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445例乙肝患者血清,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HBV-DNA拷贝数。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和HBsAg阴性HBeAg阴性组(P<0.01),且HBsAg(+)、HBeAg(+)、抗HBc(+)类型中病毒载量集中在高拷贝区段,但在HBeAg阳性者中仍有部分HBV-DNA为阴性(10.9%),而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仍有25.5%。结论:HBeAg阳性是反映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但无正相关;仅依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不能很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的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2.
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方法]202例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 [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98.9%(88/89);HBsAg、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00%(6/6);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25%(9/36);HBsAb、HBeAb、HBcAb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2.5%(2/16);HBsAg、HBcAb阳性组和HBeAb、HBcAb阳性组分别5例中各有1例检出HBV-DNA;33例HBsAb阳性中仅1例HBV-DNA阳性;12例HBV血清标志物全阴的标本未检出HBV-DNA.[结论]儿童乙肝患者的多种血清标志物模式中都存在HBV-DNA复制.以HBeAg阳性者HBV-DNA复制水平最高.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HBV-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serologic marker,HBVm)及年龄、性别关系。方法 2013年9~12月对1 506例HBsAg阳性的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Vm,用速率法检测ALT、AST。结果 HBV-DNA总检出率为48.48%(730/1 506),均值为6.58×107拷贝/ml,HBeAg阳性组检出率83.52%(228/273),平均拷贝数1.78×108;HBeAg阴性组检出率40.71%(502/1 233),平均拷贝数1.15×107。HBV-DNA检出率和平均拷贝数HBeAg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P<0.01)。男性HBV-DNA检出率53.22%(438/823)高于女性42.75%(292/683)(P<0.01)。HBVDNA阳性组ALT、AST>40u/L的异常率分别是39.53%(289/731)、64.98%(475/731),均值分别是55.38、46.55u/L;HBV-DNA阴性组ALT、AST>40u/L的异常率分别是12.65%(98/775)、12.26%(95/775),均值分别是25.39、28.85u/L。ALT、AST异常率和均值HBV-DNA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各种HBVm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HBV-DNA检出率与HBVm模式、性别、年龄、以及ALT、AST异常率有关,平均拷贝数与性别、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HBV-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1478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和HBV-M,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HBeAg(+)模式下的HBV-DNA阳性率和定量值高,HBeAg(-)模式下HBV-DNA阳性率和定量值较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模式下亦可检出HBV-DNA.结论 同时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65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模式情况分组后,进行HBV 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98.3%,HBsAg、HBeAb、HBcAb阳性组阳性率77.8%,HBsAg、HBcAb阳性组阳性率83.3%;HBsAg阳性组阳性率60%;:HbeAb、HBcAb阳性组阳性率42.1%;HBsAb阳性组阳性率38.1%;全阴性组阳性率3.1%.结论 HBV D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3.1%~98.3%);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也可检出HBV DNA,甚至乙肝模式全阴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因此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唾液HBV-DNA在乙型肝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50例来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HBV感染者的唾液和血清。结果 250份标本血清中HBV—DNA为阴性的有25例(10.0%);唾液中HBV-DNA为阴性的有68例(27.2%)。血清中HBV-DNA大于10^3U/ml的有225例(90%),唾液中HBV-DNA大于10^3U/ml的有182例(72.8%)。其中大于10^3U/ml标本中,血清209例(83.6%),唾液123例(49.2%),血清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r=0.79,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和血清中含有感染性的高载量HBV—DNA,可成为传染源之一。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戴晨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34-1336,133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感染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同时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了59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以及其胎儿股静脉血的HBV-DNA的含量。结果 乙肝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和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中部分病例HBV-DNA水平仍很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与其母亲血清HBV-DNA含量有关,随着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增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 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对了解乙肝孕妇患者病毒复制和孕妇传染性的强弱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对339例临床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免疫学对比检测。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关,以HBsAg(+)、HBeAg(+)、HBcAb(+)模式患者的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7.1%,DNA平均拷贝数为4.23×10~7,其次为HBsAg(+),HBeAb(+),HBcAb(+)模式,HBV—DNA阳性检出率为33.0%,DNA平均拷贝数为2.07×10~4,均显著高于其它模式的患者。结论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性,测定血清中HBV—DNA更能直接地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为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非肝胆疾患病人乙肝标志物及模式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6-2008年所有非肝胆疾患住院病人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和资料,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外科片组和内科片组乙肝标志物总阳性率为69.3%,HBsAg阳性率为9.4%;两组中抗HBs、抗HBc检出阳性率最高(抗HBs分别为49.5%、43.6%,抗HBc分别为46.7%、49.8%)。