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酶清洗剂对金属器械的清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使用清水和多酶清洗剂两种清洗方法进行对比,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酶洗剂为鲁沃夫多酶清洗剂。医疗器械为门诊妇产科的急诊缝合包及外科换药包内的器械。1.2方法将2005年1~6月回收的1300件器械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将器械分类整理后浸泡于清水中洗刷5min,重点刷洗器械的轴节、管腔及有齿部位,再用蒸馏水洗两遍后取样作细菌培养。实验组将器械分类整理后用流水冲洗去污,再浸泡于鲁沃夫多酶清洗剂中,浸泡刷洗器械2~5min(浓度1:270,注意管腔内注满酶洁液),再用清水冲洗去酶,其余步骤同对照组。菌株分离培养及鉴定…  相似文献   

2.
多酶清洗剂清洁金属器械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改善污染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我院供应室浸泡清洗金属器械由单用84消毒剂浸泡消毒,改为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清洗,取得满意效果。1方法采用含氯消毒剂和必洁美多酶清洗剂(安徽先科四环公司生产),对供应室回收处理的胸穿包、腰穿包等各种穿刺包内镊子、止血钳、穿刺针等进行处理并与原处理方法比较,观察两种处理方法的消毒效果。对照组将回收后的金属器械用常水洗刷污垢,关节打开,充分浸泡于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30min;用常水反复冲洗,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用毛刷刷净;用新鲜蒸馏水冲洗,烘干,上油包装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酶清洗液、含氯消毒液、流动水三种介质清洗器械上血污的效果,为实际工作中预处理器械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将120把新血管钳置于定量1∶80的血污溶液中1 min,使其污染后分成4组,每组30把,分别置于A、B、C、D 4组溶液中,A组为1∶270多酶清洗液5 min;B组为10 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再置于1∶270多酶清洗液5 min;C组为10 g/L的含氯消毒液30 min;D组为流动水冲洗5 min,取出上述各组溶液中的器械按同样清洗流程处理后,采用杰力试纸检测残留血红蛋白情况。结果A、B、C、D 4组残留血红蛋白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3.33%、76.67%、66.67%和73.33%。结论多酶清洗液清洗器械上未干涸血污时效果显著;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有血污的器械后再用多酶清洗液清洗则降低多酶对血污清洗的效果;含氯消毒液及流动水清洗有血污的器械两者无差异,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供应室器械2种浸泡与清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好的供应室器械浸泡、清洗方法,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将208件器械随机分为A、B 2组,A组104件,B组104件,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浸泡、清洗,其中A组用2%~3%的84消毒液浸泡后用碱溶液刷洗,B组先用酶清洗液浸泡后再用2%~3%的84消毒液浸泡,最后用流水冲洗。结果采用隐血试验检测2组器械的清洗效果,A组隐血试验阳性率为23.1%,B组隐血试验阳性率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酶清洗液浸泡过的器械清洗效果优于未用酶清洗液浸泡过的器械。  相似文献   

5.
