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GRE-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采取磁共振扫描,行T1WI、T2WI、FLAIR以及GRE-T2WI联合DWI序列成像扫描,对比各个序列成像的敏感性,并分析各序列检出病灶数量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GRE-T2WI联合DWI序列成像病灶检出数量高于其他序列,P0.05;GRE-T2WI序列对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P0.05;DWI序列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P0.05。结论:GRE-T2WI联合DWI序列成像有利于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灶检出率,能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磁共振检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磁敏感加权成像术(SWI)应用于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接诊的32例DA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回顾分析其磁共振资料,对比各序列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与阳性检出率,总结其分布区域与信号特点。结果32例患者检查结果发现DAI病灶以脑白质、皮髓交界与基底节区、胼胝体、小脑及脑干等为主要分布区域;各序列间出血性DAI病灶检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SWI560个、FLAIR363个、T2WI214个、T1WI190个;SWI对DAI病灶的检出率为100%,明显较FLAIR(64.8%)、T2WI(38.2%)、T1WI(33.9%)增高(P均〈0.01)。结论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敏感性明显高出其他序列,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显现出患者成像的病灶情况,为临床早期确诊该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常规MRI不同序列与DWI在DAI诊断和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诊断为DAI的患者行常规SE-T1WI、FSE-T2WI、FLAIR-T2WI、平面回波弥散加权(DWI)成像和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2WI/FFE扫描,比较各系列脑内病变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34例患者总计检出246个病灶,其中出血性病灶89个。在DWI上检出182个病灶,包括高信号病灶161个;15个高信号灶和21个低信号灶为出血性病灶。67.1%的高信号病灶ADC值降低,21.2%的ADC值增高,11.7%的ADC值正常;12.6%病灶在其它序列上未能检出。FLAIR-T2WI检出153个病灶,FSE-T2WI检出131个病灶;T2WI/FFE检出112个病灶,89个为出血灶;其中53个在其它序列上未显示。对DAI病灶以DWI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FLAIR-T2WI。对出血性病灶以T2WI/FFE为最高,但该序列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很低,与其它3个序列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DAI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WI检出DAI病灶的总敏感性最高,T2WI/FFE在检出出血性DAI病灶上具有优势。DWI、FLAIR/FSE-T2WI和T2WI/FFE结合应用能够较全面的对DAI作出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斌  徐志锋  朱彬 《磁共振成像》2016,7(10):759-76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优势。材料与方法 23例脑外伤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DAI患者3 d内行3.0 T 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l、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IAIR)和SWI,分析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性,分析SWI技术指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相关性。结果 DAI病灶主要分布于脑灰白质交界区和白质深部。常规Tl WI、T2WI、FLAIR和SWI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3.8%、32.2%、46.5%和83.8%,而微小出血灶检出数目分别为31、68、103、326;SWI与T1WI、T2WI和FLAIR在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SWI显示的出血性病灶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76)。结论与传统序列比较,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且能很好地反映病情,为DAI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MRI不同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出现脑炎早期临床表现的患儿行轴位常规序列(T2WI、T1WI)和T2FLAIR、DWI序列扫描,其中56例有MRI阳性表现,56例中30例首次MRI检查后分别于第2周(13例)、第3周(17例)行MRI复查,扫描序列同上。比较4种成像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病变的检出率。结果:56例患儿显示病灶共147个,病灶多为对称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的片状、斑点状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于T2FLAIR或DWI序列上显示更清楚。T1WI显示病灶50个(50/147),T2WI显示病灶65个(65/147),T2FLAIR显示病灶120个(120/147),DWI显示病灶109个(109/147)。DWI和T2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P<0.05;T2FLAIR与DWI、T1WI与T2WI相比,P>0.05。30例复查病例显示病灶共73个,T1WI显示病灶55个(55/73),T2WI显示病灶57个(57/73),T2FLAIR显示病灶68个(68/73),DWI显示病灶15个(15/73)。T2FLAIR与DWI相比,P<0.05;DWI分别与T1WI、T2WI相比,P<0.05;T2WI与T2FLAIR、T1WI与T2WI相比,P>0.05。结论:T2FLAIR、DWI序列相结合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恢复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DWI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检查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DAI患者52例,均采取MRI常规平扫与SWI扫描,于患者入院后测定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统计各种MR序列检查出DAI的病灶数量并比较T2-FFE序列同SWI序列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分析SWI序列检出病灶数目、总体积同GCS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DAI的出血性病灶于MR常规序列常呈等信号或低信号,SWI呈低信号;较大病变周围存在环样水肿带,T2-FFE序列、FLAIR序列、T2WI呈高信号,T1WI低信号,病灶大小不等、形态欠规则。