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WI和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9例(26.5%)DWI异常,且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23例(67.6%)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P=0.003);综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称超声)检测判定责任血管病变:正常-轻度狭窄21例(61.8%),中重度狭窄13例(38.2%)。责任血管病变程度与PWI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相似文献   

2.
梯度回波T2*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的梯度回波T2^*成像(GRE-T2^*WI)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SAH患者进行CT和MRI的比较分析,MRI常规使用T1WI、T2WI、FLAIR和GRE-T2^*WI.结果(1)急性期SAH患者,48 h内MRI检查FLAIR和GRE-T2^* WI均可见异常信号,而T1WI、T2WI检出率分别为66.6%和50.0%;(2)亚急性期(发病7~20 d),CT已为阴性,MRI的T1WI、T2WI和FLAIR均不敏感(检出率为0~25.0%),GRE-T2^* WI仍可见信号丢失;(3)不典型SAH,腰穿显示阳性结果,CT和MRI的FLAIR序列均为阴性,GRE-T2^*WI可有阳性发现.结论MRI可应用于急性和亚急性SAH的诊断,其中GRE-T2^* WI是诊断SAH最敏感的序列,且对亚急性期和不典型SAH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灌注及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估磁共振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导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4例急性 (≤ 6h)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WI、PWI扫描 ,DWI及PWI的不匹配区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半暗带是否存在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结果 脑梗死患者 33例 ,其中 2 3例 (52 3 % )有明显半暗带存在 (PWI >DWI) ;1 0例 (2 2 7% )无明显半暗带 (PWI=DWI)。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者 1 1例 (2 5 0 % )。结论 PWI及DWI对照研究有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半暗带 ,指导溶栓治疗 ;临床表现结合DWI有助于除外TIA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BCD~2评分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和30 d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47例TIA患者发病后72 h内分别行ABCD~2评分联合头部DWI和PWI检查,随访发病后7 d和30 d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247例TIA患者中,7 d和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1例(8.5%)和27例(14.8%);ABCD~2危险度分层7 d和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均P0.05);DWI和PWI阳性且ABCD~2≥4分组显著高于DWI、PWI阴性组且ABCD~24分(均P0.05);DWI和PWI阳性组与DWI和PWI阴性组在各ABCD~2评分因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BCD~2评分中高危、DWI阳性和PWI阳性为TIA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CD~2联合DWI和PWI评分对预测TIA后7 d和30 d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PWI/DWI)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给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巴曲酶降纤治疗,在治疗前予以MR PWI及DWI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评定疗效.比较PWI/DWI不同匹配患者治疗前后的N...  相似文献   

6.
3.0T MRI诊断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MRI不同扫描序列检出高血压性脑微出血(CMBs)的能力。方法对215例高血压患者行颅脑常规MRI和梯度回波T2^*加权(GRE T2^*-WI)扫描,并对其中的21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检出CMBs的差异,以及分析CMBs在GRE T2^*-WI上的分布。结果215例患者中,GRE T2^*-WI检出的CMBs最多(112例,961个CMBs),其次为T2WI、DWI、T2 Flair和T1WI。在GRE T2^*-WI上,脑不同部位CMBs的分布不同,以皮质-皮质下区最多,小脑最少。21例行SWI的患者中,SWI检出267个CMBs。结论在MRI检出高血压患者CMBs方面,GRE T2^*-WI序列应作为首选,SWI是检出CMBs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弥散成像(DWI)、血流灌注成像(PWI)磁共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DWI、PWI诊断急性脑缺血,并与常规MRI结果比较。结果经MRI检查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2例。其中发病后90分钟至6小时检查者11例,其CT及常规MRI未见异常,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DWI、PWI正常;其余8例脑梗死患者经DWI、PWI检查,均发现相对应的病灶,且6例灌注减低体积(PWIv)>弥散异常体积(DWIv),2例PWIv=DWIv。起病在6-12小时5例,4例行PWI检查,3例PWIv>DWIv,1例PWIv=DWIv。起病在12-48小时6例,2例行PWI检查,PWIv=DWIv。8例陈旧病灶在DWI上表现为低信号,所有新病灶在DWI上均为高信号。结论DWI、PWI可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并可帮助了解缺血半暗带。T2加权像和DWI结合可以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4例、6-24h14例、1-7d8例)进行常规MRI(T,flair,T2WI,T2flair)检查以及DWI检查,并由计算机算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发病<6h的4例患者常规MRI未见异常;DWI均出现高信号;ADC均为低信号.