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愿  转黎  李云秀  胥琴 《重庆医学》2022,(19):3379-338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激素依赖性、炎症性、慢性疾病,表现为有功能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其典型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目前发现全身和局部免疫相关细胞的功能异常在其病因、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微环境中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EMs的发生有关。本文总结并分析EMs免疫微环境中淋巴细胞的分布及功能作用,进而能更好地认识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燕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3(2):135-136,13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除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它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却具有恶性肿瘤的种植和转移能力,它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等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921年,Sampson首先提出经期时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育龄妇女的发病率占10%~15%,不孕妇女则高达40%~50%,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其中一部分研究着重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的来源及其发病机制,另一部分研究则更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及其微环境.笔者就这2个方面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一种生育期妇女常见的疾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却具有恶性肿瘤的转移和种植能力,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EMT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它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但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免疫机制在EMT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病变。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关于EMs的确切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该病虽属良性病变,却有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袭行为。EMs发生机制有子宫内膜来源学说、经血逆流学说、  相似文献   

6.
周芡  赵仁峰 《华夏医学》2007,20(6):1416-1419
免疫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EMT的发生、发展。但何种因子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仍不能确定。因此深入探讨细胞因子在EMT的作用,从而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立群 《医学综述》2000,6(9):385-38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外,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腹膜、膀胱和直肠等处,形成浸润性病变,是一种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发生在育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疾病,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关EM的组织发生学研究者曾经提出过许多学说,能被人们接受的主要有三种,即体腔组织转化学说、种植学说和诱导学说.显然EM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某种单一的理论来解释,Olive等(1993年)提出工EM是在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下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碎片发生异位种植引起的.目前这一理论己经被广泛地接受,除经血逆流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如免疫功能的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可能决定着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程度,例如免疫功能受损可以导致机体清除子宫内膜碎片的能力发生缺陷,从而使发生EM的可能性增加.大量地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直是妇科领域的难治之症,国内外妇产科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其发病机制,但至今尚无定论。Sampson于1921年首次提出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被作为经典理论,但它无法解释80%一90%的妇女存在经血逆流现象,却只有10%-15%的人发生异位症的现实,分析可能还存在如遗传、环境、免疫等其他相关因素。近年我国郎景和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假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这一学说是对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的重大修正。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表现的细胞增生、浸润和复发性,使它成为难治之症.虽然现今的研究日见深入,但发病机制尚未解释清楚.在众多病因学说中,最为接受的学说是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大量研究证实,经期逆流的子宫内膜只有在免疫缺陷的基础上才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和腹腔液中多种细胞介导的免疫成分发生变化,这些免疫成分的改变降低了机体对异位子宫内膜的免疫监视、识别和破坏,并可能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免疫系统在EM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现将有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妇科难治性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治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特别是经手术治疗后仍有复发。但其研究的进展令人充满希望和信心。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验的认识以及实际对策,都有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2.
二恶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冬先  何援利 《重庆医学》2002,31(7):598-600
二恶英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物 ,具有致癌、致畸、免疫毒、生殖毒及内分泌毒性等 ,是近年西方国家的研究热点。自从 1999年在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发生二恶英污染食品事件后 ,它更是倍受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 :内异症 )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宫内壁以外的部位 ,引起痛经、性交疼痛和不孕等的一组疾病 ,发病率高达 15 %~2 0 % ,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亦为近年妇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资料表明二恶英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关系 ,现就两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介绍。1 二恶英…  相似文献   

13.
卢慧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1):1028-1030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保守性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延缓复发和提高生育率。本文就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研究近90年,病因依然成谜。EMs与月经紧密相关,月经期间子宫螺旋动脉收缩,内膜因缺血缺氧脱落,随经血逆流,在异位种植血管生成前,不可避免处于缺氧状态。近年研究表明缺氧改变细胞代谢、凋亡、增生、血管生成等各种生物学特性。本文重点阐述缺氧在EM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与生育能力。E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许多研究表明EMs与免疫因素、血管形成、内分泌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最近有关研究表明,雌激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在EMs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EMs发病机制的各种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从更新的角度了解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的研究表明,经血逆流是诱因,"黏附-侵袭-血管形成"是EM病灶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EM的发生是在位内膜的特质性决定的;免疫功能异常、多种细胞活性因子在EM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出了在位内膜学说、免疫学说及遗传学说等,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EM的发病机制。现就EM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求更新更完善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研究证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内异症 )的发生和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失调以及血管新生等因素有关 ,异位症患者血中的免疫球异常是继发于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各种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异位症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尤其是腹膜局部防御系统缺陷 ,是异位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 ,血中的单核细胞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种植和生长 ,同时腹腔中活化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则可将残留的子宫内膜细胞破坏清除。而在异位症患者 ,由于单核细胞功能的改变 ,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却可以…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症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多年来各国学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引起不孕症机制的研究概况。EMs引起不孕可能的发病机制为:①盆腔解剖结构改变与输卵管阻塞等机械性因素;②盆腔内环境的改变,腹腔液中细胞免疫的变化,包括巨噬细胞(macrophage,M)、T淋巴细胞以及腹腔液中体液免疫的变化。影响的激素主要是催乳素、雌、孕激素。③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和胚胎着床的影响。④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5):439-44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可以引起育龄期女性痛经、性交痛、不孕和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EMT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主要学说是Sampson提出的异位种植学说,其他还有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在位内膜决定论等。近些年有学者提出干细胞学说,氧化应激,上皮细胞间充质化可能在EMT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EMT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产科常见病,给育龄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内异症恶变作为内异症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发病机制及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尚有待探讨。本文就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内异症与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与卵巢癌的相关性,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起源,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信号通路等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内异症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