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鱼  雷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57-1958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65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纳入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分别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的的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卒中单元组在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在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优于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分析105例脑卒中患者2周和8周并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2周和8周抑郁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0.0%和4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卒中后2周并发抑郁的相关因素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病灶部位、并发糖尿病和人格特征(P<0.05);其中NIHSS和ADL是卒中后8周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并发抑郁,近期和远期并发抑郁的因素不同,主要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吴帅 《家庭用药》2009,(8):28-28
脑卒中除引起偏瘫、偏盲、失语等一系列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外。病后患者的抑郁状态也是影响其康复的重要因素。卒中后抑郁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有资料显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急性脑梗死21天的患者应用自制抑郁相关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调查和评分,统计颅脑影像脑梗死部位。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28.4%,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部位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及早识别治疗显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住院患者抗抑郁治疗的有效性及探讨与脑卒中后情绪抑郁障碍相关的因素。方法①确诊抑郁症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再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心理干预治疗组。12周后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②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为变量分析脑卒中患者抑郁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率67.39%,其中轻度抑郁19.57%,中度抑郁29.35%。重度抑郁18.4%。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HAMD-17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的贡献率最大达26.23%。结论①脑卒中后患者的HAMD-17与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ESS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相关。②合理的抗抑郁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将PSD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舍曲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卒中后抑郁的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和ADI评分高;口服舍曲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HDL、NFDS减分明显,抗抑郁治疗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为主要表现,抗抑郁剂舍曲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跟踪随访,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对患者进行评分,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病变部位、病程、卒中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SD总发生率为28.3%,其中轻度抑郁占58.9%,中度抑郁占30.4%,重度抑郁占10.7%,表明大部分患者为轻、中度抑郁。影响最大的相关因素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次是文化程度及性别。结论性别、教育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程是引起PSD的相关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及性别是可能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10例,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评定神经功能,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55例(50.0%),有效44例(40.0%),无效11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治疗4周、8周后患者HAMD、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瑞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3):72-72,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4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1周和1个月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测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82例,发生率35.04%(82/234),其ADL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状态患者,而且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高度正相关,抑郁恢复患者的ADL评分显著低于抑郁未恢复者(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能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康复,对其预防和治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 DepressionPSD)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常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会影响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和认知功能障碍改善。识别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并及早干预,有助于卒中的康复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现就PSD发病率、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及相关部位、临床诊断及治疗等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卒中后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及智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故常伴发抑郁障碍,而抑郁障碍对病情的控制和转归有消极的影响。本研究对伴发抑郁的卒中患者进行了抗抑郁治疗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6例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对脑血管病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21例,发病率37.5%,额颞叶、丘脑脑卒中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患者抑郁发生率高。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与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余政  张梅英 《江西医药》2014,(11):1179-1182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6个月纵向研究设计,共选定2个观察时间点:T1,发生脑卒中后的第2周;T2,发生脑卒中后的第6个月。在T1时间点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Barthel指数(BI)6个量表进行调查。T2时间点对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T1和T2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56.6%。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共有4个变量可解释T2时卒中后抑郁62%的差异,其相关因素包括:在T1时抑郁症状的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在T2时的Barthel指数。结论卒中早期即发生抑郁、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卒中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时更易患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舍曲林[setraline]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DSM-IV诊断脑卒中后抑郁,评定舍曲林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舍曲林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 舍曲林适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142例老年脑梗死病人进行临床观察与工作,以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老年抑郁量表(GDS)测试评分并分组,同时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评定,对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53例符合卒中后抑郁诊断(37.3%),抑郁程度:轻度19例(34.0%),中度24例(43.4%),重度10例(18.9%)。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无明显相关关系(P>0.50)。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P<0.01)。结论 抑郁症在老年人脑梗死中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3-145
目的研究首次脑梗死患者发生卒中后淡漠(PSA)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改善患者卒中后淡漠状况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4年09月~2015年0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哈尔滨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219例,对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记录,记录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梗死病灶部位和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并进行MAES、NIHSS、BI、HAMD评分,整理得出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取得结论。结果 PSA患者的发生与年龄升高、糖尿病病史,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下降相关(P0.05)。与性别、学历、梗死病灶部位、高血压病史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首次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淡漠发病率,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升高、糖尿病病史、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下降。首次脑梗死后的淡漠情况值得重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卒中后发生的抑郁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严重地影响了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卒中后抑郁状态(PDS)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且发生率高,约52.3%,临床予以及时诊断及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为此,我们对近年来老年人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治疗情况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早期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原发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经HAMD量表评定抑郁状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HAMD量表评定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早期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境,同时可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岳蕴华  白旭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53-2955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帕罗西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20mg,1次/d,分别于治疗后4、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等评定。结果治疗后4、6周,两组治疗后HAMD、HAMA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1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帕罗西汀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t=3.521、2.604、2.773、2.683、3.637、3.781、3.042、2.913,均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能加速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高明区首发急性脑卒中不同阶段抑郁状态的发病情况及探讨相关性因素。方法对258例首发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并住院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登记,分别于卒中后0.5、1、3、6、9、12个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发病1~2个月期间,发病率会从20%上升到40%左右,在3个月过去之后,这一数据变化将趋于稳定。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变性质无明显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左侧大脑半球额颞叶病灶、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为患者尽早康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