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GSP)对过氧化氢(H2O2)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A组)、H2O2模型组(B组)、GSP低剂量组(C组,1.25mg/L)、GSP中剂量组(D组,2.50mg/L)和GSP高剂量组(E组,5.00mg/L)。采用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H2O2致海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冶量;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形态学观察C、D、E组均可减轻H2O2诱导的海马细胞氧化损伤。与B组相比,C、D、E组细胞存活率由31.97%分别上升到61.42%、68.47%和80.04%(P〈0.01);细胞凋亡率由8.83%分别降低到3.50%、2.83%和2.00%(P〈0.01);D、E组细胞内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C、D、E组抑制ROS能力和减少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GSP对H2O2诱导的海马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减少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的影响,探索它的肾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未处理糖尿病组(B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C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重/体重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 24 h尿蛋白定量,并分析各组大鼠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巯基及羰基水平.结果 B组大鼠肾重/体重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DA及羰基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SOD、GSH-PX及总巯基低于A组.与B组相比,C组大鼠肾重/体重比、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DA及羰基水平下降,GSH-PX升高.结论 苯那普利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这种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巢蛋白表达变化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大鼠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优甲乐灌胃法制作甲亢大鼠模型,测定25,45,60d大鼠肾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TGF—β1、Nestin表达变化。结果随甲亢病程延长,CAT、GSH—Px、S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增加;TGF—β1表达逐渐增多,而Nestin表达逐渐减少;且TGF—β1及Nestin表达均与氧化应激有相关性。结论氧化应激、TGF-β1表达增加及足细胞损伤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甲亢肾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大鼠阿霉素(ADM)心肌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ADM组、ADM+TPOL组、ADM+TPOH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ADM20mg/kg腹腔内注射,TPO干预组则加用不同剂量的TPO(10μg/kg或30μg/kg,隔天1次,共3次)。采用ELISA法测大鼠血清CK—MB及cTNI;观察电子显微镜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组织学改变及DNA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乌苷(8-OHdG)表达情况,应用IPP6.0软件,计算累积光密度(IOD)及8-OHdG index。结果加用TPO干预后CK—MB、cTN1的活力较ADM组明显下降(P〈0.01);电子显微镜下ADM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较TPO干预组严重;TPO干预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IOD、8-OHdG index值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1)上述指标在ADM+TPOL组及ADM+TPO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O通过拮抗阿霉素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来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硫化铅对大鼠海马及皮质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纳米硫化铅低、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分别气管灌注15、30mg/kg粒径20nm的硫化铅混悬液1ml,每周1次,连续染毒3个月后测定3个组大鼠体质量变化;检测大鼠血清、海马及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染毒组大鼠血清、海马及皮质中SOD、GSH-Px的活力及MDA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大鼠血清、海马及皮质中SOD、GSH-Px活力均降低,MDA含量增高。结论纳米硫化铅可能引起海马及皮质中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可导致海马及皮质抗氧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6.
氧化应激在硫酸镍致小鼠睾丸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镍对小鼠睾丸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亚慢性毒性实验动物模型:硫酸镍0.8、2.0和5.0 mg/kg腹腔注射染毒,每日1次,连续30 d.制备睾丸组织匀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i含量;酶法测定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用分光光度法测乳酸(L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硫酸镍可导致睾丸组织中Ni含量升高,抑制SOD和NOS活力,升高LDH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T-AOC、GSH和NO含量降低,MDA和LD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镍对小鼠睾丸损伤可能与Ni致睾丸细胞氧化应激效应增强以及抑制NOS活力,从而使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五味子酚(schisanhenol,SAL)对3T3-L1细胞脂肪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3T3-L1细胞,制作氧化应激模型,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五味子酚干预,观察脂肪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1)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和内脂素的表达随着氧化应激的程度增高递减,其中对瘦素的抑制效应最明显(25 mU/ml葡萄糖激酶组VS空白组,t=7.29,P<0.01);(2)4种脂肪因子的表达随着五味子酚干预浓度增加而增加(脂联素t=6.31,P<0.01;瘦素t=5.92,P<0.01;抵抗素t=3.77,P<0.05;内脂素t=3.63,P<0.05);(3)随着五味子酚作用时间的延长,4种脂肪因子的表达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且五味子酚对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与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平行.结论 五味子酚可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调节脂肪因子的表达,可能在五味子改善糖尿病症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高脂饮食后肝脏和骨骼肌氧化应激及脂质堆积的差异。方法10只雄性Goto Kakisaki(GK)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硫辛酸治疗组(α-硫辛酸35mg/kg隔天腹腔内注射1次),健康Wistar大鼠4只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肝、骨骼肌匀浆中的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以及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对照组肝组织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经α-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且GSH、SOD和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相关;骨骼肌组织中除SOD外,GSH和MDA以及脂质谱水平在3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而骨骼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高脂饮食可导致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细胞内脂肪堆积,但肝脏和骨骼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α-硫辛酸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而对细胞脂质代谢异常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氟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影响与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20、40、80μg/ml氟化钠24h后,检测海马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DNA损伤的情况.结果40、80μg/ml染毒组海马神经元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0、40、80 μg/ml染毒组GSH含量、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80μg/ml染毒组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40、80μg/ml组细胞外LDH活力比对照组高(P<0.05).彗星Olive尾矩升高(P<0.01),相同剂量染氟组细胞内MDA含量与彗星Olive尾矩存在统计学的正相关关系(r=.895,P<0.05).