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鞠通《医医病书》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名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生于公元1758年,卒于1836年。其于医学,不仅注重钻研《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博采历代医家之长,而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故医名大震,成就卓著。尤其对温病研究深刻,创温病三焦  相似文献   

2.
《医医病书》批判时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医家的医德和医术进行了规范,对后世医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当代中医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晚年所著《医医病书》,或话某病证辨证要领;或论某病证治法独见;或发明某病证病机真诠。论为医,力摒世俗之陋见;论医术,具古今之妙识;论病证,摅一己之心法。若能领会而贯通之,临床自能左宜右有,应用不穷。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晚年所著《医医病书》,或话某病证辨证要领;或论某病证治法独见;或发明某病证病机真诠。论为医,力摒世俗之陋见;论医术,具古今之妙识;论病证,摅一己之心法。若能领会而贯通之,临床自能左宜右有,应用不穷。  相似文献   

5.
吴瑭《医医病书》浅析福建省东山县医院(363400)王志斌福建中医学院(350003)陈成东[关键词]医医病书清·吴瑭《医医病书》成书于清道光辛卯年(1831年),全书七十二篇,当时未曾刊行,只有手抄本,但流传甚少,作者因叹时医之谬妄而作。书中“言外...  相似文献   

6.
7.
8.
刘晨 《江苏中医药》1989,10(3):32-33
吴瑭(1758~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家。吴氏一生致力于医,勤奋研学,颇有心得。晚年,他目睹当时俗医不明医理,轻视古典医籍,贪求简便,治病不辨证,拘执成方,医德败坏,草菅人命之现状,甚为痛虑。为了“一医流俗之病,一以补前刻(指《温病条辨》)所不及。”笃志著述,将平生几十年诊治内伤杂证的经验进行总结,于1831年写成《医医病书》。是书内容丰富,论述精湛,观点明朗,颇能告诫后学,启迪思维,时至现今仍不失为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较高临床价值的参考书。兹不揣浅陋,对书中的精髓略呈管见。  相似文献   

9.
《医医病书》系清代名医吴瑭晚年之作 ,主要总结当时医药界的存在问题 ,并提出主观改进意见。本文仅选择此书对于学医的阐述 ,就学医基础论、明理论、择人论、择书论、创新论五方面予以归纳评说 ,冀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苗裕  杨进 《江苏中医药》2015,47(3):9-10
《医医病书》乃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74岁亲手所订,共72则,其目的一是补《温病条辨》之不足,二是针砭时医、俗医所误。书中重视顾护脾胃,对月经病的治疗,推崇"调经先以胃气为要",反对盲目用四物之类,更强调不可随意用攻伐之品,以免伤正。同时提出知柏地黄丸之类,不可久服,防止苦寒伤胃,气血生化无源,提示有真阴不足,相火过甚之证,补以甘咸,介属潜阳,血肉有情之品,又能收纳相火,水火既济,而必极苦泻之乎?这一观点,即使对近200年后的现在,仍然有指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针对当时某些时医俗医之谬妄,着眼于医治医生诊治中的弊病,于晚年著成《医医病书》七十二篇,内容涉及医德医术,杂病证治和方药运用。评其弊端,参以己见,颇多精论。推崇良好医德痛斥专谋私利吴氏认为作为医生,贵在为病人着想,若“只为自己打算,不为人命打算,恶在其为医者也。”并反对门户之见,鲜明地阐述了为医而立门户之见,褒己贬人,轻视同行,或明知有错,也隐忍不说,导致杀人的不道德行径。只氏还谴责售伪药者,用黑壳野树子冒充石莲子,荠苨当党参,广中野豆当赤小豆,茯苓系安苓,白术作种术等,以假冒真,以劣充优,欺人取利的卑鄙行为。还对“时医多骄且吝,妄拾身分,重索谢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治疗温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为温病学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温疫易发时段与六气格局分布相关;君相两火加临易发温厉,气运不同决定疫病寒温性质各异,运气胜复、标本中气理论阐述温病证治机理,精通气运之理,临证自有准的等5个方面,对吴鞠通运用运气理论论治温病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现今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百余年来,医林尊吴鞠通为温病学大家。其实他对于内伤杂病,同样经验丰富、卓识灿然。其有关学验可见于《医医病书》。虽然,该书的写作旨在针砭时医之弊,但也给后世读者以不少启迪。补脏腑须明体用叶桂论治脏腑之病,认为“无非治用、治体”。华岫云受其启发,悟得“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在此基础上,吴鞠通对脏腑体用以及药物运用等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这对辨证施治颇有指导意义。首先,吴氏强调“体用互根之理,医者不  相似文献   

