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宫颈癌患者外照射阶段计划靶区以及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我院放化疗中心住院的21例宫颈癌患者,行CT扫描,设靶区,勾画周围危及器官,剂量50Gy.分别行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照射最大剂量、照射最小剂量、照射平均剂量及周围器官的照射体积,计算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5F-IMRT、7F-IMRT、9F-IMRT的靶区适形度优于3D-CRT;在受累的周围器官保护方面,IMRT计划均优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阶段IMRT计划在靶区适形度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保护方面要好于3D-CRT,同时也表明5野与7野、9野比较,在治疗的经济效益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梁远 《广西医学》2008,30(10):1520-152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3D-CRT的目的是使放射治疗的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以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对于形状特殊的肿瘤,传统的3D-CRT无法实现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这时就需要根据要求对每一射束的输出强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肿瘤三维空间上的高剂量分布适形,这就是所谓IMRT.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祯开  张成 《医学综述》2008,14(6):838-840
多年来食管癌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一直未见提高。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作为新兴技术,具有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优点,改善了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减少靶区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照射剂量,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的定位、靶区勾画以及治疗计划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集中射线剂量到肿瘤(靶区 )内 ,消灭肿瘤细胞 ,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尽可能受到少的照射。现代放射治疗技术中的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能够做到照射方向上的射野形状与肿瘤 (靶区 )形状一致 ,靶区中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空间上与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对64例鼻咽癌后程加量的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临床靶体积(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的限制受量,采用一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或多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来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DVH图和剂量曲线分布情况选择最佳方案.结果: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5%一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对鼻咽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病变侵犯的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在没有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均匀度更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可提高鼻咽癌放疗剂量及鼻咽癌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剂量分布、CI、HI.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最大剂量高于对照组患者,CI、HI值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宫颈癌,能够更好的满足宫颈癌患者的靶区剂量,并且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降低放射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1],但由于盆腔内的空肠、回肠、膀胱、直肠等重要器官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耐受照射剂量的限制,致使三维适形放疗(3 DCRT)计划很难使肿瘤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照射靶区剂量增加的同时,减少了危及器官(OAR)的受照射剂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013年7~12月我科采用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CMS公司的Xio 44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1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95%PTV剂量50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计算靶区剂量适形指数(Cindex)和小肠、直肠、膀胱等正常器官受量以进行对比.计划执行采用Elekta公司的Precise电子直线加速器(6MV光子线).结果 与3D-CRT相比,IMRT计划的直肠受到40 Gy、膀胱受到45 Gy、小肠受到50 Gy照射的体积所受剂量分别下降了375%、368%和91%,靶区的剂量适形指数提高了189%.同时,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平均剂量也显著低于3D-CRT计划.结论 宫颈癌术后IMRT剂量分布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6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调强五野照射技术和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随机选择8例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6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常规放疗技术计划靶区( PTV )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调强放疗技术PTV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f,临床靶区( CTV)处方剂量为54 Gy/2.16 Gy/25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等。结果6种技术中,3D-CRT切线照射技术优于常规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优于3D-CRT切线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又优于野中野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稍优于五野调强照射技术。五野调强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切线照射技术相比,各有优劣之处。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建议靶区体积较小时采用调强切线照射技术,靶区体积较大时采用五野调强照射技术或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白伊凡 《包头医学》2017,41(4):25-27
目的:比较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直肠癌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及危及器官毒性的差异性.方法:将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根据放疗计划的不同,分为三维适形(3DCRT)放疗组和调强(IMRT)放疗组,分别行CT扫描,勾画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轮廓.对两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器官受量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靶区等剂量曲线分布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较3D-CRT组更具有优势.IMRT组计划骨盆V50,膀胱V40、V50,小肠的V50和股骨头V30、V50均低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毒性损害观察显示,IMRT组减少了对下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毒性作用,与3D-CRT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计划有明显靶区剂量学优势,可对危及器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