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供应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选择供应室中等污染程度的金属器械500件,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件采用常规含氯消毒液浸泡人工清洗法,观察组250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法。抽样调查两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结果使用多酶清洗消毒液浸泡的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结论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供应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法。方法选择供应室中等污染程度的金属器械500件,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件采用常规含氯消毒液浸泡人工清洗法,观察组250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法。抽样调查两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结果使用多酶清洗消毒液浸泡的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不加多酶清洗剂浸泡的清洗方法。结论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酶清洗剂在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手工清洗,随机抽取同质污染的医疗器械1120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0件;实验组物品浸泡在必洁美多酶器械清洗剂1:200溶液中5 m in,对照组物品浸泡在传统清洗剂1:200溶液中30 m in,分别取出两组物品用流动水冲净。结果必洁美多酶器械清洗剂清洗合格率为97.50%,传统清洗剂清洗合格率为89.64%,二者用于医疗器械手工清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酶清洗剂提高了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殊污染器械的清洗方法,评估其效果。方法:选择感染症病人使用过的器械798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8件采用传统的清洗方法,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清洗;实验组400件用多酶浸泡再消毒清洗。对两组器械清洁效果和隐血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酶浸泡后消毒清洗的器械洁净率为98%,隐血检测阳性率为1.5%;先消毒后清洗器械的洁净率为65.33%,隐血检测阳性率为39%。两组器械清洁效果和隐血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酶浸泡再消毒清洗的方法是特殊污染器械较理想的清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提高口腔清洗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将严重污染的2 970件拔牙器械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 485件,再将其各分为3组,每组495件,分别在污染后0 h、1 h、2 h清洗,试验组用1∶100多酶清洗剂用超声波清洗机加温至25℃~40℃清洗5 min。对照组用1∶100多酶清洗剂浸泡30 min。分别取出两组拔牙器械,用流动水冲净。用匹拉米洞残留隐血检测法进行检测,比较每组的清洁效果。结果污染后立即清洗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清洁合格率均为100%。污染后1 h清洗的试验组清洁合格率99.6%,对照组清洁合格率97.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污染后2 h清洗的试验组清洁合格率99.0%,对照组清洁合格率91.1%,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污染严重的拔牙器械,用多酶清洗剂加热至25℃~40℃超声波清洗,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内窥镜器械两种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窥镜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效果,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选择手术室中度污染的内镜器械300件,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清洗组(n=150)采用清水人工清洗;加多酶清洗组(n=150)经传统方法用清水粗洗后,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残留血污染情况. 结果: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和隐血试验阳性率传统清洗组分别为50.7%和58.7%,多酶清洗组分别为96%和6%,多酶清洗组明显优于传统清洗组(P<0.05).结论:加多酶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是手术内镜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快速有效的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方法。方法:将100件硬式内镜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件,对照组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标准流程清洗即粗洗→加酶浸泡6 min→拆洗→超声清洗6 min→冲净→检测;实验组按照粗洗→拆洗→多酶超声清洗(即多酶清洗和超声清洗融合一起清洗内镜器械)3 min→冲净→检测。采用目测法和隐血试验两种方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清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酶超声清洗3 min,保证清洗质量的同时缩短了清洗时间,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内镜连台手术的等待时间,使手术室护士对内镜器械进行多酶超声清洗的依从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的最佳清洗方法.研究多酶清洗液、含氯消毒液预漫处理再生医疗器械其清洗效果的差别,为实际工作中预浸处理医疗器械提供方法和依据,以提高清洗消毒工作质量,保证灭菌水平.方法 将供应室日常回收的再生医疗器械的预浸处理分别采用A组:1 000 mg/L的有效氯的含氯(84液)消毒液,B组:1∶270的鲁沃夫多酶清洗液,同样的清洗流程(手工刷洗、预浸、超声清洗、超声漂洗、煮沸浸油、干燥步骤的方法均相同)处理后,采用目测法、潜血实验法、微生物检测细菌培养计数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A、B两组目测法合格率分别为97.3%、96.3%(P>0.05),潜血实验合格率分别为100%、94.3%(P>0.005),细菌培养计数法合格率91.5%、72.4%(P<0.01).