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得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取匹多莫德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抗组胺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为73.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匹多莫德与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赛特赞和特非那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江苏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包军(南京210008)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迁延难愈,一般首选抗组胺药治疗。传统抗组胺药因副作用明显,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新一代抗组胺药物则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笔者对新一代抗组...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对单纯抗组胺药治疗反应欠佳。笔者采用消风止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咪唑斯汀(皿治林,Mizolastine)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的新抗组胺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我科2002年6月~2003年4月采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18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咪唑斯汀是一种新型抗组胺药,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显示咪唑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我院近两年将咪唑斯汀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观察总结了60例(咪唑斯汀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并与盐酸曲普利啶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对照(盐酸曲普利啶由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6.
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Mizollen)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的新一代抗组胺药,我国2001年5月上市,为进一步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2005年1—4月,我们采用咪唑斯汀治疗47例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患者口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用咪唑斯汀治疗1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总有效率为92.0%,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咪唑斯汀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8.
西替利嗪(昔利,江苏扬子江制药集团生产)是1种属于第2代H1受体阻滞剂的抗组胺药,我科于2005年1—4月,对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西替利嗪治疗,以验证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药新用治疗等麻疹万县地区精神卫生中心(634000)杜彪荨麻疹是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临床使用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治疗,疗效不很理想。一些老药新用治疗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少。现介绍如下。一、雷尼替了李恒进等[1]报道,用雷尼替了结合H1受体拈抗剂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慢性荨麻疹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经过,其一线用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选择有限,且抗组胺药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索止痒消疹颗粒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且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的第2代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止痒消疹颗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2组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Weekly 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7)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差异,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评价并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UAS7均明显降低(分别P=0.001,P<0.001)。尽管根据UAS7计算SSRI来评价疗效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11%和59.38%,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是一种长效抗组胺药,它不仅能选择性的阻断组胺H1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第2代抗组胺药。为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于2002年6月~2003年2月应用咪唑斯汀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玉清 《右江医学》2005,33(5):525-525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病程长、过敏源常不易确定,发病无明显规律而难以彻底治愈。咪唑斯汀(Mizolastine皿治林)是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为了评价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于2003年1~12月,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并与西替利嗪作对照,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沈萃萃  吕萌  卢传坚 《重庆医学》2018,(13):1758-1762
目的 评价玉屏风散联合常规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CBM、CNKI、VIP及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应用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对文献进行独立检索筛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9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抗组胺药比较,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组的疗效更好(OR=2.83,95%CI:1.89~4.25,P<0.01),复发率更低(OR=0.13,95%CI:0.07~0.24,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OR=0.40,95%CI:0.19~0.83,P=0.01).结论 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组胺药,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慢性荨麻疹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情况,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本中心皮防所600张慢性荨麻疹处方进行分析,并对抗组胺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 600张处方中,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DDDs所占比例为99.66%,抗组胺药物DDDs居于首位的是地氯雷他定,其次是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的使用也较多,抗组胺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占81.67%。结论本中心皮防所基本能够合理应用抗组胺药物,但是还有不规范联合应用抗组胺药物的现象,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组胺球蛋白穴位注射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有效率53.33%,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治疗新进展,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慢性荨麻疹为主题词通过MEDLINE查找1997—2009年度所有英文版公开发表的文章。结果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因难以明确的疾病,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甲状腺疾病有关。在慢性荨麻疹的致病机制中,近年来研究最多的就是在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针对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这类患者往往有较严重而难以控制的病情。主要治疗药物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抗H1受体的抗组胺药;另外,对严重者还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华法令、奥马珠单抗和免疫调节剂等。结论在慢性荨麻疹的致病机制中肥大细胞是关键因素。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奥马珠单抗已被用于本病的治疗,但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作用机制尚待将来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进行了威灵仙合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和药效学研究,并与息斯敏组做对照,结果表明:威灵仙合剂的治愈与有效率与新型抗组胺药息斯接近,但其治愈后的复发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组,没有息斯敏的副作用,故可广泛应用于荨麻疹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荨麻疹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0例单用抗组胺药治疗效差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1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抗Hp抗体(Hp-IgM)。阳性者予克拉霉素,替硝唑,枸橼酸铋钾三联治疗。结果 抗Hp-IgM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荨麻诊为60.0%,对照组为28.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抗Hp三联治疗后8周,94.4%的患者荨麻疹症状完全缓解,抗Hp-IgM抗体转阴。结论 Hp感染可能是部分慢性荨麻疹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舰船员慢性荨麻疹发病与马拉色菌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5例健康者进行真菌学比较研究。将马拉色菌阳性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用抗组胺药,B组用抗组胺药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结果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马拉色菌带菌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治疗观察组于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6~8周后,B组疗效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B组真菌学检查马拉色菌转阴率高于A组(P<0.01)。结论舰船员慢性荨麻疹与皮肤马拉色菌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提高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治疗100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对比观察龚开明关键词:特非那丁,阿司咪唑,荨麻疹/治疗特非那丁(Tetfenadine)和阿司咪唑(Astemizole)均属新型非镇静抗组胺类药物,与传统抗组胺药的结构与性能均不同.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