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脊髓损伤患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科研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的成果认为:脊髓损伤后限制神经轴突生长或再生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神经营养因子和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基质成分缺乏;二是脊髓断端产生的囊腔和瘢痕组织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等抑制轴突生长。近年来,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特别是在脊髓移植治疗、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阻断抑制性因子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为截瘫患者燃起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而轴突再生是脊髓损伤后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和目标。目前研究认为,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明确。本文主要从胶质瘢痕的形成、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以及神经元内在生长状态等方面总结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促进轴突再生的原则是改善抑制再生的环境和提高轴突生长能力,措施主要有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和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用可降解微球加载药物是一种在局部提供持续药物释放的方法。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应用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再生病理形态学修复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T10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局部给予生理盐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NogoA缓释微球、ChABC缓释微球及3种微球联合治疗,并设立未造模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损伤后10周,每组行四甲基若丹明葡聚糖胺顺行示踪,及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能提高脊髓损伤局部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示局部脊髓再生修复加强,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及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促大鼠损伤脊髓再生修复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4.
目的:损伤脊髓具有再生潜势,但多种抑制因素阻碍了脊髓损伤的修复,如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均对脊髓损伤修复起抑制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3-07/2004-06的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apoptosis,neurotrophic factors,MAG,Nogo,CSPGs”,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3-07/2004-06的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凋亡、神经营养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胶质瘢痕”,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抑制脊髓损伤修复因素的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7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①神经细胞的凋亡:脊髓损伤后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而bax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脊髓损伤后促进凋亡因子占优势,而保护因子不足从而使神经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②神经生长的促进因子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像周围神经系统的许旺细胞那样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是产生多种抑制因素,不能形成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③髓鞘蛋白的抑制作用:脊髓髓鞘内具有多种蛋白成分,其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35/250的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较为明确。而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含量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10倍。④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致密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对轴突的再生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而胶质瘢痕内大量的抑制因子则构成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化学屏障。结论: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促进轴突再生的原则是改善抑制再生的环境和提高轴突生长能力,措施主要有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和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用可降解微球加载药物是一种在局部提供持续药物释放的方法。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应用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再生病理形态学修复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T10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局部给予生理盐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NogoA缓释微球、ChABC缓释微球及3种微球联合治疗,并设立未造模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损伤后10周,每组行四甲基若丹明葡聚糖胺顺行示踪,及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能提高脊髓损伤局部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示局部脊髓再生修复加强,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及NogoA,ChABC缓释微球联合促大鼠损伤脊髓再生修复其效果优于单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轴突再生困难、患者功能恢复有限,因而,再生策略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常用的再生策略包括:局部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及轴突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的应用、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组织工程等.其中,NTF因能促进轴突生长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再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既往观念认为,脊髓损伤后,将引起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全部或部分永久丧失:一旦发生将给患以至整个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使得脊髓损伤与再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现在研究认为脊髓损伤后一般治疗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在微环境不利于轴突的再生。因此,为了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改善损伤区再生微环境很重要。目前的治疗脊髓损伤主要有以下方法:阻滞抑制分子;清除抑制细胞;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周围神经移植;细胞移植:神经膜细胞,胚胎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转基因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细胞。其中嗅鞘细胞因在体外具有促进轴突再生并促进其较长距离延伸,髓鞘化脊髓轴突的能力而使之成为近年来最为吸引人注目的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后几类促神经修复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中枢神经的再生机制和修复方法学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新近研究逐渐发现,成年SCI动物脊髓再生困难的原因不是神经元本身功能的丧失,而是支持神经元突起再生的微环境有所改变,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神经元轴突生长锥抑制性因子的存在、胶质疤痕形成空间障碍等。目前有关神经轴突生长微环境的研究主要在细胞或组织移植、分子干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治疗等领域开展,越来越多的调控脊髓神经再生微环境的神经因子被发现、了解并研究。本文针对几类SCI后促神经修复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及分化,但由于其半衰期短,难以通过血/硬脊膜屏障,无法完成空间重建等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文章综述了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的研究进展,以便寻找有效的应用手段,指导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营养因子;脊髓损伤;干细胞;生物工程;应用"或"Neurotrophic factor,Neurotrophin,Spinal cord injuries,stem cell,bioengineer,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7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缺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优化。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干细胞模型修复脊髓损伤,使神经营养因子持续分泌,参与干细胞分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利用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等与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空间通道,重建脊髓神经通路。