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69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心电图分析,异常改变者134例,其中U波异常改变(倒置、双向)55例。占32.5%,在各种异常心电图改变的总例中,U波异常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异常心电图变化。由于U波改变可反映患者左室收缩期或舒张期负荷增加的严重程度,而高血压心脏病早期表现常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故U波改变是诊断早期左心室肥厚的重要依据,还可作为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血压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52例,排除电解质紊乱,应用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分析ST段缺血性改变、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2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冠脉造影阳性者中,常规心电图ST段呈缺血性改变者16例,U波异常者8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42.11%、21.11%(16/38、8/38);运动试验阳性者26例,运动诱发U波异常者15例,其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8.42%、39.47%(26/38、15/38)。冠脉造影阴性者(n=14)中,常规心电图ST段无缺血性改变6例,U波正常13例,特异度分别为42.86%、92.86%(6/14、13/14)5运动负荷时,结果 阴性9例,U波正常14例,特异度分别为64.29%、100%(9/14、14/14)。运动负荷时尚见2例单独U波异常,其冠脉造影证实有病理性狭窄。结论 U波异常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敏感性虽不如ST段下移的高,但U波异常的特异性高,尤其是运动诱发的U波异常更具诊断价值;缺血性U波异常有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是指出现典型的异常Q波、ST段抬高、冠状T波等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这些改变经过1~2周大致可恢复正常。来自心肌的血清酶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等升高也不明显,尸检肉眼所见未能断定心肌梗死。作者从1972年8月至1978年9月,尸检60岁以上患者1,400例,其中符合上述可逆性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的37例,对这些病例作了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引起上述心电图改变的疾病有肺炎15例,消化道癌7例,消化道出血5例,感染性疾病3例,脑梗塞2例,手术3例,恶性肿瘤2例。异常Q波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82例心肌梗塞(MI)患者心电图中Q波变化的发生率其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例(23.3%)异常Q波完全消失,35例(42.6%)异常Q波减小,28例(34.1%)Q波无变化。并用ST1的方法对3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Q波消失组的心功能无明显受损,Q波减小组和Q波不变组心功能均已受损,且以Q波不变组为最重,并分析了Q波消失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体表心电图的改变。方法记录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3天、1周、1个月同步标准15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男104例,女96例。观察心脏节律及R波振幅、ST-T变化。结果接受化疗后3天心电图异常发生率(80.0%)明显高于接受化疗后1周(65.5%)和接受化疗后1个月(49.0%)(P0.05)。接受化疗3天后,≥60岁组(n=90)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ST段下移发生率明显高于20岁组(n=25)和20~59岁组(n=85)(P0.05)。含蒽环类化疗方案心电图R波低电压、T波低平和ST段下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89.0%vs 74.7%,P0.05)。结论化疗所致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着化疗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化疗方案均可能存在心脏毒性作用,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室性早搏(PVS)心电形态的改变对心肌梗死(MI)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PVS伴有异常Q波或有明显ST-T动态改变者,进行心肌酶检查、心肌肌钙蛋白、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CAG)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判断.结果 符合条件的24例中出现异常Q波19例,ST段抬高4例,T波高尖1例,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可诊断为MI者23例.结论 PVS伴有异常Q波或有明显ST-T动态改变者,诊断MI符合率高,可以作为早期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 以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人组患者均于入院后3d内,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并做超声心动图.结果 6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达57%.异常心电图包括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大及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早期复极波、下壁异常Q波和Q-T间期延长.超声心动图异常率为18%.异常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心室肥大或室间隔和(或)左心室后壁增厚、左心房肥大、瓣膜关闭不全或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率和患者的年龄无关,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较易累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心电图出现较高的异常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心电图诊断特点和术后异常Q波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脏外科2006-01至2011-12实施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手术患儿12例,分为婴儿组(≤1岁,n=6)和儿童组(>1岁且≤5岁,n=6),对术前12例心电图和术后存活9例异常Q波的12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心电图主要分析:①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②V4~6导联异常Q波和ST-T改变;③左心室肥厚;④术后Ⅰ、aVL、V4~6导联异常Q波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在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V4~6导联ST-T改变出现率均很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婴儿组V4~6导联异常Q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儿童组(P<0.05);术后1、6、12个月随访,儿童组异常Q波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婴儿组(P<0.05),婴儿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小儿心电图Ⅰ、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是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重要依据,V4~6导联异常Q波是婴儿型与儿童型鉴别的重要依据。对小婴儿早期实施外科手术,有利于异常Q波得到缓解、最终消失及左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 0 3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UA患者 ,其心电图T波、ST段有异常改变 ,并分析其与临床危险分层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心电图出现T波异常≥ 2个导联者 173例 ( 85 .2 %) ,而T波异常≥ 6个导联在多支病变组为 73 .9%,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 2 0 .5 %;显著T波倒置在UA高危组为65 .9%,明显多于低中危组 8.3 %;T波异常伴ST段压低在UA高危组为 80 .8%,明显多于低中危组 10 .2 %。T波异常的导联数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r =0 .874,P <0 .0 1)。结论 对UA患者T波异常进行定量分析将有助于病情评价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0.
