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社区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于2005年4—6月以社区为基础招募静脉吸毒者,调查其社会人口学、静脉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方式,并采集血样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结果:调查的401名静脉吸毒者中,HIV感染率为36.4%(146/4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族(OR,8.42;95%CI,4.44—15.99)、结婚或同居(OR,2.30;95%CI,1.33—3.97)、累积共用注射吸毒10次及以上(OR,3.10;95%CI,1.81—5.33)、静脉吸毒5年以上(OR,4.10;95%CI,2.47—6.81)与HI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地区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应针对当地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吸毒行为开展干预来控制HIV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梧州市2008年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以及危险因素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4-6月对梧州市市辖区社区中的静脉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学调查,并采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了404名静脉吸毒者,吸毒以20—39岁男性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占96.53%(390/404);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为39.11%(158/4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24%(5/404)。结论:梧州市静脉吸毒人群中不仅存在因静脉注射吸毒经血传播HIV的危险,还存在因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及时开展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2001年HIV/AIDS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贵州省对HIV/AIDS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以便为政府及卫生部门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确认实验(WB)对贵州省各高危人群分别进行HIV初筛和确认。结果:2001年共检测合省HIV/AIDS高危人群血清标本8469份,发现HIV感染者79人,占1993年以来感染者一半以上。在我省普通农村中HIV感染率达0.65%。感染者以吸毒者为主,年龄在20-40岁男性为主,地区分布以重吸毒、高静注率地区为主。结论:静脉吸毒传播已成为我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我省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已进入艾滋病高流行期;对农村艾滋病感染问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基本情况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06年9月2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264例病人进行基本情况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HIV感染状况的调查。结果:264例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85%;入组前1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者215例(81.4%),共用针具吸毒者14例(5.3%);有过性行为者217例(82.2%),多性伴侣者较多,平均性对象数为1.8人,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仅有50例(18.9%);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提高门诊病人对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降低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2008年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a3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整理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到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结果:两年来到VCT门诊求询者共1904人次,HIV抗体总阳性率为14.29%,其中2007年阳性率为23.93%,2008年阳性率为11.75%。求询者以15-49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1:1.27,女性HIV抗体阳性低于男性。求询原因主要是性行为,以婚外性行为为主。静脉吸毒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最高。结论:VCT门诊是发现HIV感染者/病人以及实施干预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遂宁市船山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遂宁市船山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08年在船山区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监测和HIV血清学监测。结果:HIV抗体阳性率0.5%,均有注射吸毒史,吸毒人员存在与别人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吸毒人员接受过针具交换、美沙酮治疗、艾滋病咨询等相关干预服务的比例较低。结论: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宜良县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1及2012年自愿咨询检测(VCT)数据对求询者类型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11年比较,2012年接受VCT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检测率降低了5.1%,女性商业性行为服务者检测率上升了6.4%,配偶或性伴侣上升了3.0%;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方面,注射吸毒者降低了42.0%,女性商业性行为服务者上升了4.0%,配偶或性伴侣上升了18.2%。结论性接触正逐渐成为HIV传播的主要因素,VCT的推广有利于及时观察新发HIV感染人群的变化趋势,从而加强重点人群的干预,减少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镇雄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流行趋势,为镇雄县的艾滋病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镇雄县2004~2011年报告的260例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归纳、整理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全县报告HIV感染者260例,外地报告193例。占74.23%: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55:1,年龄以20~49岁为主,文化程度偏低,注射毒品占23.5%,异性接触史占55.0%,2004年首次在吸毒人员中检测出HIV阳性,2004~2006年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为主,2007年以后以性传播为主。结论镇雄县属艾滋病中度流行区,外出务工等流动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严重,艾滋病疫情呈快速增长发展的趋势,性接触成为镇雄县HIV传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艾滋病综合干预服务改变跨境缅甸籍静脉吸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高危行为,为中缅双边合作降低跨境地区艾滋病发病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开始,滚雪球抽样方法纳入117名HIV阴性缅甸籍静脉吸毒人群,对该人群实施减少危害综合干预服务,以半年为周期,相同人群进行3次追踪缅语问卷调查和血清学HIV检测,最终数据导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次调查的人数分别为117、94及53人。与他人共用稀释液的3次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注射行为和高危性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调查对象HIV阳转率为9.57%(9/94),第3次未出现阳转的情况。