结论 用含氯消毒液预浸处理再用多酶清洗液清洗再生器械的方法其效果优于多酶液预浸处理、多酶液清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研究医疗器械清洗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试纸法隐血试验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现场检测。结果用酶洗剂浸泡+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的器械,隐血合格率为91.60%;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器械,隐血试验合格率为89.47%;用酶洗剂浸泡+手工刷洗的器械,隐血试验合格率为98.44%。检测表明,用多酶洗剂浸泡+超声波清洗,对带有干涸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合格率为89.47%;用含30 g/L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效果合格率为100%。结论用酶洗剂加超声波清洗污染医疗器械效果较好;用过氧化氢浸泡加清洗机清洗对带干涸血迹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多酶浸泡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洁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手术器械小同清洗方法 洁净效果对比进行研究,以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无菌效果,防止医院感染.方法 选择600件污染程度相同的金属器械,分为两组.常规组300件采用常规含氯消毒液浸泡人工清洗法,实验组300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法.应用隐血试纸对两种不同清洗方法 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检测,器械洁净度评估.结果 两组器械隐血检测阳性率分别为实验组2.5%,常规组45.5%.结论 使用多酶浸泡清洗器械是提高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酶清洗剂处理有机物污染器械的最佳预浸泡时间、使用有效时间及其清洗效果。方法将STF清洗检测卡放在多酶清洗液中预浸泡,再与器械一同上机器清洗,对多酶清洗剂的起效时间、使用有效时间和使用中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STF清洗检测卡在多酶清洗剂中预浸泡3、5、7min后上机清洗,合格率分别为70.O%、75.O%、85.O%;STF清洗检测卡在使用中1、2、3、4h的多酶清洗剂浸泡7min,合格率分别为80.0%、66.7%、45.7%、40.O%;STF清洗检测卡在有酶与无酶两组清洗液测试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多酶清洗剂最佳使用方法是现用现配。以器械的污染程度和数量设置多酶清洗剂的预浸泡时间和使用时间,应通过验证清洗流程和器械清洁度,在保证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使用多酶清洗剂,达到清洗效果同时节省清洗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酶优化清洗方案及其清洗效果。方法采用目测法对3组清洗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单用低泡沫酶洗剂清洗的器械洁净度平均合格率为86%;单用高泡沫酶洗剂清洗的器械洁净度平均合格率为88%。将高泡沫与低泡沫酶洗剂组合清洗的器械洁净度平均合格率为96%。结论高泡沫或低泡沫的酶洗剂的清洗效果均不理想,将此两种酶洗剂组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多酶清洗剂在腹腔镜清洗中的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酶清洗剂在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中的时效性。方法采用隐血试验和细菌培养方法,对多酶清洗剂清洗妇科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从第一台至第三台手术后腹腔镜器械在3h内浸泡多酶清洗剂之后,可在20min将其清洗干净,达到合格要求。从第四台至第六台手术后腹腔镜器械,随时间延长,清洗合格所需时间增加。多酶清洗剂在使用之前无菌生长,连续浸泡4套腹腔镜器械(4.5h)检测存活菌数为0~3cfu/ml,连续浸泡6套腹腔镜器械(7.5h)检测存活菌数为1~8cfu/ml。结论多酶清洗剂稀释液在3h内,前3套器械清洗所需时间一致,但之后随时间延长,清洗所需时间增加,污染菌数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方法对超声刀清洗效果。方法通过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对3种清洗方法清洗后超声刀进行了评价。结果目测法与隐血试验法检测清洗后超声刀洁净质量以C组方法清洗质量合格率最高,均达到98.68%。使用后带血的超声刀单独用多酶洗剂浸泡或过氧化氢浸泡都不足以达到彻底清洗干净。结论使用后的超声刀经过预清洗,用浓度为30 g/L过氧化氢溶液浸泡5 m in,再用碱性复合酶稀释液浸泡5 m in,进行手工清洗可以获得满意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酶原液灌注与酶浸泡清洗内镜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酶洗剂原液灌注与酶稀释液浸泡对消化内镜清洗效果,以改进内镜清洗方法。方法采用棉拭涂抹法和采样液冲洗法采样,通过检测采样标本细菌含量来评价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结果用多酶洗液原液灌注清洗法处理78条内镜,清洗质量合格率100%。用多酶洗液稀释液浸泡法处理内镜94条,清洗质量合格率亦达到100%。两组处理方法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内镜清洗消毒中应用酶原液灌注刷洗替代酶浸泡清洗同样可达到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且节省大量多酶洗液。  相似文献   

20.
两种清洗方法在中度污染器械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和联合多酶在中度污染器械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中度污染器械4 054件,随机分为常规组2 021件和对照组2 033件,常规组除锈后将其按照器械种类分类,置入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对照组用多酶清洗剂浸泡器械10 min。通过裸眼目测和5倍放大镜进行目测以及病毒、细菌以及内毒素检测,比较两组合格率。结果:常规组目测合格例数和放大镜(5倍)目测合格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病毒学检测、细菌学检测和内毒素检测阳性率均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器械的清洗是有效灭菌的前提,应用多酶清洗剂效果明显提高,可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清洗,是一种有效地控制外源性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