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检测方法已由经典的半固体培养法逐步被免疫学法和依赖细胞学检测法所取代,形成了ELISA和依赖细胞系MTT比色分析法。本文比较了经典的生物学法和免疫学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具有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其受体c-Fims是原癌基因c-fins的表达产物,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近年来对M-CSF及其受体c-Fims表达调控以及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研究日益增多,在M-CSF与骨代谢疾病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4.
用高度纯化的天然集落刺激因子-1(CSF-1)(1000V/ml)培育人腹腔渗出液巨噬细胞,72小时后洗去CSF~-1,再用PMA和LPS诱导48小时,经CSF-1处理的巨噬细胞产生L929细胞敏感的细胞毒性物质,此细胞毒素可被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完全中和。将CSF-1静脉注射家兔,4天后注射LPS,取血清用L929细胞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CSF-1在体内也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和其它细胞毒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6.
7.
造血生长因子是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国外许多重组的造血生长因子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广泛的临床应用也将为期不远了。造血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红细胞生成索(Epo)和集落刺激因子(CSF)。Epo将有专门文章综述,本文仅就CSF的各种特性、生物学活性及临床应用做一简单综述。 一、集落刺激因子(CSF)的一般特性 在体外,造血祖细胞(Progenitor cells)的存活、增殖及终末分化依赖于细胞的造血生长因子即集落刺激因子(CSF)。已发现多种CSF,均为糖蛋白。根据其对造血祖细胞克隆增殖的作用不同而命名:“GM-CSF”刺激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生成;“M-CSF”  相似文献   

8.
<正> 众所周知若干刺激造血因子可以在巨核系祖细胞水平上来调节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本文就正常人AB血清、再障病人血清及PHA刺激的细胞制备的条件培养液(PHA-LCM)对CFU-MK影响的研究确定最佳的血清浓度并比较了再障病人血清和PHA-LCM对CFU-MK形成的影响后,认为PHA-LCM可以取代再障病人血清,以解决再障病人血清来源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测定方法及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C-CSFR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20例正常对照和49例急性白血病细胞G-CSFR的表达率;结合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G-CSFR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急性白血病患者G-CSF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G-CSFR表达与年龄、性别、外周血象中Hb、WBC、PLT的数量及FAB各亚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s=-0.651,P<0.05)。结论:G-CSFR测定方法敏感、特异,G-CSFR在急性白血病中有低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改进经典的集落形成实验,使造血生长因子集落刺激活性的检测方法更加简便易行。方法在24孔板中培养,采用琼脂半固体培养,根据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的不同适合于多种造血因子集落刺激活性的检测,固定制片徨适于多种染色并可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1.
12.
正常人体中,只有骨髓中存在多能干细胞,它能产生血液循环中所有的成熟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这些成熟细胞的寿命较短,它们持续不断的更替有赖于多能干细胞的大量增殖。血细胞的产生受到复杂而严密的调控,保证健康状态的血细胞水平维持稳定,并在受到外伤或感染时能迅速变化。每个成年人每日大约更新1200亿个粒细胞,若感染时,其产生数量最少增加十倍。 1966年, Bradly, Metacaff和Ichikawa等建立了一种细胞培养系统,允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  相似文献   

13.
14.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 CSForCSF 1)是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研究表明 ,M CSF分布广泛 ,作用多样 ,其功能作用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免疫细胞因子的范畴 ,是一种兼具多种功能的因子[1] 。在以往被认为具有”相对免疫豁免”特性的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因子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因子不仅在生理、病理状态下行使其免疫防卫功能 ,尚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实质细胞 (parenchymalcell)的功能活动 ;同时这些实质细胞在某些刺激下亦能产…  相似文献   

15.
姜国胜  吴文 《免疫学杂志》1994,10(3):194-197
鼠抗人rhG-CSF单抗为包被抗体。兔抗人rhG-CSF多抗为酶标抗体。建立G-CSF定量测定的ELISA法。试验敏感度为0.095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7.3%。批间变异系数为12.7%。临床初步应用证实18正常人群对照均未检出,35例APL患检出率为14.4%(4/35),6例感染患均检出,平均0.35±0.25ng/L.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80例新儿感染性疾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水平,同时作血培养、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结果表明:阳性率分别为:G-CSF73.9%、CRP50.5%、血培养21.1%。G-CSF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二者,差异显著(P均<0.05)。败血症组、其他感染组、肺炎组的G-CSF阳性率分别为93.9%、85.1%、51.7%。粒细胞值>10×109/L,G-CSF阳性组达81.2%,阴性组仅18.8%,尤其在抗感染治疗以前意义更大。提示应用ELISA技术测定G-CSF阳性率高,G-CSF水平对鉴定新生儿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早产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28-34周、34-37周不同孕龄组早产妇女及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G-CSF进行检测。结果孕28-34周早产妇女血清G-CS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妇女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G-CSF与妊娠<34周发生的早产有关,检测妊娠妇女血清G-CSF水平对预测妊娠34周之前发生的早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不仅具有刺激造血于细胞的作用,且可影响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向成熟阶段分化,成熟细胞的功能激活和细胞的生存等功能。本文就GM-CSF及G-CSF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促粒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G-CSF能够动员骨髓间充质及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领域中为干细胞的释放、富集、动员、促进迁移、诱导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旨在对G-CSF在干细胞移植领域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大鼠梗死心肌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区的修复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9只大鼠随机分为细胞因子组(GAMI,n=9)、心肌梗死对照组(AMI,n=10)和假手术组(SO,n=10)。GAMI组和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SO组行相似的手术操作但不结扎冠状动脉。GAMI组给予rhG-CSF(50μg.kg-1.d-1),腹腔内注射,共7d。AMI组及SO组则每日腹腔内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7d。心肌梗死后4周,通过心脏插管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梗死范围和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小血管数量的变化。结果AMI组大鼠有3只分别于术后第3、7、8天死亡,GAMI组与SO组大鼠至观察结束无一只死亡。与SO组相比较,AMI组LVSP(P<0.01)、dpd/tmax(P<0.01)、dpd/tmin(P<0.05)降低,LVEDP明显升高(P<0.01);GAMI组dpd/tmax(P<0.05)、LVEDP升高(P<0.01),LVSP、dpd/tmin无明显变化(P>0.05)。与AMI组相比较,GAMI组LVSP(P<0.01)、dpd/tmax(P<0.01)、dpd/tmin(P<0.05)升高,LVEDP降低(P<0.05)。与AMI组相比较,GAMI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1),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小血管密度增加(P<0.05)。结论应用G-CSF可缩小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范围,提高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小血管密度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