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中,多发性骨转移21例,单发性骨转移3例;成骨型骨转移18例,约占75%,混合型骨转移6例,约占25%.转移部位以骨盆、脊椎等中轴骨的多发性成骨转移为主,骨盆16例,胸、腰椎15例.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发现和诊断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该病预后较好,但若发生骨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将明显降低.目前,甲状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对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甲状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甲状腺癌骨转移机制和治疗的基础,根据其建立方法可分为自发性、化学诱导性、转基因诱导性和移植性4种.  相似文献   

3.
骨代谢指标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代谢指标中的骨形成指标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蛋白交联N端端肽(NTX)和C端端肽(CTX)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DTC患者共63例;其中合并骨转移者33例,无骨转移者30例.骨转移程度根据99Tcm-MDP全身骨显像、131I全身显像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确定.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B-ALP,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PINP,ELISA法检测NTX,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TX水平.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骨代谢指标与DTC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与DTC无骨转移组相比,DTC骨转移组的血清B-ALP、NTX和CTX中位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而PINP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C骨转移组的4项指标升高水平与骨转移程度(EOD)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s=0.371~0.558,P均<0.01),其中B-ALP在骨转移0级和Ⅰ级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B-ALP诊断DTC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1%和76.7%,高于其他3项指标.结论 B-ALP、NTX和CTX的异常升高与DTC骨转移程度密切相关,其中B-ALP可能具有早期诊断DTC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的特点及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18F-FDG PET-CT)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NSCLC骨转移率为25.44%(29/114),其中腺癌36.21%(21/58),鳞癌14.89%(7/47),混合癌14.29%(1/7),2例大细胞肺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共有骨转移病灶103处,骨转移好发部位为肋骨(34.95%)和胸椎(33.98%),其次是骨盆(13.59%)和腰椎(13.59%).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01 处病灶,均呈放射性摄取增高,对NSCLC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8.06%;CT发现91处病灶,对NSCLC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88.3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SCLC中腺癌骨转移率最高,骨转移常见部位是肋骨和胸椎.18F-FDG PET-CT能发现CT所不能发现的早期NSCLC骨转移病灶,对NSCLC骨转移的正确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 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分,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骨转移发生的关系,明确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585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228例,无骨转移357例.在骨转移患者中,骨盆转移发生率最高,占81.58%,其次是脊柱转移(63.16%)和肋骨转移(58.33%),锁骨转移最少(14.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5岁、碱性磷酸酶(ALP)>85.5U/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9.88μg/L和Gleason评分>7.5分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因素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56.1%、66.7%、68.4%、56.1%,特异度分别为56.6%、81.8%、70.0%、65.3%.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转移最为多见,年龄、ALP、PSA及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核素骨显像检查,探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肺癌的骨转移规律.方法 对562例已确诊的原发肺癌患者进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 MDP)全身骨显像,对骨显像的结果和肺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类型肺癌骨转移平均发生率为43.06%,肺腺癌和小细胞癌骨转移率较高,分别为55.43%和45.16%,腺鳞癌、鳞癌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7.93%和35.19%.结论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肺腺癌和小细胞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核素全身骨显像是诊断肺癌早期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对帮助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晚期常并发骨转移.根据Abrams等氏病理学统计1000例癌肿骨内发生转移的机会达27.2%.近年来由于对癌症治疗方面的进步,疗效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长,骨转移瘤发病率有渐增的趋势.治疗骨转移广泛使用放射治疗,因放疗可缓解疼痛,并可使骨转移病灶有不同程度的修复.文献中报告放射治疗对骨痛的缓解率达70~90%.包括X线片骨变化的客观有效率的报告很少.本文目的是以症状和X线表现来评价癌症骨转移放射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缓解癌骨转移骨痛是晚期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多发性的骨转移,核素治疗更合适,它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广泛和持久的疼痛缓解.我们用89SrCl2(二氯化锶注射液)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7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89^SrCl2对老年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外科去势治疗术后的老年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伴有不同程度骨痛患者48例,使用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48例患者接受89^Sr治疗后,止痛的总有效率达89.6%,无效10.4%,骨转移灶有明显减少.对PS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有治疗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 89^SrCl2对去势治疗术后的老年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临床止痛疗效明显,特别是对多发骨转移癌伴骨痛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8FDG-PET和^99mTc-MDP骨扫描检测骨转移瘤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18FDG-PET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及与99mTc-MDP-ECT 比较.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51 例及非肿瘤性疾病5例在本科同时接受18F-FDG-PET和99mTc-MDP-ECT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骨转移的诊断由病理、X线或CT/MRI、随访超过1年综合决定.结果:99mTc-MDP和18FDG-PET 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率分别为93.7%、93.7%,97.5%、50%,90.8%、62.5%.99mTc-MDP和18FDG-PET均为阳性15例,其中证实骨转移为14例,假阳性1例;均为阴性例数为20例.21例不相符的结果中20例99mTc-MDP-ECT 阳性而18F-FDG-PET 为阴性.18F-FDG-PET和99mTc-MDP-ECT假阴性各1例.均诊断为多发骨转移的12例患者中99mTc-MDP-ECT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18F-FDG-PET.结论:18F-FDG-PET 与99mTc-MDP骨扫描相比较对肿瘤骨转移的探测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寻找影响骨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334例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临床分期、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数据行χ2检验.