种亚型,心力衰竭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增加,且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多个环节发生改变,并参与了心力衰竭及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现将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力衰竭及其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是新近发现的,继β1 和β2 之后的第 3个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该受体基因突变或基因多态性与机体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心力衰竭时该受体的含量明显增加,应用该受体激动剂后可明显加重心力衰竭,增加病死率。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防治开发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是慢性心衰的一个明显特征,因此,研究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调节作用对理解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慢性心衰中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与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长期激活可引起心功能异常、心肌肥大和心脏重塑.β肾上腺素能受体诱导的G蛋白偶联状态的改变、ERK信号通路激活、Epac和PKCε的活化等机制参与了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阐明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引起心肌肥大的信号转导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防治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能β受体膀胱逼尿肌反应性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功能试验来检测10位老年患者逼尿肌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β受体激动剂)、BRL37344(选择性β3受体激动剂)、forskolin(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和DBcAMP(二丁基环腺苷酸)的反应性.同样用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β受体配基[3H]-双氢心得舒来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测定.并以青年人的膀胱逼尿肌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和老年组之间KCl诱导的逼尿肌收缩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对异丙肾上腺素、BRL37344和forskolin的反应性分别下降了15.0%、17.6%和12.6%(P<0.001),异丙肾上腺素和BRL37344的pD2(-IgEC50)值也显著降低;两组间对DBcAMP的反应性并无差别;随年龄增加逼尿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最大结合部位显著下降,但平衡解离常数却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人膀胱平滑肌存在对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反应性下降,这可能是造成老年人膀胱顺应性减退的原因.受体密度的降低和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下降导致的cAMP合成减少可能是造成肾上腺素能β受体反应性下降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发现人类有9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介导交感神经-儿茶酚胺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某些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压水平或高血压有关,但有关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因此,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地诺帕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离体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白蛋白等渗生理盐水溶液和不同药物混合后灌注到离体大鼠的肺泡腔内,根据灌注前及其孵育1h后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大鼠AFC。结果基础AFC为6.9%±2.2%,地诺帕明、特布他林、BRL37344可显著提高AFC(分别为17.1%±2.4%、19.5%±1.2%、19.9%±2.5%)。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Atenolol可完全抑制地诺帕明提高AFC(6.1%±0.9%)的作用,但不能阻滞特布他林和BRL37344的作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ICI118551完全抑制了特布他林和BRL37344提高AFC(分别为5.7%±0.6%和7.8%±2.6%)的作用,部分抑制了地诺帕明的作用(AFC为12.7%±1.8%)。β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SR59230A部分抑制了BRL37344和特布他林的作用(AFC分别为13.8%±3.1%和14.5%±3.4%),但不能阻滞地诺帕明的作用。结论地诺帕明、特布他林、BRL37344可以显著提高大鼠的AFC。但地诺帕明和特布他林是分别通过β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起作用;而BRL37344可能是通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的。ICI118551和SR59230A可能分别具有抑制β1或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美尼定——一种亲咪唑啉受体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美尼定是一种新型的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物,除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外,与咪唑啉受体有更大的亲和力。它通过与咪唑啉受体的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也减轻了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系统是心脏功能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研究证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变化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发现人类有9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介导交感神经儿茶酚胺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某些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压水平或高血压有关,但有关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因此,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产生的人类脐静脉血管舒张是否内皮和 N O 依赖的,由哪一种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介导。 方法:利用器官组织浴血管环法测定血管张力的变化,观察去除内皮, L┐ N M M A 抑制 N O 合成酶,和高选择性 β1 和/或 β2 受体拮抗剂使用前后异丙肾上腺素产生的血管张力的变化。 结果:异丙肾上腺素产生脐静脉环血管舒张,β2 受体(但不是 β1 受体)阻断内皮,抑制 N O S合成酶后,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消失。 结论:异丙肾上腺素产生的人类脐静静脉血管舒张通过 β2 受体亚型介导,是内皮和 N O 依赖的。  相似文献   

14.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心脏存在α和β两大肾上腺素能受体家族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简称 :β受体 )是调节心脏功能最有力的刺激物[1] 。较早时候发现与心脏功能特别相关的是β1和β2 受体 ,而 β3受体主要分布于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 ,跟心脏关系不大 ,其作用限于代谢和糖尿病。新近发现在心脏 β3受体兴奋表现为负性变力作用 ,特别是心衰时 ,β3受体含量明显增加 ,这种作用增加更显著 ,使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本文着重阐明β3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1 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类根据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克隆 ,心脏存在 β1、β2 、β3三种肾上腺素能受体[2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 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和 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方法 :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 ,测量其表面积和 [3H]-亮氨酸 ([3H]- L eu)的掺入量来判断心肌细胞肥大。结果 :肾上腺素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和 [3H]- L eu的掺入量 ,α,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肾上腺素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和 [3H]-L eu掺入量。结论 :α,β受体阻滞剂有减轻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在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石蜡病理切片计算心肌病理积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电图.结果实验组小鼠心肌炎发病率为69.4%,死亡率为11.11%.实验组小鼠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1),小鼠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与心肌病变程度和心电图改变密切相关(r分别为0.93、0.90). 结论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可能参与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是心脏功能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β1肾上腺素受体(beta 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是心脏组织肾上腺受体的主要亚型。本就β1-AR的分布、结构、功能与调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炎病毒诱导的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对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胞内钙的影响。方法 利用膜片钳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L型钙电流和胞内钙的影响以及美托洛尔的药物干预情况。结果 1:80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分别使APD20、APD50和APD90延长39.2%、29.1%和15.2%。1:80、1:100和1:120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分别使L型钙电流峰值和胞内钙荧光强度增加(55.87±4.39)%和(140.00±13.30)%、(46.33±5.01)%和(107.00±14.10)%、(29.29±4.97)%和(57.00±5.96)%,呈现浓度依赖性。该抗体致胞内钙增加与钙内流和肌浆网钙释放有关。经1μmoL/L美托洛尔预先阻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后,1:80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仅能使APD20、APD50和APD90延长7.2%、5.3%和4.1%,L型钙电流峰值和胞内钙荧光强度增加(6.81±1.61)%和(10.97±2.55)%。结论 肝炎病毒诱导的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所介导的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胞内钙增加可能是其导致心律失常和(或)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是调节心脏功能的主要受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调节心脏功能,以适应各种应激和活动。但长期高水平的激动剂刺激受体可引起心脏的病理损害,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现就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介导心肌细胞凋亡的蛋白激酶A(PKA)、钙/钙调磷酸酶Ⅱ(Ca2 /CaMK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等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是心肌细胞最重要的受体之一。既往研究表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其相应的信号分子对心脏及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该受体基因水平增高与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其基因甲基化可作为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监测指标,因此对该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