发病6h-7d的22例患者MRI T2 WI均为高/稍高信号,T1 flair均为低/稍低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均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在超早期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确定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均应用1.5T超导MR成像设备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60例均证实为脑梗死。(1)13例超急性期(发病后6h以内),其中2~3h3例;常规MRI:T1WI无异常信号,T2WI1例无异常改变。DWI已显示明显高信号。(2)急性期(发病后6~72h)33例,T1WI26例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33例DWI均为高信号。(3)14例亚急性期(发病后4~10d),T1WI均为低信号,T2WI、DWI均为高信号。结论DWI在急性期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以内),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常规MRI扫描,DWI诊断脑梗死及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从而为科学地指导临床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并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健康老年人与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名健康老年人、32例脑出血、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32例多发腔隙性梗死、6例脑栓塞和8例动脉硬化性脑病)行常规MRI和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检查,了解微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GRE—T2^*WI脑出血组、多发腔隙性梗死组和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7.5%、28.1%和25.0%,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的6.6%(P〈0.05);微出血出血灶数目也明显高于健康组。38.0%的微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其次在丘脑区域(25.2%)、皮质下白质区域(14.5%)和脑干(13.8%),小脑部位(8.4%)微出血相对较少。结论GRE—T2^*WI检查可以发现常规MR/不能发现的脑微出血,并提示微小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演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灌注成像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IP存在的范围和时间规律。方法:对72例发病时间在1~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确定IP的范围,计算梗死中心区、IP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和rADC值并加以比较。结果:26例发病时间〈6h的患者PWI显示存在低灌注区者,其中PWI〉DWI者21例,30例发病时间在6~24h的患者PWI显示存在低灌注区者,其中PWI〉DWI者2例;PWI〉DWI者病灶中心ADC值与IP区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IP区ADC值与其对侧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和PWI结合能灵敏的判断IP的存在,IP存在的时间窗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DWI在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卒中样起病,发病时间在6h以内,因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行头部MRI检查,按文献Schellinger描述的超急性期脑出血MRI特征初步诊断脑出血,并随即行头部CT证实。10例患者均进行DWI、ADC图和常规MRI扫描,测算不同序列血肿体积,并与头部CT进行比较。结果:10例MRI初步诊断脑出血的患者均经CT确诊为脑出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超急性期脑出血血肿DWI的特征性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磁共振T2WI?DWI和ADC图显示血肿体积均大于CT,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1WI与CT的血肿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新定义TIA的临床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MRI,DWI)异常改变的关系,进一步探讨TIA新定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6年4月-2007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完成MRI检查,前瞻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并分析临床特征与DWI异常的关系。结果共76例TIA患者入选,其中33例(43%)患者DWI异常(阳性);22例症状持续≥1h的患者中有19例DWI阳性(86%);症状持续≥1h、有失语、运动障碍的患者DWI阳性率高(P〈0.05);33例DWI阳性的患者中22例常规MRI也发现相关病灶,但8例是经回顾分析才发现。结论将近一半的TIA患者DWI有急性缺血性病灶;症状持续≥1h、失语和运动障碍与DWI异常有关;新定义有助于TIA的早期评估和治疗,但其部分受限于对影像学检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区域TIA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TIA进行解剖性定位,评价磁共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2例TIA患者,在发作1.5h~7d内行头部MRI、DWI、MRA检查,对DWI图像上的高信号与T2WI像、MRA、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例DWI正常,但MRA颅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病变血管与临床症状相一致。12例DWI正常,MRA仅轻度狭窄或正常。3例DWI有高信号,T2WI无相应病灶为超早期脑梗死,其中MRA1例动脉硬化样改变,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病灶与体征相符。15例DWI有高信号、T2WI有相应病灶,2例为早期脑梗死、1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MRA8例颅内大血管轻到中度狭窄,2例严重狭窄。MRI显示20例(62.5%)存在多发陈旧腔隙性梗死灶。