结论氟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氧化应激可能在氟致DNA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及苯那普利组,采用左侧肾脏切除加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在阿霉素注射前(0周末),用药2周末、4周末、6周末24h尿蛋白量;观察用药6周末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及光镜下肾脏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小管间质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24h尿蛋白量[(30.07±2.12) mg/24 h、(201.83 ±8.63) mg/24 h、(470.70 ±58.79) mg/24 h](用药2周末、4周末、6周末)、血尿素氮[ (20.20 ±2.65) mmol/L]、肌酐[(86.79 ±2.20) μmol/L]水平、肾小管间质的损伤PAS评分(4.38 ±0.26)及ET-1表达(126.92 ±3.63)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6.75±2.07) mg/24 h、(8.28±0.71 )mg/24 h、(25.37±4.30) mg/24 h、(8.93±1.05) mmol/L、(49.00±5.34) μmol/L、1.06±0.19、32.09±3.71;P<0.01];川芎嗪组24h尿蛋白量[(176.93±9.20)mg/24 h、(270.45 ±60.21)mg/24 h](4周末、6周末)、血尿素氮[(13.75 ±2.60) mmol/L]、肌酐[ (62.49 ±3.29)μmol/L]水平、肾间质小管的损伤PAS评分(2.78±0.10)及ET-1表达(57.44±4.98)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川芎嗪对肾间质小管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ET-1的生成有关,从而减轻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普罗布考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黄斑水肿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非增殖型糖尿病变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血脂、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黄斑水肿的影响,为普罗布考防治早期DR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66例伴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127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强化降血糖、血压治疗,治疗组在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375 g,2次/d,口服,总疗程为12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血脂、氧化应激指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共有62例120眼完成研究,普罗布考组患者总胆固醇(TC)[(3.6±0.58)mmol/L VS(4.71±0.61)mmol/L,t=7.65,P<0.01]、甘油三酯(TG)[(1.07±0.35)mmol/L VS(1.23±0.43)mmol/L,t=2.02,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0.47)mmol/LVS(2.55±0.56)mmol/L,t=4.18,P<0.01]及丙二醛(MDA)[(10.35±2.97)nmol/L VS(14.83±2.75)nmol/L,t=6.18,P<0.01]水平降低,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OC)[(19.25±4.11)u/ml VS(16.63±3.27)u/ml,t=3.57,P<0.0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4.52±10.28)u/ml VS(75.37±9.87)u/ml,t=8.62,P<0.01]水平显著提高,且患者眼底黄斑水肿有明显减轻(Х^2=4.219,P<0.05).结论 普罗布考对于NDPR患者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显著降低患者黄斑水肿发生率,提示普罗布考对NDPR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氧化应激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BDNF于缺血前12h经侧脑室注射给药。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TUNEL法检测脑皮层凋亡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BDNF预处理各组脑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明显降低,给药各组中脑皮层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Bax蛋白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在BD-NF预处理各组中,以BDNF预处理高剂量组脑组织SOD活性及Bcl-2蛋白表达最高、MDA含量和Bax蛋白的表达以及TUNEL阳性细胞指数最低(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BDNF预处理均能明显减轻脑I/R后氧化应激和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BDNF预处理的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BDNF预处理能够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及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不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心力衰竭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5 mg/ml)、葛根素高剂量组(40 mg/ml)。其中葛根素低、高剂量组给予尾静脉注射葛根素5 mg/ml或40 mg/ml,1 ml/次,每日1次,连续15 d。于治疗的第16 d检测4组大鼠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脑钠肽(B -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D - 二聚体(D - Dimer)水平;测定心肌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 - Px)活性; 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核因子相关因子2(NF - E2 - related factor 2, Nrf2)、血红素氧化酶 - 1(heme oxygenase - 1,HO - 1)和醌氧化还原酶 - 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 1,NQO1)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 3、Caspase - 8、Caspase - 12水平。结果 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高剂量组均能下调血液中Hcy、Cys C、BNP、D - Dimer含量(P<0.05);降低心肌ROS、MDA水平及提高SOD、GSH - Px活力(P<0.05);上调心肌组织Nrf2、HO - 1和NQO1mRNA表达(P<0.05);减少凋亡蛋白Caspase - 3、8、12的表达(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结论 葛根素通过上调抗氧化应激Nrf2通路,抑制心肌损伤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对心力衰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间断组织缺氧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OSA患者(75例),其中OSA非高血压组35例,OSA合并高血压组40例,另选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短轴缩短率(shortening fraction,Fs)、E峰、A峰,计算E/A进行比较.并对CPAP治疗后的LVEF、E/A进行分析.结果 .OSA组E/A值(0.87±0.17)明显降低(P〈0.01),LVEF[(56.40±9.74)%]、FS[(33.80±6.16)%]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及OSA非高血压组比较,OSA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OSA非高血压组E/A明显降低;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E/A下降显著.经CPAP治疗6个月后,OSA高血压组左室射血分数[(59.70±11.1)%]较治疗前[(56.40±9.74)%]增加(P〈0.05);E/A值(1.16±0.25)较治疗前(0.87±0.17)明显增加(P〈0.01).结论 CIH可引起左心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高血压的出现加重了这种变化.CPAP对于改善OSA患者左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六氯苯(HCB)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探讨HCB中毒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2个染毒组分别以含HCB 2.5%(低剂量组)、20.0%(高剂量组)的饲料染毒大鼠14 d,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等11项血清学指标;测定大脑(皮层、海马)、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 (1)高剂量HCB染毒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肝和血清中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海马和血清中MDA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2个剂量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T-SOD活力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SOD活力却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高剂量染毒组大鼠海马CAT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和低剂量染毒组海马中GSH-Px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大鼠肝脏中GSH-Px活力却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个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都较对照明显增加,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却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B可导致大鼠机体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力改变,氧化应激是其重要的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