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2月12例胰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管结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上腹痛伴腹泻、消瘦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症状.主要依据B超、腹部平片、CT与MRI及ERCP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头局部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效果满意.结论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能准确的诊断胰管结石.其中B超检查为首选方法.确诊后应尽早手术.众多手术方式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胰管结石的首要术式.切除胰腺病理组织、取除结石、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该院近五年来3例胰石症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胰管结石的真正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发生在慢性胰腺炎基础之上,上腹痛、脂肪泻、糖尿病为其典型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多表现为腹痛,脂肪泻及糖尿病少见。通过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对绝大多数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包括内窥镜及手术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并以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为首选术式,效果良好。结论:胰管结石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并影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确诊后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倪勇  王成友  秦颖  王成林 《安徽医学》2008,29(6):678-680
目的总结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6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3例有酗酒史,1例有糖尿病史。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背痛及黄疸。影像学显示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胰腺结石或胰腺钙化。5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头颈段胰管取石术,其中2例附加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附加残胰管置管外引流。结论胰管结石是胰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胰管结石并发胰腺癌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主要手段。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病人应争取及早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的CT鉴别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提高确诊效率。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4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胰腺占位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将95例确诊为胰腺癌患者设为肿瘤组,34例确诊为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患者设为炎症组。两组患者均实施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和肾脏受累这6种影像学表现特征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钙化、假囊肿形成和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其CT影像中在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及肾脏受累方面有显著的特征性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者两个病种的初步依据,临床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及MRCP检查;10例病人中8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1例行内镜取石,1例放弃治疗。结果:B超对于胰管结石阳性诊断率为80%(8/10),CT为80%(8/10),MRCP为90%(9/10);手术取出胰管结石数目不等,最多20多枚,大小为0.3~1.2 cm;手术时间约4~5.2 h,手术出血少;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胰瘘、出血、肠瘘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26 d。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结石应积极治疗,不适合内镜治疗并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25例胰管结石病人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5例行B超检查均可见胰腺内回声不均,胰管扩张,胰管内见强光团,后伴声影;结石单纯位于胰头部9例,胰头体尾结石16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3例。合并胰腺癌2例。15例行CT检查均可见胰头区增大,胰管扩张,胰头区钙化斑点,4例见胰体尾散在钙化点。10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6例胰管显影,可见胰管扩张粗细不均,胰管内有透明阴影,固定;4例胰管未显影。腹部X线平片15例,3例可见胰腺走行区内有散在的或串珠样的或堆垛样的致密钙化阴影。结论超声影像诊断胰管结石明显优于ERCP、CT和磁共振成像,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孔凡彬 《中原医刊》2007,34(2):13-14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胰腺损伤诊断的可信性及CT分级对胰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由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胰腺损伤18例,回顾分析其CT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裂伤,裂伤的部位和程度等分为Ⅰ-Ⅳ级,把CT分级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在15例病人中,CT正确诊断了胰腺裂伤,挫伤和创伤后假囊肿,共有2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诊断;CT分级中.Ⅰ-Ⅱ级8例,胰管均完整;Ⅲ级9例,其中8例有主胰管损伤,1例胰管完整;Ⅳ级1例,病人胰管完整。结论 CT可准确地发现胰腺实质损伤.CT分级时预示胰管完整或断裂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症的诊断、治疗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对 1980 - 2 0 0 1年收治的胰管结石 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管结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上腹痛伴腹泻、消瘦及糖尿病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症状 ,主要依据B超、CT、腹部平片及ERCP等多种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确定诊断。手术治疗 31例 ,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2 2例 ,其中伴黄疸同时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 5例 ,胆管空肠侧侧吻合 3例 ;胰头局部切除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3例 ;胰体尾切除 3例 ,其中行胰体空肠吻合术 2例 ,效果满意。结论 B超、CT、腹部平片及ERCP等多种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可确定诊断 ,其中B超检查为首选方法 ,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众多手术方式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是治疗胰管结石的首要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6例胰腺结石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段、治疗方法。结果:全组病例通过腹平片、B超、CT、ERCP确诊,全组行手术治疗。结论:胰腺结石病人诊断主要靠腹平片、B超、CT、ERCP等。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①胰腺结石的部位;②主胰管有无狭窄;③是否合并胰腺癌。  相似文献   

10.
