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川崎病(KD)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与比较KD组(70例)及健康对照组(26例)血cTnI含量;并对KD组中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无冠状动脉病变两组患儿cTnI早期含量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结果:①KD组血清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01)。②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KD组患儿早期cTnI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KD组,两者差异显著(P〈0.001)。结论:cTnI是一项诊断KD患儿急性心肌损伤的有价值的方法,并可为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减少心血管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患儿血浆中抗β2糖蛋白1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KD患儿血浆中抗β2GP1抗体水平,并与正常儿童组对照.结果 20例KD患儿,临床诊断时间平均9.8 d,冠状动脉扩张(CAD)发生率60%(12/20),冠状动脉瘤(CAA)发生率25%(5/20).抗β2GP1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75%(15/20),抗β2GP1抗体水平用A492值表示为0.909±0.310,正常对照组A492值为0.351±0.15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566,P<0.001).12例CAD患儿A492为1.119±0.1,8例无CAD患儿A492为0.593±0.2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04,P<0.05).结论 KD患儿血浆中存在高水平的抗β2GP1抗体,并发冠脉损伤的KD患儿抗β2G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冠脉损伤的患儿.提示抗β2GP1抗体是KD冠状动脉损伤的一种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川崎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多种病毒抗体IgM。结果 :96例川崎病患儿血清抗CV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 4 2 86 % ,关联强度OR =6 .75 ,95 %可信区间 (CI)为 3.14~ 14 5 2 ,明显高于抗其他病毒IgM抗体阳性率 ;川崎病患儿抗CVBIgM抗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同期住院的非感染组抗CVBIgM抗体阳性率 10 % (X2=7.0 6 ,P <0 0 0 0 1)。结论 :川崎病与CVB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中性粒细胞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ANCA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脉情况。随机选取20例普通发热患儿和15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分别作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K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KD组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下降(P〈0.01),但仍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组血清ANCA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P〈0.01),CAL组血清ANCA与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O)内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参与了KD血管炎及其冠脉损害的发生。血清ANCA可作为KD,尤其是不完全K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ANCA水平异常增高对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ⅡF),对36例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清进行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检测,结果显示:36例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为5.56%,均为核周型(P-ANCA).AECA的阳性率为63.9%.其中IgG-ANCA阳性率为50%,IgM-AECA阳性率为13.9%.通过对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清ANCA和AECA的检测,提示ANCA作为结节性红斑的辅助诊断指标意义不大,而对AECA的测定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种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联合检测对SLE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小血管及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发于年轻女性、疾病多呈渐进性,病程中往往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其明显特征是产生针对核成分的自身抗体,如dsDNA、ANA,Sm,SSA,SSB,ulRnp、自身抗体在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能与许多自身成分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在局部激活补体系统,并吸引中性粒细胞浸润,造成局部组织的炎症损伤。通过对102例SLE患者血清IgG、IgA、IgM、C3、C4、ANA、ds-DNA,可提取核抗原ENA进行同步检测,并与33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观察上述指标在SLE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内皮素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血清内皮素的测定采用放免法,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患儿冠状动脉的病变。结果:川崎病患儿血清内皮素为(73.19±21.0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46.83±10.75)ng/L;其中伴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清ET水平(83.20±11.97)ng/L显著高于不伴冠状动脉病变患儿(65.21±13.59)ng/L。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病机制,血清内皮素可反映川崎病血管受累的严重程度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清IL-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儿42例(KD组),其中包含10例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患儿;另选健康体检儿童32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对照组血清中IL-9和IgE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KD急性期患儿血清IL-9、CRP、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KD患儿及对照组(均P<0.05);缓解期KD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患儿血清IL-9水平与CRP、IgE水平呈正相关(r=0.725、0.750,均P<0.01)。KD伴有CAL患儿IL-9水平与不伴有CAL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KD的早期发病过程,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血管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设备同人154例以及正常血压对照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人工合成AT1受体,α1-受体胞外第二环多肽片段为抗原,ELISA法检测入选病人及对照组血清中的抗AT1受体,α1-受体抗体等抗血管自身抗体,分析抗血管抗体在不同高血压亚组中的差异及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抗体阳性病人在重度及难治性高血压组明显高于一般高血压病人和正常对照组,结论: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尤其是重度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检测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有助于高血压的诊断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川崎病患儿45例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3、4周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45例健康儿童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时间所测值及有无冠状动脉异常者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D患儿PLT升高,第2、3周最高,第4周下降,差异显著(P<0.001).MPV、PDW、P-LCR第1周最大,以后迅速变小,差异显著(P<0.001).冠状动脉异常患儿急性期MPV及最高PLT值较冠状动脉无异常患儿之值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PLT与PDW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KD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儿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总结75例KD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具备主要表现6项者42例(56%),5项23例(30.7%),4项7例(9.33%),3项2例(2.67%),2项1例(1.33%)。某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淋巴结肿大为化脓性,皮疹结痂,可有脱指甲表现,病程中可一直无手足末端脱皮。另外发现惊厥、脑膜炎、胆囊炎、脊髓炎等各1例。7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47例(66.2%)冠状动脉有改变,其中冠状动脉扩张30例(42.3%),冠状动脉瘤17例(23.9%),其中巨大瘤2例。结论: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某些主要表现可有例外,冠状动脉扩张较常见。 相似文献
13.