SWI序列共检查出672个病灶,高于各MR常规序列;SWI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明显高于T2-FF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查出病灶数目、病灶总体积同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可检查出更多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且检出病灶数目、体积同GCS评分具有明显负相关,可将其应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CT为阴性而临床可疑为DAI的患者在外伤后3 d内常规在3.0T磁共振行SWI和常规序列T1WI、T2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比较它们对DAI的检出率和检出病灶数目,评价SWI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SWI可清楚显示27例DAI的颅内异常小出血灶,检出率达79.41%,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对DAI检出率分别为20.5%、26.47%和41.17%;SWI、T1WI、T2WI、FLAIR各序列检出微小出血量分别为261、39、61、89,SWI与T1WI、T2WI和FLAIR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检出更多、更小病灶,且病灶显示更加清晰,在临床上可疑为DAI的患者应尽早行SWI序列扫描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失(DAI)的MRI表现,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MRI图像,比较病灶在各序列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及分布部位.结果 T1WI序列显示率较低,其次为T2WI序列,显示者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序列敏感性较高,显示者为片状、斑片状高信号,病灶越小显示越不敏感,SWI序列显示病灶更多、更敏感,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上脚等,呈散在针尖状、小片状或片状显著低信号.结论 相比常规MR序列,SWI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更高,可为DAI作出准确诊断,对临床怀疑为DAI患者,SWI序列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相关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DAI并行MRI检查的24例患者,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比较DAI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24例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常规序列检出DAI病灶37个,T1WI、T2WI序列病灶呈点状或小结节状,信号表现多样。SWI序列检出DAI病灶179个,病灶呈斑点状、串珠状或线条状明显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18例未累及脑中线结构,6例累及脑中线结构。24例中GCS评分轻度(13~15分)13例,中度(9~12分)6例,重度(3~8分)5例;治愈9例,好转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 DAI病灶数目多、分布广泛或累及脑中线结构者,GCS评分低,二者均有明显相关性。SWI对DAI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内微小出血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5 T MRI常用检查序列:常规T2WI、DWI、动态增强扫描(DCE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由2名研究者分析23例FLLs患者肝脏T2WI、DWI和DCEI图像,按Couinaud八段分法分别记录所有检出的病灶并测量其直径,将结果与"标准诊断"对照,计算单独应用T2WI、DWI和DCEI,以及DCEI联合DWI四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对所有检出的病灶按5分法对其良恶性进行评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和SA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WI、DWI、DCEI三种方法检出率两两比较,DWI序列对直径≤5 mm病灶检出率较T2WI低(P=0.004),其余三种检查方法的各项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CEI联合DWI的各项检出率均为100%,总检出率均较T2WI、DWI和DCEI序列单独应用时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对良性病灶和直径≤5 mm病灶的检出率较DW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CEI联合DWI的Az值(0.982)最大,与DCE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与DWI、T2W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9)。结论单独运用DWI或DCEI序列相对于常规T2WI,并不能提高MRI对FLLs的检出率。DCEI联合DWI序列相对于单独应用T2WI、DWI或DCEI序列能提高MRI对FLLs的总检出率。DCEI联合DWI相对于DWI序列能提高良性病灶和直径≤5 mm病灶的检出率,提高了MRI对FLLs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轴索损伤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至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磁共振弥散成像中的表现特点。方法:35例患者在脑外伤后1小时~20天行常规MR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病灶在各种序列上的表现特点。结果:35例在常规MR成像和DWI中共显示病灶165个,在DWI上能观察到而常规MR成像无法显示的病灶有42个(25.5%),在DWI上信号明显高于T2加权成像的病灶67个(40.6%)。165个病灶中127个为非出血性病灶,将其分成两组,入院时GCS评分≤8分组(A组)和GCS评分>8分组(B组),A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为(0.72±0.84)×10-3mm2/s(n=98),B组ADC平均值为(1.28±0.73)×10-3mm2/s(n=29)。结论:对急性和亚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非出血病灶的显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T2加权像,从超急性期到亚急性期,ADC 值均下降,入院时GCS评分≤8分组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GCS评分>8分组,ADC下降程度与DAI损伤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扫描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且行MRI扫描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E)患儿资料,评估不同扫描序列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MRI联合SWI、DWI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对比T1 FLAIR、T2WI、T2 FLATR、DWI、SWI序列下HIE病灶检出率;对比以上序列在出生1~7d和出生8~14d新生而中病灶检出率;对比不同序列联合应用诊断HIE患儿阳性率;分析不同序列下影像学特征。结果:①50例患儿共检出138枚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其次以室管膜分布较多。SWI病灶检出率为83.23%,DWI为70.29%,其次为T2 FLAIR(57.25%)、T1 FLAIR(47.83%)、T2WI(29.71%),P0.05。DWI对大脑皮质损伤的检出例数最多,SWI对室管膜、小脑、硬膜下和硬膜外损伤检出例数较多。②DWI在出生1~7d的患儿中检出率为76.68%,在出生8~14d患儿病灶检出率为65.08%,P0.05。③常规MRI+DWI+SWI诊断HIE阳性率为90.00%,较常规MRI(46.00%)、常规MRI联合DWI或联合SWI高,P0.05。④不同序列下病灶部位影响表现有所不同。