对于TIA患者发作时MRA相应病变进行χ2四格表精确检验,DWI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MRA大血管病变是TIA预后形成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TIA患者行MRI、DWI、MRA检查,能及时发现超早期脑梗死,还能对新发腔隙性脑梗死准确定位,科学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MRA可提供1.2级大血管的供血状态,指导后续的2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定量评价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7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磁共振影像,对T1WI、T2WI、DWI及SWI序列在病灶检出数目、病灶面积方面进行测量。结果 T1WI检出病灶共31个,T2WI检出病灶35个,DWI检出病灶46个,SWI检出病灶106个。单个病灶最大面积:T1WI平均(0.80±0.38)cm^2,T2WI平均(0.96±0.43)cm^2,DWI平均(1.14±0.56)cm^2,SWI平均(1.43±0.61)cm^2。结果显示:SWI较T1WI、T2WI、DWI序列病灶检出数目多。在病灶面积显示方面,SWI序列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且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SWI序列在检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范围和数目方面明显优于T1WI、T2WI、DWI序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MR技术作对比。评价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5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患者行D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LAIR及3DTOF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在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低于对侧相应的区域。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灶的ADC值显著下降,rADC值也明显下降。平均下降约59.12%。而在慢性期ADC值明显升高,甚至较正常组织还高,平均升高达20.3%。结论 DWI对6h症状起病的急性卒中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MRI,DWI可以在超急期发现缺血病灶,早于常规T2WI及FLAR序列图像。DW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评价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型猪脑缺血模型,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进行评价。方法:6月龄小型猪14头采用双侧咽升动脉气囊阻断法制作脑缺血模型,于阻断前、阻断期及再灌注0.5h、2h分别给予DSA、DWI、PWI和MRI评价。结果:阻断期DSA可见双侧咽升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流阻断,再灌后0.5h及2h双侧咽升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供恢复;阻断前DWI、PWI均未见异常,阻断期及再灌注各时间点DWI、PWI发现异常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达峰时间(rTTP)延迟;T1WI和T2WI在阻断前、阻断期和再灌后各时间点均未发现异常信号。结论:通过磁共振影像学评价证明双侧咽升动脉气囊阻断法制作小型猪脑缺血模型是稳定的、可重复的,此方法可造成程度较为一致的小型猪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以卒中样发病6h以内、临床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T2WI扫描,测定梗死灶和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的ADC值。结果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者,诊断为脑梗死阳性,共15例,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超急性脑梗死;阴性2例,其最终临床诊断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和ADC图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比常规T。wI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DWI和ADC图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陈腔隙性脑白质梗死的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比较两种梗死的病灶与脑白质、病灶与脑脊液对比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DWI在鉴别新陈腔隙性脑白质梗死方面的作用。方法急性期腔隙性脑白质梗死患者27例,选择43例陈旧腔隙性脑白质梗死患者作对照。测量病灶、正常脑白质、脑脊液信号强度,计算病灶与脑白质、病灶与脑脊液的对比度。测量病灶、正常脑组织、脑脊液的ADC值并比较。结果(1)急性脑白质腔隙性梗死DWI呈高信号,ADC图呈等或低信号。DWI的病灶与脑白质、病灶与脑脊液对比度均优于T2WI。(2)陈旧脑白质腔隙性梗死DWI呈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DWI的病灶与脑白质对比度不如T2WI。(3)DWI图像上,急性腔隙性脑白质梗死病灶与脑白质、病灶与脑脊液对比度明显高于陈旧病灶,ADC则明显低于陈旧病灶,有助于区分新陈腔隙性梗死。结论DWI的检查时间短,诊断和鉴别意义大,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将DWI作为急性卒中样发作患者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兔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的特点,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兔30只,制作大脑中动脉急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6 h采用Purdy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行MRI DWI和PWI检查,计算DWI高信号区和PWI的脑血流量图(CBF)低灌注区的体积,分析异常信号区体积与神经缺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缺血兔的CBF低灌注区体积为(91.89±51.31)mm3,DWI高信号区体积为(70.90±43.77)mm3,CBF低灌注区体积大于DWI高信号区,CBF-DWI不匹配区体积为(21.99±16.29)mm3。DWI高信号区和CBF图低灌注区体积均与神经缺损评分呈正相关,CBF-DWI不匹配区体积与神经缺损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WI高信号区与PWI的CBF低灌注区的体积能够反映急性脑缺血兔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