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340名患者作为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89例,冠心病140例,糖尿病128例,下肢动脉疾病87例,并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在50%-99%的患者数量为94例,其中:颈动脉狭窄在70%-99%(重度狭窄)的患者有27例,占比为7.9%。不同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不同。下肢动脉患者和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重度颈动脉狭窄。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P分别为0.009、0.012和0.018。P〈0.05。至于性别、吸烟吏、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不是导致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P分别为0.167、0.982、0.735和0.612,P〉O.05。结论使用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其中:年龄超过60岁、有冠心痛和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应该在检测中重点排查,以便及早发现并进行诊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一过性晕厥或黑噱,随着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可随时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甚至死亡,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后果。由于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及生存质量,80%以上脑梗死的病因在于颈动脉狭窄。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PTA)+支架置入术。本文对颈动脉狭窄手术及支架治疗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新燕  温昌明  朱相宙 《重庆医学》2015,(24):3426-342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0例超声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依据其年龄分布分为小于60岁组(A 组)与大于或等于60岁组(B 组),并且所有的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且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B 组中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 A 组(P <0.05)。临床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重度的颈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疾病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的观察颈动脉狭窄,老年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40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72小时后恢复正常。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Hsu  H.  -Y.  Yang  F.  -Y.  Chao  A.  -C.  王文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10-11
背景及目的: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患有脑血管疾病时常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而较少出现颅外颈动脉狭窄。该研究对中国患者中一过性单眼黑蒙(TMB)伴颈动脉损害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此方面罕有报道。方法:对105例连续的TM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及眼部检查,同时采血进行凝血功能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检测。应用超声波对颈部及颅内动脉进行检查,所有颈动脉损害均经过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或脑血管造影术证实。结果:105例患者中有36例(34.3%)存在显著的颈动脉狭窄(〉50%),其中16例(15.2%)为颅外颈动脉狭窄,17例(16.2%)为颈动脉虹吸部狭窄,3例(2.9%)为两处狭窄同时存在。无论颈动损害存在与否,患者单眼视力丧失的发病、持续时间及形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在中国TMB患者中,颈动脉虹吸部狭窄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潜在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是高病死率、高病残率的一类疾病,而缺血性卒中占其中的70%~80%。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以高达13%,无症状者为1%~2%,与狭窄粥样斑块稳定性有关。近20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学迅猛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凭借其创伤小、并发症低、康复迅速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我院对60例患者行CAN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96.7%,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3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可逆性卒中;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保护伞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概念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各类疾病居第二位,国外 NINDS (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oke )和TOAST( 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分类法均认为颅外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导致梗死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经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颈动脉狭窄伴有视网膜或脑缺血症状时,称为症状颈动脉狭窄( CAS),而尚未发生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称之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1]。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眩晕、耳鸣等脑部缺血症状。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但是在颈部或颈动脉行经之处有血管杂音。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或者心血管疾病。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赵豪  邓欢  黎彪  雷冬  季一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87-192
目前,我国脑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 所有疾病首位[1] 。研究[2] 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 患 者中有 20%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最 常见的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3] ,且颈动脉粥样硬化 性狭窄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且男性高于女 性[4] 。在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占比例最大[5] ,大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的TIA患者在早期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 险会增加 1倍[6] ,且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伴有动脉粥 样硬化的患者,在未来 5年内发生大血管事件的风险 远高于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 。  相似文献   

10.
张淼  乔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4):719-721,728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高危因素,狭窄程度与卒中的危险程度成正相关。研究显示,60岁人群中0.5%存在颈动脉狭窄,〉80岁者有10%存在颈动脉狭窄团。  相似文献   

11.
张嵘  汪青松  黄海滨 《安徽医学》2015,36(10):1236-1238
目的:比较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传统药物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因颈动脉狭窄而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行支架植入术,并在围手术期予以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调脂、控制原发病等治疗;68例纳入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 mg/ d、氯吡格雷片75 mg/ 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3个月后改为单用拜阿司匹林片治疗。临床随访24个月。结果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中,2例(3.77%)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反射,血压下降及心律减慢;1例(1.88%)患者因术后过早患肢活动出现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血管痉挛,术后均无服用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随访24个月,支架植入术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0、1.88%、1.88%、0;1例(1.88%)患者术前因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而未植入支架侧病变血管出现新发脑梗死。药物组对治疗药物均耐受,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倾向,随访期间出现TIA 8例(11.76%)、缺血性卒中5例(7.35%)、新发脑梗死4例(5.88%)。结论与单纯药物组治疗对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可靠,短期效果明显,能更好地预防颈动脉 TIA与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2.
李勍  朱沂 《新疆医学》2007,37(2):103-106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已明确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这种危险性随着动脉狭窄的程度增加而增加。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已证实有症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70%)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可获益。  相似文献   

13.
杨敏  邹英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2):69-70,78
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20%~30%的脑卒中病例与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2例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使用彩色多普勒多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引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相比,60岁组吸烟、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比例显著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108例,占31.58%,颈动脉狭窄患者≥70%34例,占9.9%,狭窄程度50%-69%74例,21.64%;引起劲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为年龄60岁(OR=2.176,P=0.012)、冠心病(OR=2.324,P=0.027)及下肢动脉疾病(OR=2.210,P=0.013)。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对筛查颈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颈动脉狭窄均经DSA确诊,狭窄部位均位于颈总动脉或者颈内动脉起始段,其中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5例,合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例,合并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结果13例患者中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4枚。颈动脉狭窄率由术前的(82±8)%降至术后的(12±6)%。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发生。术后79 h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例,术后随访3~120个月,平均(50±1.5)个月,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无支架断裂和移位。结论 CAS治疗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病因主要为动脉硬化和多发性大动脉炎。50年代初至今,对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已初步达成共识,即进行有效的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但是,手术的指征、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仍有许多分歧。本文总结了我院12例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此做一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1998年我科共收治颈动脉狭窄性疾病12例,其中颈动脉硬化性狭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2~72岁,狭窄部位在颈总动脉分叉部5例,起始部1例;双侧4例,左、右侧各1例。狭窄程度均大于70%,狭窄长度…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在美国占第三位。美国每年有75万人患脑卒中,包括治疗费用和因丧失劳动能力所造成的损失估计达450亿美元。缺血性卒中占据了脑卒中所导致的致残和死亡原因的80%以上。至少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导致。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北美有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研究(ACAS)等几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对于重度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来说,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本文着重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研究,概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