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肌酶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 56例HOPP患者肌酶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肌酸激酶升高最为多见且最显著。升高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酶增高是HOPP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且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血清肌酶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 78例HOPP患者肌酶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肌酸激酶(CK)升高最显著,肌酸激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的患者分别65例(83.3%)和51例(65.4%)。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酶各项指标普遍升高且呈一定规律性,是反映低钾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是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征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3.
王锋存 《甘肃医药》2010,29(2):154-155
目的:分析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其血清肌酶学的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结果:28例HOPP患者肌酶学各项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肌酸肌酶(CK)升高最为多见且显著。肌酶升高的程度与血钾改变的程度呈负关系,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酶升高是HOPP的临床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28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血清肌酶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群  李国栋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1):26-26,39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观察其血清肌酶学的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28例HOPP患者肌酶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肌酶磷酸激酶(CK)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的患者分别为20例(83.3%)和16例(66.7%);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酶升高是HOPP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叶云  唐湘祁  李友元  樊敏 《海南医学》2006,17(6):129-130
目的探讨老年老年前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0-78岁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观察其血清肌酶学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30例HOPP患者肌酶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K和AST升高的患者分别为26(86.7%)和22(70.0%)例;肌酶学升高的程度与血钾改变的速度及程度相关,肌酶学升高时间上稍迟于血钾的降低,肌酶学的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肌酶学升高是老年、老年前期HOPP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OPP患者血清酶学的改变及其与肌力低血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研究血清酶学的改变与肌力、血清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HOPP患者肌酶学中磷酸肌酶激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肌酶升高的程度与血钾改变的程度呈负线性关系,与肌力无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肌酶升高是HOPP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伴有CK水平升高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的C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钾水平最低者(钾浓度〈2.0mmol/L)CK水平升高最为明显。总体上CK水平与血清钾浓度呈负相关。结论部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确实可伴有血清CK水平的升高,特别以重度低血钾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突发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发病时伴有血钾降低。为提高诊疗水平,现将我院2000-10/2005-02收治的40例HOPP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HOPP)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突发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常见疾病 ,发病时伴有血钾降低 ,但伴肌痛、肌酶升高者鲜有报道。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3年12月收治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住院患者 78例 ,出现肌痛、肌酶升高 2 2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2例。年龄 18~ 4 0岁 ,平均 32岁。 2 2例均为首次发作 ,发作持续时间 2h~ 3d ,平均1d。原发性HOPP 18例 ,占 81.82 % ,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HOPP 3例 ,占 13.6 4 % ,原因不明 1例 ,占 4 .5 4 %。1.2. 发作诱因 剧烈运动 5例 ,上…  相似文献   

10.
何山 《医学综述》2013,19(1):181-182
目的分析心电监护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补钾中的意义。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7例H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行心电监护,对照组(37例)行心肌监护,给予积极补钾治疗,每小时测定血钾和肌力一次。观察两组患者补钾后的血钾浓度及高钾T波例数。结果补钾1 h后,室性心律失常均消失。补钾2 h后,患者血钾水平普遍上升,补钾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电监护T波正常时血钾水平低于肌力恢复达到4级时血钾水平(P<0.05)。结论心电监护在HOPP患者补钾的监护中高效安全,T波改变的识别是监护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6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发病有诱因,睡眠及晨醒时发病;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四肢驰缓性瘫痪,严重者呼吸肌无力,有血清钾降低;所有病例经口服、静脉补钾后症状均获缓解。部分患者并不符合上述典型临床表现:如瘫痪不对称、腱反射亢进等,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血清钾升高。结论认识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心电图 (ECG)改变与心肌酶谱变化。方法 分析 70例典型病例的心电图、心肌肌酸激酶及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酶谱。结果  70例中ECG改变 6 4例 ,出现典型低钾表现4 6例 ,占 6 5 7% ;出现U波 34例 ,T波低平 2 8例 ,ST段下降 1 8例 ,P -R间期延长 1 5例 ,室早 3例。检查心肌酶 37例 ,其中肌酸激酶增高 2 4例 ,其同工酶升高 1 0例 ,乳酸脱氢酶升高 1 1例。结论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可表现心肌酶谱改变与ECG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HO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前常有明显诱因,发病多在夜间睡眠中或凌晨清醒后.最早表现为四肢不同程度的迟缓性的肌无力,部分重度HOPP患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及呼吸肌麻痹,急诊心电图检查发现所有病例均有典型T波改变.95例患者经静脉及口服补钾,配合安体舒通、硫酸镁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重度患者死于休克和严重心率失常.结论对于HOPP,及早诊治是关键;而对于重度HOPP,心电监护、抗心率失常药物、抗休克治疗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3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6例存在基因突变,回顾性分析这6例患者的临床及基因特征,并进行家系研究。基因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后直接测序。结果 6例患者均青少年发病,5例发作有明确诱因,检测血钾低且补钾治疗有效。5例患者有明确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族史。患者基因突变分别为CACNA1S基因c.1583G>A(p.Arg528His)、c.2627T>A(p.Val876Glu)、c.2690G>A(p.Arg897Met)及c.2700G>C(p.Arg900Ser)突变以及SCN4A基因c.2015G>A(p.Arg672His)和c.2024G>A(p.Arg675Gln)突变,其中CACNA1S基因p.Arg528His和SCN4A基因p.Arg672His为热点突变,Arg897Met为新的突变位点。结论 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存在CACNA1S或SCN4A基因的胚系突变,CACNA1S Arg897Met为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相关电生理和临床各项指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CK增高组和正常组的肌力、肌痛、血清钾、U波和病程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血钾周期性麻痹首发患者CK易升高。CK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骼肌的受损程度,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1例重度低钾型周期瘫痪患者随机分两组 ,在静脉常规补钾基础上 ,螺内酯治疗组予 80mg螺内酯一次口服 ,分析 1 2小时血清钾浓度及临床症状。结果 螺内酯组有效率 93 .5 %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 80 .0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螺内酯治疗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安全有效 ,可作为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胰岛素血症与超重/肥胖患者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低钾周瘫)的关系。 方法 以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的散发型低钾周瘫患者作为病例组,测定其基础状态和进食标准餐后1~4 h的血糖、血胰岛素、血钾水平,并与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均匹配的无低钾周瘫的超重/肥胖者(对照组)比较。 结果 病例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14例、女性2例),初始发病年龄20~50岁不等。两组受试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均在进餐后1 h达峰值,同步血钾达谷值;病例组餐后1 h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钾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有高胰岛素血症的男性超重/肥胖者应警惕散发型低钾周性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