但如何选择最佳的神经营养因子组合方案及众多材料与神经营养因子的最佳组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损伤脊髓具有再生潜势,但多种抑制因素阻碍了脊髓损伤的修复,如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均对脊髓损伤修复起抑制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injury,apoptosis,neurotrophicfactors,MAG,Nogo,CSPG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3-07/2004-06的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凋亡、神经营养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胶质瘢痕”,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抑制脊髓损伤修复因素的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7篇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献,其中2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7篇文章系同一类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神经细胞的凋亡:脊髓损伤后bcl-2蛋白仅有少量表达,而bax蛋白大量表达。说明脊髓损伤后促进凋亡因子占优势,而保护因子不足从而使神经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②神经生长的促进因子缺乏: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不能像周围神经系统的许旺细胞那样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是产生多种抑制因素,不能形成利于轴突再生的微环境。③髓鞘蛋白的抑制作用:脊髓髓鞘内具有多种蛋白成分,其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和轴突生长抑制因子-35/250的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较为明确。而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相关糖蛋白含量为周围神经系统中的10倍。④胶质瘢痕的抑制作用:致密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对轴突的再生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而胶质瘢痕内大量的抑制因子则构成阻碍神经轴突再生的化学屏障。结论: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髓鞘蛋白及胶质瘢痕等因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电针抗脑缺血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勿庸置疑,从国内外电针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干预作用的研究发展现状出发,就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干预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4的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相关文献,检索词“electilc needle,axon growth and inhibitive factor”,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5—04期间的与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电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是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治疗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③对照组为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④患者年龄〈80岁。⑤患者均为首次卒中。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关于脑卒中早期神经再生和电针对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影响的文献,29篇为随机临床试验纳入综述。排除的25篇中11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14篇为Meta分析研究。共32个试验包括3472例患者。 资料综合:轴突生长与抑制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的突出作用是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形成,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双重功能。①脑缺血与神经再生:神经再生可以看成是成年脑内神经发育过程的重新启动,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轴突生长抑制性蛋白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轴突导向、引导轴突生长,协助构建精确的神经网络。在神经损伤时表达则阻止成年动物神经再生的活性和轴突再生。轴突生长除受生长抑制蛋白调控外,还受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是其中的代表。②电针与轴突生长相关因子:针刺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梗塞大脑血管的形成,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lt-1的表达。 结论:神经再生是特定条件下神经元突起的再生,与生长抑制蛋白的调控和轴突生长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电针通过调控轴突生长因子而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SCI)后的中枢神经再生是生物医学界研究的前沿课题.脊髓损伤的修复主要面临两大难点:①如何预防脊髓损伤引起的脊髓细胞死亡,以及如何替代已死亡的脊髓细胞;②如何抑制损伤局部疤痕形成,创造适合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诱导神经生长.近年来,研究者试图通过药物、神经营养因子、组织细胞移植以及转基因细胞移植等方法达到治疗脊髓损伤的目的.以下就目前国内外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几年国外学者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及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地进展。介绍国外近10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新认识,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和治疗方向。资料来源:应6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7-01/2006-10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神经营养因子;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组合,选出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脊髓研究中的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中以探讨其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文章。②探讨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生长锥作用,引导再生方向的靶点,突触再形成及功能重建的文章。③神经营养因子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①未被SCI收录的文章,相类似的研究。②无英文摘要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66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01篇,实际采用61篇,脊髓损伤机制相关文献12篇,轴突再生相关文献14篇,增长锥作用相关文献8篇,少突胶质细胞相关文献8篇,神经干细胞相关文献7篇,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文献12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基础:损伤的轴突再生及增长;轴突穿透损伤瘢痕区的能力;轴突朝着正确的靶区方向再生;轴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终端形成突触,与神经元相接;神经传递功能重建及运动功能重新恢复。②脊髓损伤的神经病理分析:脊髓损伤后的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③脊髓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3个方面:对于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发展、再生,神经元通路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轴突增长锥;对轴突的再生起到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蛋白;细胞膜和细胞内信号传递。④脊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和因子:少突胶质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和Minocycline,内源性神经干细胞。⑤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最常使用的模型是全部离断、部分离断模型和挫伤模型。⑥脊髓损伤研究的前景:已经开始把动物实验中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干细胞治疗发现用于临床,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国外已经开始临床Ⅳ期实验,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调控增殖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及神经干细胞治疗使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进一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引起轴突再生的机制,将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了解引导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向,将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早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合理的初始剂量、剂量间隔时间和治疗持续时间是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鞘内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后的脊髓组织差异蛋白表达质谱。方法:取8只SD大鼠,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2组,分别于造模后0,8 h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7.5 mg/kg,于注射24 h后取损伤段脊髓组织,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分析两组差异蛋白质及表达明显相关神经再生的差异蛋白。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到了8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与0 h组相比,8 h组上调的差异蛋白有43个,下调的差异蛋白数是44个。相关神经再生的差异蛋白18个,上调的差异蛋白有8个,下调的差异蛋白数是10个,其中OMgp是一个潜在的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因子,OMgp与NgR/P75/TROY/Lingo-1组成受体复合体特异性结合,通过第二信使cAMP激活RhoA作用可抑制轴突生长锥的崩解。