两组病人抗HBs和抗HBc阳性率比较以及单独抗HBs和抗HBc阳性的模式百分比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院非肝胆疾患病人乙肝标志物检出率高,其中不能排除传染性的模式占20.7%,提示应做好医院内乙肝的传播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HBV核酸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将血清样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A组(HBsAg和HBeAg两项阳性)、B组(大三阳)、C组(HBsAg、HBcAb两项阳性)和D组(小三阳)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06%、88.24%、57.14%和43.33%,HBV-DNA量的对数均值分别为6.0267、5.5667、4.9639、5.1520、5.4574,各组间HBV-DNA阳性率和HBV-DNA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78份HBV-DNA阳性标本中HBsAg100.00%阳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9.34%和44.5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sAg和HBeAg两个阳性组病毒复制最活跃,HBV-DNA阳性率和HBV-DNA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别;HBeAg与HBV-DNA密切相关,但不能完全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将FQ-PCR定量检测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2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进行了2-11年(平均4.14年)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简称“小三阳”),随访终点时分别有62.1%和67.4%保持原模式不变;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小二阳”(HBsAg、抗-HBc均阳性)、“单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分别为39.3%、32.4%、8.7%、5.6%)。小三阳或小二阳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HBsAg阳转)。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1.16%、7.1%,抗-HBs、抗-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0.63%、4.8%;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P<0.01);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HBs转阳率(P<0.0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468例(19.7%),其中160例(6.7%)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HBs的自然阳转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拟出国人员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拟出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拟出国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3310份血清样本中1946份为全阴性,占检测总数58.79%;1364份为HBVM5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21%.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拟出国的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总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提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指标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的关系,了解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各种组合模式的病毒含量情况,以此估计其传染性程度,为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美国Abbott公司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和微粒子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乙型肝炎5项指标;根据结果选出常见6种组合模式,每种组合随机取样50例,共300例;并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在各种组合模式强,均能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其HBV-DNA含量明显高于乙肝表现抗原阴性的标本,其中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形式病毒含量最高(大于10^6拷贝/μl,占84%),阳性率为100%;而乙肝表现抗体阳性的组合模式,HBV-DNA阳性率较低,且含量在10^6拷贝/μl以下。结论:血清乙肝5项标志阳性者,无论何种组合模式均存在病毒复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以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125例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基因型,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包括前S1抗原)、HBV-DNA、肝功能。结果125份血清中B型58份(46.4%),C型58(46.4%),B/C混合型9份(7.2%);B型和C型在不同临床分型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程度的加重,C型比例逐渐增加;C型在病毒载量、ALT、AST水平上均高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型和B/C混合型中HBeAg与前S1抗原阳性率均高于B型(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中C基因型很可能与较为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且C型和B/C混合型可能具有较强的病毒复制能力,其防治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01年初双气囊小肠镜问世以来,此项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有关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涉及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对小肠疾病的整体检出率、小肠镜下治疗、操作并发症等。2006年8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上,小肠镜的发明者日本的山本博德有鉴于此项技术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建议将双气囊小肠镜改名为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最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43-444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各年龄组HBsAg检出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共收集3 501名来岳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人员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的结果及相关资料,并将每例5项标志物作为一种模式,对各年龄组HBsAg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501例中1 685例为全阴性,占总数48.13%;1 816例为HBV五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51.87%,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5"模式为主。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及其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规范乙肝临床报告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746例临床标本常规HBV检测,对常见模式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对罕见模式组用ELISA进行复检。结果 常见模式组占总阳性率的98%。罕见模式组经复检后,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出现了多达三种不同模式的改变。结论 对于HBV罕见模式,应综合分析,规范处理,方可发出HBV临床报告。  相似文献   

20.
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S1抗原(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相关性。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73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和HBeAg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70.6%和75.5%;PreS1的敏感性高于HBeAg,但特异性则相反;HBeAg阴性患者部分仍存在着病毒复制;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在HBV-DNA低拷贝数时PreS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结论PreS1的检测可以较好地反映HBV存在和复制的情况,PreS1作为辅助或补充指标联合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同步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