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君  荣翱  赵平远 《现代医学》2000,18(4):266-26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用裂隙灯及检验镜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70例93只眼的前房及眼底情况。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23只眼,占24.73%,及时处理后前房均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11.2d。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滤过作用过强、脉络膜脱离和球结膜渗漏等,及早发现和处理是前房延缓形成恢复正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探讨Delayedformationofanteriouchamberafterfiltralboperationofglaucoma刘霞罗治英青光眼滤过性手术1~2d后前房形成,有的在5d内前房完全恢复,如术后1wk...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减少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2000年该院采用小梁切除术及巩膜瓣下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285眼。结果 术后前房延缓形成18%,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35%)、脉络膜脱离(25%)及葡萄膜炎(20%),闭角型青光眼较开角型青光眼前房延缓形成发生率高(P<0.05)。小梁切除术与巩膜下咬切术及术前眼压高低情况,前房延缓形成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明确前房延缓形成原因,采用相应治疗措施,保守治疗效果好,青光眼类型及患者个体差异影响前房形成,应处理好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问题,减少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析102例(131眼)青光眼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眼压,手术方式与术后发生浅或无前房的关系。根据spaeth标准确定浅或无前房。结果显示:①在青光眼的滤过手术方式中,以巩膜咬切术后浅或无前房的发生率最高,虹膜周切术后的发生率最低(P<0.05);②术前眼压>6.80kpa者与<6.67kpa者比较,前者术后更易发生浅或无前房(P<0.05)。表明青光眼术后导致浅或无前房发生的因素,主要是手术方式和术前眼压。我们认为,要减少青光眼术后浅或无前房的发生率,提高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处理好术前高眼压。  相似文献   

6.
前房形成延缓为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绝大部分非手术治疗可以使前房重新恢复。我院遇到1例青光眼滤过术后10d前房仍未形成,需手术治疗才能使前房重新恢复,现报道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女,65岁,农民。因右眼疼痛,失明并头痛,恶心呕吐于1997年8月23...  相似文献   

7.
孙建国 《广西医学》1999,21(5):943-945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在工作中极常见,如何根据前房深度、滤泡形态及眼压情况判断出前房延缓形成这一常见并发症有一定困难。诊断错误或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一系列眼部损害。本文对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4年...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72例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 《广西医学》1997,19(2):277-279
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72例分析和处理广西玉林地区人民医院余清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前房延缓形成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是抗青光眼术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妥善有效的处理,极为重要。我院1987年至1993年6月各种青光眼手...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 ,前房延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 ,青光眼术后 1~ 3d前房恢复 ,如果 5~ 7d前房仍浅或未形成 ,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若处理不当 ,会导致术眼角膜内皮损伤 ,角膜水肿 ,白内障 ,虹膜前后粘连和房角闭合。我院 1997— 2 0 0 1年收治 2 0例 (2 5眼 )浅前房的患者 ,其中 2 0眼 (80 % )滤过性强 ,3眼 (12 % )结膜漏形成 ,2眼(8% )脉络膜脱离 ,现将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0例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1眼 ,继发性青光眼 3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眼 ,平均年龄 37~ 81岁 ,女性多于男性 ,其中 6例曾有…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王洁 《疑难病杂志》2009,8(1):45-46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是指术后第1天未形成前房或形成后数天内又消失者均定为术后浅前房。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手术失败、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后粘连、促使白内障进展加快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式,滤过术后浅前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许多严重后果。正确掌握好处理浅前房的时机,不仅关系到手术成功,而且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现将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108例118只眼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其原因,以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14.
翁碧艳  柳灿 《广州医药》2015,46(1):76-77
目的总结分析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术的84例患者(112眼),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术后出现浅前房为26眼,占23.2%;其中高滤过泡引流过畅18眼(69.2%),结膜伤口渗漏5眼(19.2%),脉络膜脱离2眼(7.6%),恶性青光眼1眼(3.8%),大多数浅前房均经保守治疗恢复,1例需行再次手术。结论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脉络膜脱离、滤过作用强、结膜伤口渗漏、恶性青光眼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是浅前房恢复正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前房延缓形成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比较常见 ,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行小梁切除术 78例85眼 ,其中 2 1例 2 1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 78例 85眼 ,其中单眼 71例 ,双眼 7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5 5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83岁 ,平均 6 4岁 ) ;急性闭角青光眼6 3例 ,慢性闭角青光眼 10例 ,开角青光眼 5例。前房延缓形成 2 1例 ,均为单眼 (男性 7例 ,女性 14例 ;年龄最小4 3岁 ,最大 76岁 ,平均 6 0岁 ) ;急性闭角青光眼 16例 ,慢性闭角青光眼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0~2005年期间住院的98例168眼青光眼患者。分析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48例48眼术后发生持续性浅前房,主要原因与术前晶状、眼压、瞳孔情况、术中手术方法的选择、巩膜瓣的薄厚和大小以及术后有无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有关。针对浅前房原因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等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讨论:术前、术中、术后多种因素均可以引起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采用积极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及促进浅前房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肖蕾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111-11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出现持续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至2011年期间住院的210例210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对其中18例18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治疗观察.结果18例18眼持续性浅前房,主要原因为滤过引流过分通畅引起的.采取保守治疗及前房注入粘弹剂等方法,收到满意效果.结论找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国生 《铁道医学》1995,23(6):331-332
对104例原发性青光眼,首次成功小梁切除术后眼的前房深度观察,66眼于术毕时平衡盐液形成前房,术后发生浅前房5眼中7.6%;56眼于术毕用空气形成前房,术后发生前房12眼占21.4%。两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术毕前房注入平衡盐液比注入空气更能降低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刘广玲  公丕欣 《河北医学》2002,8(7):636-637
前房延缓形成是抗青光眼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果处理不当角膜失代偿、脉络膜脱离、继发白内障等 ,从而影响视功能恢复。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术后视功能 ,本文对我院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者 76例 ,80只眼 ,其中男 2 6例 ,女 5 0例 ,年龄最小者 2 8岁 ,最大者 80岁 ,平均年龄 5 6岁。单眼 72例 ,双眼 4例。在 80只眼中前房延缓形成 16只眼 ,占 2 0 %。 16只眼中均为单眼 ,其中 ,男性 6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5 8岁。1.2 青光眼类型 :16只…  相似文献   

20.
王巧玲 《实用新医学》2007,8(8):716-716
小梁切除术是常用的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浅前房。将我院2004—2006年301例342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有21例23眼出现浅前房,现将原因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