蓝元军  陈掌珠 《四川医学》1998,19(6):493-494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7例慢性胰炎经住院确诊。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30~66岁,平均48岁;病程1~30年。病例选择:①手术所见胰腺增大、变硬;②胰腺组织学有慢性胰腺炎的改变;③X线有胰结石或钙化;④B超或CT示胰管结石、胰腺形态异常、囊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CT或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6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观察CT、MR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CT、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CT表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出胰腺肿大、形态规则、胰腺密度较均匀、胰管、胆管轻中度扩张特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表现出胰腺密度不均匀、体积明显增大、斑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灶特点。MRI表现:多为胰腺明显肿大、胰腺病变区、胰腺周边组织呈现长T1、长T2信号影特点。病理确诊48例,CT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7.1%、76.7%,显著低于MRI的93.8%、93.3%(P0.05)。结论 CT、MRI表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诊断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均比CT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AIP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病变胰腺形态改变、内部密度及信号改变、胰管及胆总管胰腺段改变及胰周改变。结果 13例AIP均出现胰腺增大,9例表现为胰腺弥漫肿大,4例为胰腺局限性肿。4例CT平扫胰腺病灶密度减低;MRI中9例出现信号改变,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13例均见延迟性强化。6例CT可见胰管狭窄,9例MRI见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CT5例,MRI9例,MRCP显示更为清晰。CT及MRI各有5例发现"假包膜"征。结论 AIP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多数AIP结合CT及MRI能正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SPTP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腹痛或无明显临床症状;(2)肿瘤内为实性和囊性结构,按实性和囊性结构比例分3型:囊性、实性、囊实性;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实性部分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3)SPTP为交界性肿瘤,与胰腺分界清楚,预后良好;(4)胆总管和胰管不扩张;(5)肿瘤内可有钙化。结论:SPTP虽然罕见,但其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13例,多为圆形或分叶状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影,7例见纤维分隔,5例中央可见点状钙化,门脉期囊壁及分隔强化较明显?黏液性囊腺瘤8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单囊2例,多囊6例,囊壁厚薄不均,2例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黏液性囊腺癌5例,壁结节较大,位于胰头者1例伴胰管扩张和 CA-199增高,内见钙化者1例,胰周脂肪间隙欠清晰者2例?结论: CT能较好显示胰腺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01例肿块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部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增强CT诊断肿块型胰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表现差异,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强化情况、钙化、假囊肿形成、胰胆管扩张)、肾周筋膜增厚、对胰周大血管的侵犯、是否合并转移等指标,明确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所有患者胰腺磁共振DWI序列(b值800 s/mm2)图像特点,测量每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胰腺癌59例,肿块型胰腺炎42例,CT诊断的敏感性94.9%,特异性88.1%,准确率92.1%,阳性预测值91.8%,阴性预测值92.5%。增强前后的CT值、胰腺及胰管钙化、假囊肿、胰胆管扩张、胰周血管的侵犯及是否合并转移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有价值(P<0.05)。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正常胰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MRI DW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及胰腺癌鉴别诊断可能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CT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CT在胰腺IPMN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9例临床资料齐全、手术病理证实为IPMN病例资料,将本组病例的CT表现分为3型:(1)单纯主胰管扩张型;(2)主胰管扩张伴胰腺囊性灶型;(3)单纯胰腺囊性灶型.分析CT分型与Takada病理分型(主胰管型、分支型、混合型)的对应关系;按病理结果将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交界组,对病变的CT特征(有无壁结节、有无分隔、病灶大小、主胰管及胆总管扩张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主胰管扩张型对应于主胰管型,主胰管扩张伴胰腺囊性灶型主要对应于分支型和混合型,单纯囊性灶型对应于分支型(P<0.001).病灶内无壁结节时病理为良性的概率为92%,病灶内有壁结节时病理为良性的概率为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灶内是否出现分隔与肿瘤的良恶性无关(P=0.793),恶性/交界性病灶的最大径大于良性病灶,P=0.016,主胰管管径、胆总管管径在良性和恶性/交界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考虑病理分组的情况下,全部病例主胰管管径大于胆总管管径(P=0.02).结论 IPMN CT表现的三种分型与病理分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有利于IPMN CT征象的分析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IPMN的主胰管扩张程度常超过胆总管亦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其他典型征象能够对IPMN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非胆系增强法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胆管三维重建,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31例胆道结石(其中30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1例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误诊为壶腹部肿瘤),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8%,100%;15例胆胰肿瘤患者中(9例胆管癌、1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1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4例得到正确诊断,定性、定位正确率分别为93·3%,100%。总体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5·7%、100%。结论64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胆道梗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癌CT及ERCP影像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胰腺癌的CT、ERCP特征,CT平扫及增强检查15例,ERCP检查10例,同时完成2项检查8例,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胰头癌11例,CT平扫及增强均示胰头形态、边缘、密度的改变,并对胆胰管扩张显示良好;2例无阳性发现(ERCP显示为阳性)。10例ERCP检查,均显示胰管闭塞、狭窄、破坏、以及胆总管扩张的改变。结论:CT、ERCP在早期胰腺癌的显示各有特点,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作者收集经手术证实的胆管结石39例,对其CT征象和诊断进行了分析。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腹痛、发热和黄疸。全部病例行CT检查,部分病例行B超、ERCP和PTC。CT的直接征象:肝内胆管结石表现为高密度影或软组织密度影(20/23);肝外胆管结石表现为靶征或胰头高密度影(14/24)。间接征象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结石还表现为胆总管扩张。下端逐渐变细。作者认为胆管结石的CT诊断应依据直接征象,参考间接征象,综合提出诊断。本文还对胆管结石的影象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伴有胰管梗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影像特征及误诊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伴有胰管梗阻的pNENs,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统计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 结果: 25名患者共26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G1级病灶6例,G2级19例,G3级1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5±1.7cm(0.4—9.1cm)。主胰管轻度扩张12例(46.2%),中度扩张8例(30.8%),显著扩张6例(23.1%)。17例(65.4%)病灶上游胰腺实质重度萎缩,6例(23.1%)上游胰腺实质中度萎缩,1例(3.8%)上游胰腺实质轻度萎缩,2例(7.7%)肿瘤上游胰腺实质未见萎缩。术前26个病灶14例(53.8%)正确诊断为pNENs,8例(30.8%)误诊为胰腺癌,2例(7.7%)误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3.8%)误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1例(3.8%)误诊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误诊原因主要为:病灶表现不典型,对疾病的不典型表现认识不足,影像细节观察不到位,未完整结合患者临床资料。 结论:伴有胰管梗阻的pNENs有时与其它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难度,熟悉该病不典型表现、细心观察影像细节同时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有助于减少误诊,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