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9月对719名妇女行宫颈病变筛查,215人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结果 经病理确诊CIN 23例,包括CINⅠ 12例,CINⅡ 8例,CINⅢ及原位癌3例.阴道镜对CIN的诊断准确性为19.32%.结论 阴道镜可作为CIN的普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AgNOR定量检测对食管病变的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胶质银技术对正常食管上皮,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进行了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研究,发现随病变进展,AgNOR均值明显递增,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01)。在135例浸润癌中,AgNOR与癌肿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01),而与其它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存在。在随访的89例浸润癌患者中,高AgNOR均值(≥7)患者的5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评价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行镜下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并与宫颈细胞涂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50例中检出宫颈CINⅠ15例,CINⅡ19例,CINⅢ11例,宫颈鳞癌33例和宫颈湿疣15例,其余357例为慢性宫颈炎。宫颈CCT细胞涂片检出了71.8%宫颈病变,阴道镜检出了80.8%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无漏诊。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诊断CIN和宫颈癌的一个可靠方法,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宫颈病变细胞核AgNOR颗粒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细胞核、AgNOR的变化规律。利用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对28例宫颈癌,55例宫颈非典型增生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细胞核及AgNOR颗粒形态定量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除正常宫颈与轻度非典型增生宫颈组外,宫颈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与宫颈鳞癌三组之间其平均细胞核面积、每个核AgNOR颗粒数、平均颗粒面积、颗粒直径以及AgNOR颗粒面积/细胞核面积之比值逐渐增加,而AgNOR颗粒形状因子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AgNOR颗粒直径变化不显著。认为在宫颈组织发生癌变过程中,细胞核及核内AgNOR颗粒大小、形态和数量均发生改变。提示细胞核及核内AgNOR定量参数有可能作为估计肿瘤细胞恶性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进一步评价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行镜下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并与宫颈细胞涂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50例中检出宫颈CINⅠ15例,CINⅡ19例,CINⅢ11例,宫颈鳞癌33例和宫颈湿疣15例,其余357例为慢性宫颈炎。宫颈CCT细胞涂片检出了71.8%宫颈病变,阴道镜检出了80.8%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无漏诊。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诊断CIN和宫颈癌的一个可靠方法,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AgNOR分型应用及其对乳腺针吸细胞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AgNOR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价值.[方法]AgNOR染色采用一步法,在涂片上滴加等量银工作液和显影液,室温下混合均匀,染35~40分钟,水洗晾干后,于油镜下计数;分型则参考Meehan法,按自订三种参数判断标准,对胞核内AgNOR颗粒进行分型.[结果]AgN0R计数,良性病变均值为3.93±0.46;恶性病变均值为9.18±2.12,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计数最适诊断分界值为4.7.AgN0R分型,良性病变平均积分为3.03±0.46;恶性病变平均积分为6.30±0.76,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分型最适诊断分界值为4.1.[结论]AgNOR分型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同时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应用AgNOR技术对10例大肠腺癌9例癌旁移行粘膜和20例大肠腺癌(绒毛状腺癌和管状腺瘤各10例)进行了AgNOR定量比较研究,另选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和9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粘膜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癌组AgNOR颗粒数目和最大颗粒直径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绒毛状腺癌高度的癌变性;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增生性息肉或切缘“正常”粘膜相比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管状腺瘤与大肠癌关系不如绒毛状腺瘤密切。作者认为,AgNOR技术对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癌前病变的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对50例宫颈癌患者及2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宫颈粘液及外周血CE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粘液CEA测定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良、恶性病变的宫颈粘液CEA均明显高于外周血中CEA含量(P<0.01,P<0.02)。而宫颈癌患者血CEA测定值及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宫颈粘液CEA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作者认为:宫颈粘液CEA的测定对宫颈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较血CEA的测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1定义宫颈癌合并妊娠(cervical cancer in pregnancy)是常见的妊娠合并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为Sood等提出的孕期、产时和产后6个月内发现的宫颈癌,并建议将其定义为妊娠相关性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 (the 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0例正常人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建立hTERC基因表达的实验阈值;检测100例病理证实为宫颈疾病的患者标本,包括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CIN1)28例、CIN2 27例、CIN3 17例以及宫颈癌28例.结果:hTERC在正常人组阳性率5.55%;在CIN1、CIN2、CIN3 及宫颈癌组表达率分别为 21.4%、55.6%、70.6%及92.9%;hTERC基因在CIN1组的表达与CIN2、CIN3及宫颈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与宫颈病变进展程度呈正相关,关联密切,可能成为宫颈病变诊断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测了30例子宫颈癌患者和17例宫颈粘液增多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宫颈粘液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清CEA水平与宫颈粘液CEA水平成正相关(r=0.535,p<0.005),宫颈癌患者血清和宫颈粘液中CEA含量均高于良性妇科疾病患者(P<0.05和p<0.001)。宫颈粘液CEA测定比血清CEA测定更有临床价值,特别是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21种基因型分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因阴道不适症状就诊的1 636位女性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疾病的特点。结果:本组资料中总的HPV感染率为28.0%(458/1636),检测出19种基因型,高危型最常见的类型为HPV16、58、52、53,低危型最常见的类型为HPV-81CP(8304)、HPV6;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其HPV感染率呈趋势性增加;HPV感染有年龄集中趋势,30~49岁组感染比例最高,占51.3%,但各年龄段感染占该年龄段总就诊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HPV感染各民族间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不同程度关系密切,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宫颈良,恶性病变核仁组成区蛋白定量与宫颈癌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仁组成区蛋白嗜银(AgNOR)技术,对109例宫颈良、恶生病变进行了AgNOR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慢性宫颈炎、宫颈非典型增生、宫颈鳞癌三种病变的AgNOR均值有显著差异(P〈0.01)。2.宫颈鳞癌组织学I级AgNOR计数低于组织学Ⅱ级(P〈0.001)。3.随访10年以上的73例宫颈鳞癌患才,核仁组成区蛋白高均值组(≥5)的患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均值组(〈5)(P〈0.05),10年生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