结论经综合干预,缅甸籍注射吸毒人员艾滋病高危行为得到了相应改变,并且降低了HI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新会区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检测,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会区2011年戒毒所的436例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静脉血的方法抽取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36例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3.4%(15/436),HCV感染率为36.9%(161/436),梅毒感染率为9.4%(41/436)。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结论被调查人群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戒毒所内被监管人员的艾滋病(AIDS)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控制人群中乃至普通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和蔓延。方法:由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到珠海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抽取新入所的目标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用专门设计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和人口学调查。结果:2008~2010年,共检测803人,检出HIV阳性者25例,总阳性率为3.11%。其中以中、年轻男性、低文化程度、本省人口居多。通过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占一大半。结论:应定期进行HIV的检测,并长期坚持开展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干预活动,以降低高危人群的新发感染。并加强对监管工作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周翔  张艺  褚小刚  詹发先 《江西医药》2007,42(11):1054-1056
目的 探讨湖北省HIV流行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2004~2006年全省主动监测、自愿咨询检测筛查出的HIV阳性者资料数据.结果 (1)2004~2006年各类高危人群总的HIV阳性率为0.02%;(2)不同的重点和高危人群3年累计HIV检测情况,阳性检测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是羁押场所监管对象(0.09%)、娱乐场所服务人员(0.02%)、孕产妇(0.01%);(3)2004~2006年全省新发现HIV感染病例传播途径发生明显改变:经血传播由65.9%下降到36.7%,但其中静脉吸毒传播由3.6%上升到6.4%,而经性传播由18.6%上升到33.4%.结论 湖北省现阶段仍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传播途径的改变提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将艾滋病与性病监测相结合,加强高危人群生物学与行为学监测,进一步落实遏制性传播、严控注射器吸毒传播的各项自愿咨询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集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静脉血标本118份,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18名吸毒人员中,HIV抗体阳性2例(1.69%),HCV抗体阳性44例(37.29%),梅毒抗体阳性5例(4.23%):HIV/HCV合并感染2例(1.69%),梅毒/HCV合并感染1例(1.69%)。结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HIV、HCV、梅毒感染率较高,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本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403名哨点监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采血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检测。结果调查的403名人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2.68%,HIV感染率为0.50%,梅毒感染率为1.99%;丙肝感染率为26.05%。人群中注射吸毒占57.82%,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占22.75%,有多性伴行为占15.63%,安全套使用率为34.58%。结论本区被调查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感染率较高。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有广泛流行的潜在危险。这要求必须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实施行为进行干预,做好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前黔东南州艾滋病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人员传播为主;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占全州HIV感染的47%,某阶段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超过5%,已经成为黔东南州目前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贵州省全球基金防治艾滋病戒毒所内戒毒人员防治艾滋病知识培训项目,通过对戒毒所内戒毒人员防治艾滋病  相似文献   

16.
高志香  杨玲  武艳芬  刘馥 《河北医药》2009,31(8):1006-1006
为了解鹿泉市所羁押、收教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该人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辖区内2008年新羁押、收教人员3286人的HIV感染情况及行为因素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静脉注射吸毒人群是HIV感染及传播的高危人群,本文作者从事艾滋病综合干预的研究工作多年,根据工作经验结合文献资料浅谈针具交换干预模式对预防HIV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市1 204例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针对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于2008~2010年对某社区、戒毒所等随机抽取的1 204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 204份,回收1 204份,有效回收率10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为1.7%.高危人群以男性、18~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危险因素主要有针具共用、无套性交、商业性交易等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因素.该人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知晓率高,均大于90%,但是接受过艾滋病相关预防服务的比例较低,仅为1.2%.结论 该市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率较低,但是危险行为因素仍然存在,知信行不一致,存在较高的感染HIV的机会.应该加大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艾滋病(AIDS)自1981年首次被报告以来,己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和蔓延到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1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736例,其中,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占报告总病例数的71.7%,静脉注射吸毒已经成为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的人数在我国的逐年增长,护理人员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接触这类患者的机率势必增加。为避免护理人员的恐慌情绪,护理人员对艾滋病应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应懂得进行安全的自我防护来对待患者的护理上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HI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两年收治的4481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初筛阳性者填写HIV/AIDS感染个案调查登记及流行病学调查表并上报上级防疫部门进行复查确诊。结果:4481例海洛因滥用者中HIV抗体阳性者43例占0.96%,其中2005年10例占0.42%(10/2367),2006年33例占1.56%(33/2114),两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感染者均为静脉注射吸毒者,其中42例有共用注射器情况。43例HIV感染者均有性乱行为。结论:静脉注射特别是共用注射器是造成HIV在吸毒群体中迅速传播的危险因素,性乱行为加速了HIV从吸毒人群到普通人群的蔓延。因此,加强对吸毒人群特别是注射毒品者进行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变吸毒者的认知及行为方式,拒绝共用注射器,拒绝性乱行为,能有效地避免HIV/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