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于延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56-2956
2005-03-2008-05我院应用AF(At-las fixation)系统内固定治疗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5-03-2008-05就诊于我院经影像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胸腰段脊柱内固定术后辅以支具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段脊柱患者内固定术后采用胸腰骶支具TLSO治疗。每3~6个月摄站立位或仰卧位正侧位X线片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内固定器械稳定性和脊柱植骨融合率。[结果]46例获得2年以上的临床随访,平均时间20.6个月。有1例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发生断裂松动,且有相应并发症发生。脊柱损伤节段的融合时间平均5.6个月,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约为96%(44/46),8个月全部融合。【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行支具治疗的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支具增强了患者内固定器械的稳定性,减少了疲劳性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仰卧悬吊复位法结合支具固定治疗单纯性脊柱胸腰段骨折71例,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9-03~2006-02采用AF系统内固定结合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2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7例,年龄18~65(平均32.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4伤,其他原因伤1例.损伤部位:T114例,T12 6例,L1 9例,L2 7例.合并跟骨骨折11例,多发肋骨骨折2例,其他骨折3例,颅脑损伤1例.骨折按按Denis分型均为爆裂型骨折.根据修订的ASIA标准,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0例,C级6例,D级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患者行AF内固定系统治疗,全椎板减压21例。半椎板减压者20例,未减压11例,植骨52例。【结果】所有病例伤椎椎体复位良好,脊柱生理曲度恢复,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12例,D级18例,E级11例,其中24例神经功能提高1级,2例提高2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较适合于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通过GSS-Ⅱ椎弓根钉系统进行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随访6~24个月,伤椎前后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12例有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11例分别提高2~3级,1例A级无变化。结论: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内固定及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01—06~2004—12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2004~2008年期间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施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脊柱矫形、神经功能、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脊柱矫形、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在脊柱矫形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同等有效,但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具有损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0—03~2006—06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4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19~55(平均36.8)岁。损伤节段分布为T,,2例,T1:12例,L1 20例,L2 8例。骨折类型按Amstrong分类:28例为压缩型,8例为爆裂型,4例为旋转脱位型,2例为Cnance型。所有病例于伤后7d内手术。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12例,D级6例,E级15例。随诊时问为6~32个月(平均1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王岚 《山西临床医药》2009,(17):1823-1824
胸腰段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椎弓根钉是治疗脊椎不稳定骨折最理想的内固定。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脊柱骨折病人8例,采用(GSS)椎弓根螺钉[1]内固定手术治疗,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佩戴支具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1例截骨术治疗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Cobb角>100°)进行支具佩戴护理与指导。结果 9例于术后3 d佩戴支具下床行走;5例4 d佩戴支具下床行走;2例术后5 d佩戴支具下床活动。11例患者随访6个月,都达到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和支具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佩戴支具,进行有效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促进截骨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F系统对114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患者进行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结果:手术前后X线片相比,大部分病例椎体高度恢复,脱位矫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好的方法,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我科2004—05/2007—12对15例脊柱疾病患者运用前路单棒内固定系统进行脊柱前路手术,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单一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及其相邻椎体植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单一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67例,其中男性35,女性32例,受伤节段T10至L2椎体.根据所固定的节段将其分为三组.Ⅰ组(两椎体四钉组):伤椎相邻上下椎体植入椎弓根钉;Ⅱ组(三椎体六钉组):伤椎相邻上2椎体,下1椎体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Ⅲ组(三椎体五或六钉组):伤椎及伤椎相邻上下椎体植入螺钉,其伤椎植入1或2枚椎弓根螺钉.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后凸角、术后后凸角、末次随访后凸角、ASIA、其腰痛评分及固定节段数.[结果]Ⅱ组、Ⅲ组手术时间长于Ⅰ组(P<0.05);手术出血量及术前后凸角、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矫正后凸畸形及其维持其稳定性方面,Ⅱ组、Ⅲ组明显较Ⅰ组存在优势(P<0.05);末次随访腰痛评分存在差异,Ⅱ组明显较其他组差(P<0.05).[结论]应用经伤椎及相邻椎体植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一椎体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20.12±5.34)月,切口Ⅰ期愈合,无定位错误;损伤椎体高度及脊椎成角畸形完全获得纠正40例,残余5°~10°12例;无螺钉断裂,折弯松动;术后患者神经功能47患者神经获1级以上改善,A级5例无恢复.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理想、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好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01/2006-12开展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79例,手术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75例采用椎体内植骨或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进行比较,其中40例采用椎体内植骨,35例采用后路植骨,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去除内固定后6个月)以下指标:节段性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  相似文献   

18.
我院骨科2001~2004年采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选择性椎板切开回植治疗胸腰椎骨折2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对胸椎不稳定性骨折46例做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29例行部分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6个月~2 a,椎体前高度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2%,cobb角由术前25°恢复至术后6.5;°合并脊髓损伤患者A S IA神经功能评分平均升高一级;无断钉、松动、椎弓根骨折及感染发生。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20.
脊柱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创伤,常需手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和椎管减压。我科采用早期半椎扳或全椎扳切除减压,AF内固定系统联合同种异体骨块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