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熊敏  陈静  汪燕  万雅璐  杨露 《北京医学》2013,35(9):804-805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比较广泛,侵人人体后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形成病灶,再通过血流传播到全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全身感染.目前,随着免疫低下疾病越来越多,广谱抗生素的不规则使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总结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脑膜炎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隐球菌直接侵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病临床上常易误诊,本就我院1998年-2003年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首发症状表观为口角歪斜1例,咳嗽、咳痰1例,头昏、双下肢震颤1例,其余6例均表现有头痛,其中2例出现呕吐,3例出现发热9例患者中7例误诊(77.8%),3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1例误诊为面神经炎、脑干肿瘤,1例误诊为枕神经痛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颅脑CT和MRI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多次脑脊液查找隐球菌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詹学  朱朝敏  李奇志 《重庆医学》2005,34(2):179-181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有14例院外误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以发热和颅内高压为主要特点,发病年龄有小龄化趋势,误诊率极高,反复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大成第二医院魏殿军隐球菌性脑膜炎系由新型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此病罕见,脑脊液一般检查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它脑膜炎而耽误治疗。本例即一例由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而致治疗失败死亡病例。临床资料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方法: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墨汁染色镜检,查找新型隐球菌,结果: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均镜检到新型隐球菌,而对照组未镜检出1例阳性,结论:因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很相似,实验室几乎均未将墨汁染色镜检新型隐球菌作为脑脊液的常规检测项目,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往往不能及时确定而被误诊,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墨汁染色镜检,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墨汁染色镜检新型隐球菌作为脑脊液的常规检测项目而日常开展。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系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脑及脑膜的弥漫性炎症.该病为少见病,但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系统性红班狼疮(SL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的患者,部分有鸽类接触史,通常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偶有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很差.我院1996~2003年共收治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由基层医院转入,无一例首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由于基层医院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实验检查条件有限等,导致该病的误诊、误治.现简要讨论其诊治及其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诊断与治疗均较困难.作者报告10例隐脑,初诊时5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1例误诊为左脑占位性病变。2例病情危重患者入院第3天死亡,1例自动出院。7例单用二性霉素B(AMB)或联合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9,31(10):1486-148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发热,热型不规则,头痛28例,恶心呕吐29例。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30例,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新型隐球菌均阳性;体重减轻29例。经抗真菌治疗,好转14例,死亡16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鉴别。一旦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12例为单纯脑膜炎,12例为脑膜脑炎.头痛23例,发热2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5例,肌力下降7例,听力下降2例.颅内压升高19例.14例治愈或明显好转,7例无明显改善,3例死亡.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情况 ,对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住院的 6 7例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误诊 40例 ,占同期住院总数的 5 9.7%。提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 ,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和实验室对病原菌检测水平不高是误诊的主要因素 ,临床症状不典型也是误诊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传染科(广州510630)赵志新,崇雨田,梁欣,谢俊强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分类号R511.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深部真菌病,起病多较缓慢,病程长。脑床表现复杂。早期表现无特征性。易误诊为其它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机体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997~2003年,我院误诊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和头颅CT或MRI特点.结果 隐脑颅内压(360.0±51.7)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3±0.9)mmol/L,PCR-TB阳性率0%,抗结核抗体阳性率15.3%,与结脑颅内压(259.5±91.6)mmH20,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1±0.9)mmol/L,PCR-TB阳性率56.6%,抗结核抗体阳性率5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在临床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氯化物和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并行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黄中坚  李育英 《海南医学》2010,21(13):65-66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原因,以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原学检查均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全面询问病史,细致观察和体格检查,及时合理开展相关辅助检查,充分认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点,不断提高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才能减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娇  肖农 《重庆医学》2008,37(24):2824-2825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结果 院外误诊15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13例;治愈、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以发热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点,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方润权  蓝瑞琼 《右江医学》2002,30(2):110-111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 :报道 1例经病理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怎样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酷似结核 ,5次腰穿未找到隐球菌 ,按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 ,死亡前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反复多次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孙海晨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26-1627
过去的20年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增多,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台湾的Hung等[1]报告了罹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10例为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为细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是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病情重,死亡率高,易误诊。笔者就我院近期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50岁,2014年3月3日开始无诱因出现双颞侧头痛,针刺样,疼痛症状持续,咳黄痰,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8.3℃,恶心、呕吐3次,均为胃容物。起病期间患者一直按上呼吸道感染自行治疗,病情无好转。3月13日收入我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樊金莲 《华夏医学》2006,19(2):247-24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例,好转17例,5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2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漏诊,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