结论:MRI联合SWI、DWI能提高HIE诊断准确性,尤其适合用于出生1~7d的新生儿HIE筛查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WI对新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8例资料完整的脑梗塞病例,计算MRI各序列对急、慢性脑梗塞诊断的阳性率。结果对超急性期(6h以内)及慢性期(11d及以后)脑梗塞,DWI序列的检出率均明显比T1WI、T2WI、Flair序列高,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急性期(6~24h 以内)脑梗塞,T1WI、T2 WI、Flair 序列的检出率与 DWI 序列的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诊断与临床符合率最高的是DWI。结论 DWI是鉴别诊断新、旧脑梗塞重要手段,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不能只作常规的T1WI和T2WI,还应加作flair、DWI,这对鉴别新、旧脑梗塞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6例临床拟诊脑血管病病人行常规MR颅脑平扫T2WI、T1WI、T2FLAIR、DWI和SWI序列,对各序列显示的微出血数量及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 59例病人脑实质内有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微出血病灶305个。T1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49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16.1%;T2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79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26.1%;T2FLAIR共检出微出血灶99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32.3%;DWI检出微出血灶45个,病灶检出敏感度为14.5%。各序列病灶检出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0-242.71,P〈0.05)。结论 SWI序列对微出血的检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使得早期发现并评价微出血成为可能,对脑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红凤 《临床医学》2022,(10):65-6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临床分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期17例,稳定期19例,亚急性期83例,急性期27例,超早期4例。150例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及DWI检查,分析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变化。结果 与常规MRI检查比较,DWI对急性期、超早期病灶检出率较高,对慢性期病灶检出率较低(P <0.05)。DWI对于超早期病灶检出率显著优于T2加权成像(T2WI)。急性期、亚急性期DWI上病灶大小显著高于T2WI,慢性期T2WI上病灶大小显著高于DWI(P <0.05)。稳定期DWI、T2WI上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对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常规MRI对慢性期脑梗死阳性检出率优于DWI,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期,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肝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肝内小病灶能力.方法对103例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直径均≤2 cm)的患者行DWI、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分别计数DWI与常规MRI检出≤2 cm肿瘤结节的个数.计算在DWI与T2WI上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并予以比较.结果 DWI共显示肝内小病变425个,T2WI显示217个,增强MRI显示211个,T1WI显示155个,DWI显示的小病灶的数目明显多于T2WI、增强与T1WI (P<0.05).在DWI及T2WI序列,小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CNR分别为10.45±3.16和7.58±2.60(P<0.05).结论与常规MRI比较,DWI能更敏感地检测肝内小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不同序列成像对兔VX2肝微小肿瘤病灶的检出率.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内种植VX2肿瘤,分别在种植肿瘤后7天、14天行MR SE T1WI、FSE T2WI、GRE T2*WI、GRE T1WI平扫和SPIO增强扫描,记录不同检查序列所显示的肿瘤数目,比较显示率,确定SPIO增强MRI最佳扫描参数.结果 15只兔肝内种植VX2肿瘤后共有15个肿瘤生长,成功率100%.种植后7天肿瘤<5 mm,SPIO增强序列GRE T2*WI、GRE T1WI可显示所有的肿瘤病灶,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MRI平扫,SPIO增强SE T1WI及FSE T2WI序列,GRE T2*WI序列有更好的肿瘤-肝实质信号对比.14天后,肿瘤生长到1~2 cm, 除GRE T2*WI序列平扫显示率增加外,其他各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SPIO增强MRI的GRE T2*WI、GRE T1WI序列对兔肝脏VX2微小肿瘤具有同样的高检出率,进行SPIO肝脏增强MRI检查时,GRE T2*WI序列是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8.
焦新强  李润根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02-703,620
目的探讨磁共振FLAIR成像序列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CT与磁共振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情况及敏感性。结果 CT及磁共振FLAIR序列共检出病灶91个,其中CT检出42个病灶(均为出血灶),检出率为46.2%;FLAIR检出88个病灶,检出率为96.7%。磁共振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P<0.01)。结论与CT相比,FLAIR对DAI病灶的显示更敏感,对非出血灶的显示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探讨磁共振敏感成像(SWI)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4-11—2016-11收治的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DWI及SWI扫描检查,对比和分析检查出的病灶情况。结果 MRI检出病灶81个,DWI检出病灶88个,SWI检出病灶112个。结论联合DWI序列和SWI监测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有效检测患者脑部出血和水肿病灶,为DA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8例DAI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方式不同分2组,各组64例,对照组予CT诊断,观察组予MRI诊断,比较两组颅内异常诊断及脑内病灶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MRI检出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脑内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病灶异常率26.56%、43.75%、29.69%、45.31%、57.81%、68.75%均比对照组CT检出率高(P0.05);观察组大脑皮质下、小脑部位病灶的MRI检出率79.69%、34.38%均比对照组CT检出率高(P0.05);观察组MRI阳性检出率96.88%比对照组CT检出高,阴性检出率3.13%比对照组CT检出低(P0.05)。结论:与CT诊断比,MRI诊断可提高DAI患者颅内异常检出率,有效检出大、小脑及基底节部位病灶,且诊断敏感性高,具较高的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