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双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同时性肾癌中,1例行双侧Ⅰ期手术,6例行分期手术.其中3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及右肾上腺切除术,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3例异时性肾癌均分期手术,其中2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侧肾肿瘤剜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生物学治疗3个月.10例获随访3个月~8年,平均19个月.结果:7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残肾肿瘤复发,经生物学治疗,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3个月后死于肾衰竭.异时性肾癌者的先发一侧行肾癌根治术,对侧肾出现肿瘤的时间分别为9个月、2年和6年.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术是目前双侧肾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少.双侧肾癌的预后和单侧肾癌一样,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有关,而与肿瘤是否多发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保肾手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保肾手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癌8例.其中孤立肾肾癌2例,双侧肾癌6例.5例行肿瘤剜出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9~108个月,平均46个月,7例健在,且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9个月死于肺转移.结论:保肾手术是治疗孤立肾或双侧肾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应用保肾手术治疗双侧肾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4例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肾肿瘤直径1. 0~12 cm, 平均2.75 cm.共有9枚肿瘤,其中2枚3例,3枚1例.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加另一侧肿瘤剜除术,2例双侧肾分别行肿瘤剜除术.结果 术后肾功恢复良好,平均随访8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保肾手术是治疗双侧肾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双肾或孤立肾细胞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满 《实用癌症杂志》1992,7(4):348-350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或先后发生双侧肾癌者少见,占肾癌的1.8%~3.8%。患Hippel—Lindau病(遗传性斑痣性错构瘤病)者约45%发生肾癌,其中75%为双侧发病。孤立性肾细胞癌指先天性单肾,或一侧肾因良性病变已切除,或者某种原因致一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唯一有功能的肾脏所发生的肾癌。肾肿瘤的手术治疗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前半个世纪,单纯肾切除为其标准术式,1969年Rob-son等报告对肾癌施行更广泛的根治性肾切除提高了存活率。近年来根据区域淋巴结切除的理论基础,对双肾或孤立肾癌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采用原位肾部分切除、体外肿瘤切除后自体肾移植和单纯肿瘤剜出术替代了全肾切除后进行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或异体肾移植。本文就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散发、无转移、同时性双侧肾细胞癌(BRC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16例散发、无转移、同时性BRCC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5例,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3例。评估各组患者长期疗效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16例同时性BRCC患者共发现33枚肿瘤,其中T1a期19枚(57.6%), T1b期10枚(30.3%),T2a期3枚(9.0%)和T3a期1枚(3.0%)。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急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的发生率分别为80.0%、25.0%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但均无需临时或长期透析。16例患者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8%和87.5%,3年、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0%。结论 分期手术是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同时性双肾癌患者的有效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状况和疗效,通常可选择一期对条件较好的一侧肾脏肿瘤先行NSS,待肾功能恢复后二期针对手术难度相对较大的对侧肾脏肿瘤施行NSS或RN治疗,以降低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14例行肾单位保留手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损害的肾癌4例,对侧肾正常的肾癌7例.肿瘤直径1.6cm-6.8cm,平均4.2cm.14例中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例,肾楔形切除术5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9-88个月,平均40个月,1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双侧肾癌患者),1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低分期小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存肾实质手术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995年2月~2002年12月,对14例肾细胞癌病人施行保留肾实质手术,其中双侧肾癌3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5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6例。肿瘤直径2.0~5.8cm,平均3.9cm。病理分期:T1期8例、T2期6例。9例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肿瘤剜出术。结果:本组14例术后无并发症,随访13例,6个月~7年10个月,平均为50个月,1例术后3年发现肺转移,12例无瘤生存,本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1例失访。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是肾癌手术的金标准,而保留肾实质的手术一般只用于双侧肾癌及解剖或功能上的孤立肾肾癌患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技术的日益提高以及偶发肾癌病例的增加,选择保留肾实质的手术也日渐增多。保留肾实质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手段,能安全有效地保存肾功能,而手术效果与肾癌根治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对少见,目前国内对此类肿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总结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比较,进一步对有意义的因素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的6.04%,中位年龄为55岁(22~78岁),54.7%的患者为无症状性肾癌。Ⅰ型肿瘤22例(34.4%),Ⅱ型肿瘤42例(65.6%),组织学亚型与肿瘤的TNM分期、Fuhrman分级和手术方式显著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46.0个月(19~133个月),共14例(21.9%)患者死亡,其中Ⅰ型1例(4.5%),Ⅱ型13例(31.0%,P=0.018),总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5.8%。单因素分析显示,伴有临床症状、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Fuhrman Ⅲ~Ⅳ级、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和肾周脂肪侵犯是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远处转移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78,P=0.004)。结论:与国外数据相比,我国乳头状肾细胞癌占肾癌的比重低,Ⅱ型肿瘤相对较常见。确诊时发生转移是影响此类患者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双侧肾脏嗜酸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双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结果:例1术前疑诊为双肾嗜酸细胞瘤,一侧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行保留肾脏的肿瘤剜除术,另一侧穿刺证实.另一例术前诊断双侧肾癌,行根治性左肾切除,及右肾穿刺活检术,病理均诊断肾嗜酸细胞瘤,术后分别随访3年及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良性肿瘤,多为单发,极少数双侧发病,术前诊断较困难,应依据免疫学、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综合诊断.治疗以保肾手术为首选.双肾及多发肾嗜酸细胞瘤,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极其重要,并应尽量选择保肾手术,但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孤立肾肾癌或双侧肾癌,较为少见,治疗也很困难。五十年代以后,有关孤立肾肾癌而施行肾部分切除术陆续报告。近年来,开始采用肾肿瘤的体外切除和自体肾移植术,使一些患者治愈或延长生命。近八年来,作者共为13例患者(男6、女7),施行肾癌的肾部分切除术。年龄为17-62岁。13例患者中,2例是先天性孤立肾肾癌。4例是功能性孤立肾肾癌(对侧肾无功能)。1例是双肾同时发病的双肾癌。4例是非同时发病的双肾癌。该4例患者分别在2-11年前因肾癌行一侧肾切除术。另外2例患者对侧肾正常,亦行患肾部分切除术。按照恶性肿瘤的分期,Ⅰ期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