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7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4.30%,特异度为69.49%,假阳性率为30.51%,假阴性率为15.74%。心电图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增高。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赵峰  朱俊清 《山东医药》2007,47(13):81-81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72例冠心病患者的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二者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高频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69.9%,特异度为85.2%;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的阳性率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室性心律失常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成平行关系;房性心律失常对冠心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之一,它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及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GAG)诊断冠心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27侧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怀疑为冠心痛的心电图与CA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27例中CAG阳性140倒,阳性率61.7%。以CAG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63.6%。经CAG证实存在明显冠脉病变的140倒中,51例(36.4%)静息心电图正常;89例心电图阳性改变(63.6%)。其中,单支病变55例(39.3%),双支病变38例(27.1%),三支病变47例(33.6%)。结论心电图与CAG结果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心电图和CAG均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冠心痛的诊断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CAG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111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左心室造影与心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非创伤性诊断技术,例如动态心电图、核素造影、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的进展,许多心血管疾病不必作心导管术检查就可作出诊断.但是,目前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诊断仍以冠脉造影资料最为可靠.心电图是我国诊断冠心病的最常用方法.本文对心肌梗塞的异常Q波与冠脉、左心室造影结果加以比较,同时也对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和冠脉造影结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最直接、最直观的检查手段,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方法,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术前必需的检查,是评价病变严重程度、估计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的客观依据。体表心电图(ECG)是诊断心肌缺血常用的无创性手段之一。冠状动脉病变与体表心电图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8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G诊断冠心痛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4%、79.8%;12导联DCG诊断冠状动脉单、双及3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8.9%、60.5%、91.9%。结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与冠脉病理解剖有关。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住院患者中行冠脉动脉造影并符合非继发性ST—T改变的患者1178例.对心电图和冠脉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冠状动脉狭窄〈70%组比狭窄50%-70%组、狭窄〈70%组比无狭窄组更易发现ST—T异常(p〈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诊断性试验表明ST段比T波异常特异性高,T波比ST段异常敏感性高。③胸痛组敏感性稍优于非胸痛组(54.9%vs48.9%),特异性基本一致(67.9%vs67.3%)。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偏低,但除外其它继发性ST—T改变的存在,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ST-T改变情况下,有胸痛患者应进一步行心电连续监测和心电图负荷试验等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0例临床初步诊断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对比分析后,确诊冠心病者74例,诊断符合率74%。其中冠脉痉挛占确诊例数的19%,可见其在冠心病中的地位。尚有1/4患者诊断不符,主要为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或心律失常等,多因其可疑心绞痛症状而误判。因此,严格掌握心绞痛诊断标准是提高冠心病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15 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 ,均记录 18导联心电图 (ECG) ,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 78.6% ,特异度 3 6.1% ,假阳性率 63 .9% ,假阴性率 19.7% ,阳性预测值 5 8.9% ,阴性预测值 5 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 ,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 43 .4% ( 4 9/ 113 ) ;临床有发作性胸痛 ,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 ,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 40 % ( 17/ 42 ) ;CAG显示三支血管病变 ,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 19.4% ( 7/ 3 6)。结论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重视CAG检查。  相似文献   

12.
13.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0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84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69例,冠脉造影阴性15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阴性66例.其中冠脉造影阴性43例.冠脉造影阳性23例。在不同年龄组中,男性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均高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女性患者中,65岁以上年龄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与冠脉造影阳性率一致(p〉0.05)。女性45岁以下及56~65岁年龄组,冠脉造影阳性率均低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女性45~55岁年龄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与冠脉造影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另外,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亦增高。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它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朝品  唐胜惠  蒋翎 《内科》2009,4(3):364-365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及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145例患者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阳性与阴性两组,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后被诊断为冠心病阳性115例,阳性率为79.3%;心电图异常的92例患者中有78例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53例中有37例被诊断冠心病。以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的漏诊率为31.2%,误诊率为46.67%,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53.3%。结论仅凭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危险因素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是确诊冠心病的必需手段,但因后者系侵袭性操作,且价格偏贵,故在实际应用中有其局限性。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最终检查结果,探寻两种检查方法的内在关联性,提高心电图的参考价值,以期用最简易的心电图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临床信息,则会为进一步制订治疗策略提供更多帮助,对临床工作大有裨益。而本综述正是以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结果为依据,总结出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定性、定位甚至定量方面的参考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因其费用高,属有创性并具一定的危险性,并非所有可疑冠心病患者都能接受[1]。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不仅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也为冠心病诊治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本研究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 )对比,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心电图 (ECG)检查常作为冠心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随着冠脉造影的广泛开展 ,对冠心病有了更直接可靠的诊断 ,同时对无创性ECG的诊断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组结合冠脉造影 ,探讨分析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两组ECG异常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选 1997年~ 2 0 0 1年 6月本院 182例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 ,造影证实冠心病者 10 9例 ,年龄 42~ 83 ( 65± 9)岁 ,男5 4例占 77 0 6% ,女 2 5例占 2 2 90 %。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者 73例 ,年龄 3 4~ 84( 60± 12 )岁 ,男 3 2例占 43 83 % ,女 41例占 5 6 16%。所有…  相似文献   

18.
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指标对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1月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4例)的造影资料及冠脉造影前心电图。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8例)、单支病变组(41例)、双支病变组(25例)、三支病变组(16例)、左主干病变组(14例,可合并单支、双支或三支病变)。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病例数、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左主干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年龄:单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avR导联ST段抬高、异常导联数、ST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改变时间:单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VR导联抬高、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导联,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时间:双支病变组与左主干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R导联抬高、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是识别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指标;ST段时间是识别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与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指标,但对识别三支病变不敏感;异常导联数对识别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敏感,但对识别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具有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oor R wave progression,PRWP)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法收集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符合PRWP患者45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选出无PRWP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针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各自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合并PRWP组老年患者比例(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NSTEMI)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3%比70.00%,66.67%比38.89,P0.05),PRW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减退(LVEF50%)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35.56%比16.67%,P0.01);冠心病合并PRWP组中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0.00%比7.78%,P0.05),两组的Gensini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14.60(9.50,19.0)比10.5(6.00,13.00),P0.01];PRWP组患者中前降支近段狭窄病变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0.00%比21.11%,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PRWP患者年龄更高,UA/NSTEMI及心功能减退情况更常见,同时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冠心病合并PRWP患者中病变累及前降支近段更多见。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临床初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病人的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初诊的ACS病例中,冠状动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4例,未见明显狭窄病变21例,占25%。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动脉病变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 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CAG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尽早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