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数字重建影像(DRRs)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广泛应用于2D-3D图像配准中,用来确定病人在治疗期间的位移误差.因为传统的DRRs重建算法一光线跟踪法生成速度慢,所以它是整个配准过程的瓶颈.本文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光场重现理论进行延伸,用光线跟踪法建立光场,再插值重建任意视点的DRRs图像.由于许多计算在预处理阶段完成,所以大大的提高了DRRs图像的生成速度(85 ms),并得到令人满意的图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子宫动静脉瘘(AFL)中采取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46例疑似AF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对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作为金标准,与3D-CT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疑似AFL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64层螺旋CT(V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环枢椎骨折和/或脱位中的应用,探讨三维影像(3D)和二维影像(2D)在诊断环枢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有环枢椎骨折和/或环枢关节脱位的32例外伤患者使用V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并对3D和2D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3D图像光滑、细腻、逼真,清楚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折块移位情况及与周围骨骼的解剖关系,对骨折显示立体直观,能清楚显示骨折、脱位的畸形表现等空间关系.2D影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脊髓损伤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可获得高质量3D图像,3D图像在空间信息方面明显优于2D图像,3D图像显示对临床处理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2D图像是3D 图像重建的基础,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两者互相结合是诊断环枢椎骨折及脱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3D-MSCT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在颅面部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君华  王忠睿  岳伟东  肖强  刘毅  李南  文献勇  郑伟  王文静 《重庆医学》2007,36(11):1078-1078,108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3DMSCT)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94例颌面部骨折病例,先经3DMSCT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容积重建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影像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重建.结论 容积重建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提供理想的整形模型,多平面重建影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二者应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冬  董萍 《当代医学》2021,27(14):156-15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7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和4期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通过工作站重建技术处理的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性质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军  叶靖  袁林  王志军 《海南医学》2023,(6):849-852
目的 探讨头颅CT原始数据重建技术在眼眶细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经头颅CT提示“可疑眼眶骨折”的45例(56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作重建分析,通过多参数优化对眼眶区进行图像重建,总结分析重建后的图像在眼眶细小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重建技术均成功对眼眶区进行优化重建。眼眶区的主要结构及细小结构均能在重建图像上完整、清晰显示,其中检出眼眶骨折直接征象32例,眼眶骨折间接征象37例,未见骨折8例,可疑骨折5例。结论 头颅CT原始数据重建技术能提高兴趣区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清晰度,应用于眼眶细小骨折的诊断时能为临床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影像资料,显著提高骨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副鼻窦炎患者,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三维影像重建是一种先进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二维CT扫描的影像经重建后,所获得的三维图像具有非常清晰的立体感,它可显示面部诸骨及其之间的连接,明确病变边界、大小及病变组织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借助三维影像术前可较准确估计组织缺损及病灶的部位、范围等,有助于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及设计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软件技术的开发,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增多,其中节段重建技术在急诊头颅CT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它是利用原扫描模糊图像的不同时段的原始数据进行节段重建,取其清晰的图像作为诊断,无需进行重复扫描,为临床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减少了球管的曝光次数,节约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脑影像数据的超分辨率合成模型将低分辨率的厚层数据重建成为高分辨率的薄层数据。方法 使用真实成对的多模态低-高分辨率MRI数据(2D-T1,2D-T2 FLAIR和3D-T1)设计结构约束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网络,从不同模态的低分辨率MRI提取重要特征重建更高分辨率的T1图像。将T1作为主要模态使用图像全部信息,T2 FLAIR作为补充模态选取皮层下核团为关键区域进行信息增强。通过比较超分辨率重建图像与真实的高分辨率图像之间的灰度和结构相似性来确定网络的学习方向,同时通过脑分割工具获取重建图像和金标准图像的大脑解剖学结构信息,并将其作为重要约束条件来让重建模型自适应的学习大脑的组织结构特征,从而有效提升模型的重建性能。结果 在整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该模型在149例测试集上的重建图像的平均PSNR值为33.11,SSIM为0.996,质量优于本文的其余对比方法生成的结果。在大脑解剖结构方面,我们的方法可以重建出较为清晰的脑沟、脑回以及皮层下核团,可视化结果显示了根据医学图像特性加入解剖学结构信息的有效性。分别使用单模态T1和多模态T1、T2 FLAIR进行图像重建的结果说明了有效选择第二模态关键区域的可行性。同时,在高分辨率图像作为金标准的情况下,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重建得到的超分辨率图像与使用低分辨率图像相比,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脑脊液上的体积测量平均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灰质体积平均误差从3%降到1%,白质从18%降为了2%,脑脊液从35%降为了8%。结论 基于多模态的MRI脑影像超分辨率模型加入了同一组织的不同模态信息与解剖学信息,相比现有的方法,可以重建出更为接近真实高分辨率的图像,有望将其应用于临床诊疗流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