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在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意义及其在KD临床诊断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和住院病人KD及IKD患儿各10例(Ⅰ组、Ⅱ组),并随机选取1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Ⅲ组)。3组均于入院当日或接受相关治疗12~24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Ⅰ组KD、Ⅱ组IKD患儿急性期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浆BNP、WBC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BNP与ESR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BNP水平与CRP及cTn I水平成正相关;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Ⅰ组、Ⅱ组急性期LVEF在恢复期有所升高(P<0.05),且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而血浆BNP与CI、LVDd及E/A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BNP在KD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诊断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我科近6年(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6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KD近3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患儿人数是前3年(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患儿人数的1.72倍(43/25),68例中男女比例为1.96:1(45/23),5岁以下患儿发病占94.1%(64/68),非典型KD占32.4%(22/68)。典型KD组和非典型KD组在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冠状动脉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与非典型KD组在皮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脱屑与硬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发病中非典型表现发生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容易误诊,尽早做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诊断K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初始治疗前,Kobayashi评分体系预测中国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能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KD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应用Kobayashi评分体系对所有患儿评分,用χ2检验分析各评分参数及依危险程度分组后的CAL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分析该评分体系的能效。结果 CAL组43例,NCAL组70例,根据该评分体系分为低危组80例、高危组3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AST)≥100U/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反应蛋白(CRP)≥100mg/L、年龄≤1岁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Kobayashi评分高危组的CAL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均P<0.05);该评分体系的灵敏度为0.56、特异度为0.87、符合率Kappa值为0.50。结论 Kobayashi评分体系的7个参数中AST≥100U/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80%、CRP≥100mg/L、年龄≤1岁被证明是中国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该评分体系虽然可以预测中国KD患儿是否并发CAL,但能效不高。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患儿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川崎病患儿在发病急性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做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并在1个月内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将有冠状动脉损伤的作为观察组,无冠状动脉损伤的作为对照组,并将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8例患儿中有74%(28/38)出现了心电图改变。有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100%(16/16),其中明显心律失常占该组的50%(8/16);无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22例中,有心电图改变的为12例,占该组的55%(12/22),均为轻度心律失常。有冠状动脉损伤组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在心电图异常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5)χ2=9.867)。结论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常有心电图改变,而且有冠状动脉损伤者发生率较高,有明显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d~JLJil崎病的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诊断收治的JlI崎病误诊患儿共5例。结果首诊误诊率达51.6%,误诊原因除各种不典型症状外,还可因该病伴随的非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而误诊。结论临床工作中遇到持续发热5d以上的病例,要提高对川崎病的警惕性,积极寻找相关的指标,并结合相关检查尽快确诊,减少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KD的临床特征、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109例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09例KD中典型78例,不典型31例.平均发病年龄3.3岁.所有患者治愈出院,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1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6岁以下是KD好发年龄段并以男孩居多,不典型KD高,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于不典型病例;典型与不典型KD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无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peptide ,NT-pro BNP)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浆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通过测定25例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NT-pro BNP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cTnI)水平,检查超声心动图,对照同期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析其变化及意义。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 BNP、CRP及cTnI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均降低;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组(Coronary artery lesion ,CAL )血浆NT-pro BNP水平较非冠状动脉损伤组(Nocoronary artery lesion ,NCAL)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水平对诊断KD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急性期增高可能与心肌损伤及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52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TNF-α细胞因子,并与50例同龄健康儿童组比较.结果:急性期KD患儿IFN-γ、TNF-α、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CD8值显著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8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CD4、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KD患儿的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