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者骨转移率71.0%(152/214),没有淋巴结转移者骨转移率为22.5%(27/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0,P=0.000) 浸润性非特殊性癌骨转移率69.0%(203/294),浸润性特殊性癌骨转移率41.7%(5/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46) 骨转移中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者占28.5%(51/179),非骨转移中ALP升高者占14.9%(11/74),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22) 而骨转移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CA125、CA19-9]升高者占68.7%(123/179),非骨转移中肿瘤标志物升高者占27.0%(20/74)(χ2=37.03,P=0.000).结论 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或有淋巴结转移者骨转移率较高.动态监测血清ALP、CEA、CA15-3、CA125、CA19-9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与全身核素骨扫描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22例,对病人同期行WBDWI及全身核素骨扫描检查,分区域记录WB-DWI及全身核素骨扫描显示的病灶数目以及受累区域.以受累区域为单位分析2种检查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采用ROC曲线分析2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效能.结果 经活检及常规MR断层显示18例有骨转移瘤,共计病灶数目182个,受累区域63处.WB-DWI共检出病灶161个,全身核素骨扫描共检出病灶157个,以受累区域为单位,WB-DWI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2.7%,曲线下面积为0.900;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90.5%,曲线面积为0.873,采用Hanley-McNeil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行差异性检验,Z值=1.582,P>0.05,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WB-DWI与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效能无明显差异,WB-DWI可作为一种新的、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应用于骨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骨骼的继发性肿瘤相当常见.其发病率由于各学者选择病例的标准不一致,所得结果也很悬殊.一般文献报道各种肿瘤骨转移发生率为7~27%.Jaffc经过详细的研究认为,凡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只要仔细解剖其骨骼,可发现70%以上的病例有骨转移.就人体各系统转移瘤发生频度来看,骨转移仅次于肺脏和肝脏而居第三位.然而,有关骨转移X线诊断方面的研究报告,相对比较少.晚近国内除孙鼎元报告150例,天津医院骨肿瘤组报告119例,刘炳寰报告63例外,仅见几篇个案报告.本文报告我院1957年10月至1985年6月间244例骨转移瘤材料进行临床及X线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单发骨转移瘤与原发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单发骨转移瘤和15例原发恶性骨肿瘤的CT灌注检查.结果 单发骨转移瘤和原发恶性骨肿瘤在灌注参数方面无明显不同,但在是否伴有高灌注的软组织肿块或低灌注的中央坏死区方面有明显不同:单发骨转移瘤是2例(14.3%),原发恶性骨肿瘤是13例(86.7%).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鉴别单发骨转移瘤与原发恶性骨肿瘤,可以详细全面提供医生制定手术计划所需要的骨肿瘤的性质和血供情况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王明瑶  华佳 《放射学实践》2017,(11):1200-1204
骨骼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为了延长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对其进行及时的疗效评估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具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和适用性广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骨转移的检测及疗效评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及提高.本文主要对评估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大范围(从头顶到小腿)MR DWI在前列腺痈骨转移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166例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局部扫描及大范围DWI.其中49例在1个月内接受骨扫描检查和大范围DWI并行双盲法诊断.以常规T1WI和压脂T2WI为标准,确定骨转移瘤的存在及其位置.49例均为MRI和核素检查后获得前列腺的穿刺病理结果.大范围DWI与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应用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转移瘤患者中有5例有>10处/例的全身多发骨转移,在以病灶为单位研究时不纳入计算.结果 49例中10例有骨转移瘤,而DWI和核素骨扫描分别诊断15和17例有骨转移瘤,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均为100%(10/10),特异性分别为87.2%(34/39)和82.1%(32/3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和0.910.44例患者中2种技术共显示68处异常信号和(或)放射浓聚灶,有20处被证实为骨转移瘤,而DWI显示其中23处为骨转移瘤,核素骨扫描显示其中34处为骨转移瘤.以病灶为单位(68处)计算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度均为90.0%(18/20),特异度分别为89.6%(43/48)和66.7%(32/4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和0.783,大范围DWI的特异度高于骨扫描(P<0.01),ROC曲线下面积也高于核素骨扫描(P<0.05).结论 大范围DWI可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检查,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骨扫描.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会发生骨转移,早期发现骨转移可以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用于治疗转移性骨痛的放射性核素有5大类:89Sr、153Sm、186Re/188Re、117Sn、31P.放射性药物治疗转移性骨痛的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成骨性或混合型骨转移.放射性药物联合双磷酸盐药物治疗广泛转移性骨痛效果显著,优于两者的单独使用,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将大大影响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PET和骨显像作为两种常见的评估全身骨骼情况的显像模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进行肿瘤分期,帮助临床治疗.通过两种显像的原理,可以分析不同骨质破坏的病理类型的诊断差异和侧重点.除PET和骨显像之外,MRI也是灵敏度很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此外,新型PET示踪剂的出现和PET-CT、SPECT-CT融合显像必将为核医学探测肿瘤骨转移提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并研究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107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PSA水平,并进行 99Tcm-亚甲基二瞵酸盐全身骨显像,术后对其进行病理分级,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与3种方法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在骨转移瘤检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2例经手术证实的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大范围DWI和双回波T1WI检查.使用3.0 T MR扫描仪.分别以患者和病灶为单位计算大范围DWI及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结果 62例患者中21例诊断为骨转移瘤,12例为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9例共证实26处转移瘤.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12例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另一组为50例有(9例)或无(41例)骨转移瘤.进行病灶计数时只针对第二组患者.以患者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1/21)、100%(21/21),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灶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性分别为92.31%(24/26)、100%(26/26),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1.000,两者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大范围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大范围DWI对骨转移瘤的检测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