14.
在吴鞠通留世著作中多处论及其医德医风和治学方法,其中所透出的德才兼备之人性光辉使其流芳百年、倍受尊崇。他仁爱救民,赤诚济世,以病人为本,不囿于名利;在学术方面他孜孜以求,研习经典而不泥于古,博阅众家而学有定见,以明理为首要,格致诚正以续岐黄、仲景之精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系统梳理石寿棠《医原》、《温病合编》相关原文记载的基础上,对《医原》的成书年代,石寿棠的学医经历,及其学术思想的传承起源进行了研究,以澄清目前有关石寿棠学术思想源流认识的不清之处,并据相关资料推测了石寿棠与同时代医家余国佩、吴鞠通的关系,为石寿棠学术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现就吴氏关于风温病的治疗经验浅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叙述扁鹊“病有六不治”的议论 ,其中之一曰“信巫不信医”。后世医家学者对此评论甚多。前不久读钱钟书先生《管锥编》 ,发现钱先生有一篇文章也专门谈论“信巫不信医” ,其所引材料之丰富 ,立论之精辟 ,见识之不群 ,为以前所罕见。现略作转述于下 ,愿与同道分享、体味。  一、巫的一身二任及巫医之谓  钱先生认为 ,“巫是神来附身之巫 ,又是附巫身之神 ,民俗学中舞乐的形象化”。为神而亦为巫 ,一身而二任。至于巫与医 ,则初民之巫 ,就是医 (shaman)。并举《公羊传》隐公四年“于钟巫之祭焉” ,何休…  相似文献   

18.
彝族《医算书》是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发现的一部记述凉山州古彝人医学知识的彝族医学相关文献,采用古彝文记述。本文对其文献价值和医学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该书的保存情况、记述内容、记述纸张来源、记述文字形式等方面,判断本文研究的版本属于成书于1949年前的凉山州彝族毕摩文献,保留了"原始"、"本真"的彝族医学特色,说明该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在此基础上,简介了该书记载的与医学有关的部分内容,根据八方位为中心的"生命历"系统来推算患者的病因、预后、发展情况及其衰年出现的周期,根据月相圆缺盈亏推测疾病及其预后情况,将天文历法知识运用于推演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和防病治病等方面,反映了古彝人朴素的"天人相应"的预防医学思想,这是其他传统民族医学体系中少有的,在当时彝族的社会发展时期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医案》运用经方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但他在学术上并不故步自封、偏执己见,尝谓:“学者能兼众人之长,以《内经》、《难经》、仲景为主,知用法而不仅于用方,参考百家,出于至诚之心,如天道浑似太和之气,庶不背于道矣。”吴氏临床经验丰富,《昊鞠通医案》是他一生临证的记录,兹择数端,以窥其效法仲景、博采众长之一斑。1 辨证确凿,直用经方吴氏认为,古方用意微奥,用古方必求立方之故。使用经方必须审证明理,以求方与证符,切忌不辨六经,盲目用药,曾曰:“若真能识得伤寒,断不致疑麻桂之法不可用;若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致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吴鞠通医案》中桂枝的运用规律。方法人工检索《吴鞠通医案》处方中含有桂枝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与关联分析对所纳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本研究共纳入医案320则,吴鞠通对于桂枝的运用主要见于痰饮、痹证病症中,辨证以寒证、饮证、湿证及脉络瘀阻证为主。运用桂枝的医案中,以胸胁部症状出现频次最高;脉象以弦脉、细脉、紧脉及其相兼脉为多。吴鞠通对于桂枝的运用呈现宽范围的用量特点。结论吴鞠通擅用桂枝,重视脉象对于桂枝运用的指导意义;其冲破明清小剂量运用桂枝的限制,据病情轻重而灵活调整桂枝的用量;且善于把握桂枝的温通之性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