阿卡波糖肝毒性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和分析阿卡波糖对糖尿病(DM)患者长期使用的肝毒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68例肝功能正常和肝功能异常的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服用阿卡波糖12周后血糖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等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下降明显。结论 长期使用阿卡波糖对肝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后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比较 2 9例冠心病 CABG成功者术前与术后 1周、2~ 3周、2月及 3月等不同阶段 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 (5 .6± 2 .6天 )比较 ,异常 Q波和 T波低平、双向的发生在术后第 1周显著增多 (16 .7%与 11.5 % ,P<0 .0 5 ,8.0 %与 2 .6 % ,P<0 .0 1) ,此后 ,异常 Q波的发生显著减少 (P<0 .0 5 ) ,T波低平或双向的发生则持续到第 2~ 3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 ST段压低 >1.0 m m和 T波倒置在术后第 2~ 3周、第 2月显著增多(5 .5 %、6 .3%与 2 .3% ,P<0 .0 5 ;31.3%、2 7.0 %与 17.8% ,P<0 .0 1) ,此后 ST段压低者减少到术前水平 ,T波倒置非常显著地减少 (9.2 %与 17.8% ,P<0 .0 1)。结论 冠心病病人 CABG术后出现早期一过性异常 Q波、T波低平或双向、ST段压低变化 ,此后上述改变逐渐减少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脑电图观察/张雄伟…//中华医学杂志.-1986,66(6).-377~378 53例据临床表现、甲状腺吸~(131)碘率试验、血清T_4测定均符合甲亢诊断,并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治前检查脑电图,异常率66%,均为广泛性异常,主要改变为α波频率增块,快活动增多,电位增高,出现散在及阵发性慢波、尖波、棘波、棘慢综合波。其中α波频率增快,快活动出现率高是甲亢脑电图较为特异的改变。该组病例无癫痫发作,但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的特点及其对L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脑白质疏松症合并脑梗死(LA CI)患者及40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并与4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对照。结果LA CI组患者SEP、BAEP及VEP异常率分别为80%、63%及60%。SEP各波潜伏期、BAEP除Ⅰ波外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VEP的P100波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单纯LA组患者SEP、BAEP及VEP异常率分别为35%、30%及45%,SEP仅P15及%波潜伏期、VEP的P100波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AEP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EP、BAEP及VEP联合检查,可反映LA患者皮层、皮层下及脑干功能的损害,并对判断LA患者白质疏松范围,LA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  张兆奎  马菊兰  姚兴荣  王惠东  张涌 《内科》2013,(5):504-505,560
目的了解国人心尖球形综合征(ABS)的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8%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至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1周回落;42.9%的患者出现T波倒置,29.5%的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在6h至1个月内消失;23.8%的患者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国人ABS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特征为异常改变呈暂时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尖球囊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心尖球囊综合征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盘%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mV~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一周内回落;42.9%出现T波倒置,29.5%出现病理性Q波,在6小时至一个月内消失;23.8%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中国人心尖球囊综合征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异常改变具有暂时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103例,对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98.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律91例(88.3%),持续心房颤动12例(11.7%)。患者多表现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R波递增不良、异常Q波、ST段下移、T波双向、倒置。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室性期前收缩占58.3%,室性心动过速占50.5%,4例发生心室颤动。结论体表心电图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重要异常表现之一,主要特征表现为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异常Q波及ST-T改变。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的典型脑电图改变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活动的背景上,有一侧占优势,尤以颞区慢波明显,有时伴有棘波,尖波放电,可能与颞叶边缘系统侵犯有关。本组5例12次脑电图改变为,3例广泛高度异常,2例中度异常,均为高波幅S波为主,以左侧颞叶为著,有2例伴棘波放电。其中1例死亡,2例留后遗症,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anon病家系中LAMP2突变基因患者的早期心电图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个Danon病家系,收集所有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绘制遗传图谱。在知情同意及自愿参与的前提下,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家系成员进行检查,选择Danon病家系中携带LAMP2突变基因的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5例未携带LAMP2突变基因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8例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3例显示有典型的预激综合征表现(PR间期缩短、QRS波群宽大畸形、δ波),5例有非典型的异常改变,其中3例有明显的T波倒置,1例出现δ波并伴有PR间期缩短,1例T波偏低。观察组QT间期和QRS波时限较对照组明显延长,V_1、V_2导联的R波振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波改变(T波低平、T波倒置、T波双向)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non病患者早期心电图呈特征性改变,V_1、V_2导联的R波振幅明显增高、T波改变在可疑Danon病的早期诊断中可能会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1991年—1992年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810例患者中取其T波改变者248例(分31%),其中临床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164例(占66%)。无任何心脏病变而T波改变即非特异性T波改变67例(占27%)。过早复极综合征17例(占7%)。248例中,123例(占49.5%)T波变化与心率相关,均用主波向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伴心电图异常已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分析 5 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本组男 3 7例 ,女 13例 ,年龄 42~ 81(平均 62 )岁。其中高血压病 3 6例 ,脑动脉硬化、冠心病 12例 ,原因不明 2例。5 0例脑出血病人中心电图异常 43例 ,占 86% ,其中ST段抬高 3例 ,压低 13例 ,异常Q波 3例 ,左室肥大伴ST -T改变及QT间期延长 12例。余房早、室早房颤、窦速、窦缓、室内传导阻滞等数例。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 ,程度较严重 ,以ST段改变最多 ,抬高、压低、T波倒置、U波明显、异常Q波、QT间期延长 ,左室肥大伴ST -T改变及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