提示鉴定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差异蛋白和脊髓相关神经再生因子,分别进行蛋白数据库检索和功能分析,其表达可能作为急性脊髓损伤后临床上监测神经损伤再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恢复起促进作用,而电针也能够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来减少损伤部瘢痕形成,故推测两者结合可能在急性脊髓损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局部移植联合督脉电针治疗后大鼠脊髓损伤组织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移植组、联合组。对照组单纯性背部切口后缝合,损伤组脊髓横断处(T 10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移植组与损伤组相比,联合组与移植组相比,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在7,14,28 d表达量均增加(P<0.05)。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结果显示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与电针联合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协同作用,显著上调损伤脊髓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水平,有利于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水平)放置约1 mm×2 mm×2 mm大小、浸润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移植组及联合组在脊髓横断处放置浸润人脐血干细胞悬液的明胶海绵,联合组于造模后1 h开始给予督脉电针治疗。在相应处理7,14,28 d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刘黎军  朱家恺  肖建德  王大平  杨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68-170,F0003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的神经营养物质,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能对抗一氧化氮神经毒性物质。 目的:建立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神经根性撕脱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设计:重复观察测量。 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3—03/05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 方法:①两组大鼠均建立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②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将一小块预浸有质量浓度为1g/L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40μL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生理盐水对照组将一小块预浸有等量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③明胶海绵表面置硅胶管,硅胶管一端与明胶海绵缝扎,另一端用凡士林封闭固定于皮下,关闭切口后伤口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术后两组动物分别通过硅胶管定期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20μL,1次/周,3周后取材。 ④切取颈6.7脊髓节段,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结果:实验选用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颈6.7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68.6%的运动神经元死亡,存活率31.4%,明显低于正常侧(P〈0.01),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严重萎缩;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35%(P〈0.01),存活率为66.4%,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代偿性增大,基本与正常侧相似(P〉0.05)。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脊髓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后角浅层,中央导水管周围、中间外侧柱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内脏传入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表达一氧化氮合酶。颈。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增多,而其正常侧和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均未见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 结论:脊神经根性撕脱可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则对受损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提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一些细胞分子例如一氧化氮合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及分化,但由于其半衰期短,难以通过血/硬脊膜屏障,无法完成空间重建等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文章综述了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的研究进展,以便寻找有效的应用手段,指导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的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营养因子;脊髓损伤;干细胞;生物工程;应用"或"Neurotrophic factor,Neurotrophin,Spinal cord injuries,stem cell,bioengineer,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7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缺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优化。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干细胞模型修复脊髓损伤,使神经营养因子持续分泌,参与干细胞分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利用水凝胶、纳米纤维支架等与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空间通道,重建脊髓神经通路。但如何选择最佳的神经营养因子组合方案及众多材料与神经营养因子的最佳组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以及微囊化技术发展情况,探讨该种营养因子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性。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6-0l/2000-10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的文章。检索词“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ischemia damage to nerve tissue,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4-10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关系及其与微囊化技术相关,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脊髓损伤,微囊化技术”。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根据数据库文献摘要提供的信息,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0篇关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损伤和脊髓损伤的随机和未随机研究文章,15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5篇文章中,264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21篇为综述类文章。 资料综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有营养支持作用;可使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死亡减少,轴突再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脑梗死大鼠大脑半球免于自由基、钙超载等缺血性损伤,阻止缺血后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再灌注损伤,是对抗缺血性损伤的有效保护因子。微囊化技术在内分泌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方面,显示出良好前景,营养因子可能在微囊化技术中发展重要作用。 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微囊化技术的发展促进该种营养因子发挥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临床脊髓修复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截止目前仍难以找到一种良好的针对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应用干细胞技术治疗为运动性脊髓损伤修复带来了强大的潜力。目的:通过检索干细胞技术及其运动性脊髓损伤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探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疗法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疗法修复脊髓损伤的文章,英文检索时间为1987/2010,中文检索时间为1997/2010;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neurotrophic factor,sports spinal cord injury,rehabilitation",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运动性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排除重复性、陈旧的文献,共保留3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以干细胞所具有的移植性、迁移性、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的优势,将干细胞技术应用于运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也已成为必然。但运动性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由于多种细胞因子和基因参与了调控,其基本机制还不清楚,因此仍需要对干细胞移植、诱导分化机制及其基因治疗和营养因子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损伤脊髓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T10脊髓外伤性截瘫大鼠模型,假手术组6只,脊髓损伤组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细胞悬液1mL(1×10^6cells)自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PBS1mL。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脊髓损伤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更进一步的表达,这可能是促进神经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