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小节171腰椎椎板节段丌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5年中青年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责任节段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6个月复查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估。结果根据JOA评分(术前评分平均为5.8分,术后6月复查时为14.6分)及骨科学会术后疗效随防标准,优良率为85.4%,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改善满意,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人工髓核置换手术、单侧半椎板减压手术、微创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手术及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腰椎(JOA)评分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30个月,优11例,良5例,中3例,差1例,总有效率9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VAS腰痛评分和腿痛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提高。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表现为腰腿疼痛、腰部僵硬、下肢放射痛等,应当及时采用CT或MRI进行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方法配合经皮内镜后方入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ectomy,PPE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室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0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收入住院的35例患者,均行经皮内镜后方入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围手术期行局部电针、推拿、手指点穴等中医外治方法。观察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3月、6月,JOA、VAS评分及末次随访Williams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术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术前、术后1天、3个月及6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5.98±0.72)分、(11.59±0.46)分、(13.24±0.11)分、(13.59±0.32)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02±0.24)分、(2.84±0.48)分、(1.32±0.13)分、(1.25±0.13)分;末次随访Williams疗效评价,其中32例优,3例良,0例可,0例差。无一患者脊髓神经损伤。结论:中医外治配合经皮内镜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的中医外治能提高治疗疗效,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TESSYS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82例,行TESSYS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及椎间孔成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X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术前术后下肢放射痛VSA评分、腰背痛ODI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现不可恢复性神经损伤,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术后下肢放射痛无缓解3例。术后下肢放射痛VSA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期间下肢放射痛VSA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92%。结论 TESSYS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及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中短期疗效满意,该术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患36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及减压术,观察其VAS评分变化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VAS评分为5.69±0.45分,术后1周降至1.10±0.65分,术后6个月降至0.58±0.35分,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患者术后恢复优22例,良7例,优良率为80.56%。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郑州市骨科医院确诊从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保守治疗无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两组,对照组24例仅做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24例利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对比不同手术方法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的外周血肌酸激酶(CK)值、术末的椎旁肌肉组织内CK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纤维环成形术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Quadrant微创手术系统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42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后路手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微创组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术中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腰痛和腿痛的疼痛目测评分(VAS)。结果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组(P均0.05);而2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前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Quadrant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对机体损伤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方法:搜集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0 d、90 d的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手术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更为突出,术后康复效果佳,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间盘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PTED组37例和PTED+椎间盘丸组45例。2组术前术后基础治疗相同,PTED+椎间盘丸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椎间盘丸,服用6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术后2年下腰痛JOA评分(29分法)情况,术后2年运用Mac 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PTED组33例和PTED+椎间盘丸组40例获得随访,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1 d和术后1年,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年,PTED+椎间盘丸组JOA评分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PTED组(P均<0.05)。结论椎间盘丸联合PT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远期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VAS疼痛评分、JOA评分及Macnab评分,而后将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估其疗效。结果 2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2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5);2组术前Macnab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3.33%(治疗组)和60.00%(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能使患者后期疗效更加显著。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