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聚乙炔醇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聂宝明  陆阳  陈泽乃 《中草药》2002,33(11):1050-1053
综述近10年来天然气聚乙炔醇类的研究进展,主要报道有关4,6-二炔十七醇类的最新研究,包括结构类型、植物来源和药理活性等。  相似文献   

2.
人参根中抗癌成分聚乙炔醇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徐蓓  王洪达  洪莉丽  邹雅丹  杨文志 《中草药》2024,55(14):4962-4977
聚乙炔是一类弱极性化合物,分布于人参、柴胡和党参等中药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在中药学或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Willy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聚乙炔相关文献,聚焦当前研究现状及热点方向,总结了不同植物中聚乙炔类化合物分离纯化的主要技术手段,概括了聚乙炔类化合物在人参属植物中的植化分离、药理活性及含量测定相关的研究进展,为中药中聚乙炔类化合物的富集、分离与活性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成天然产物车轴草醇。方法改进的Baker-Venkataram an法。结果以2,4-二羟基苯乙酮、对甲氧基苯甲酰氯为原料,合成了7-羟基-4'-甲氧基黄酮。其结构经UV,NMR,IR和MS确认,总收率为54.3%。结论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副产物少、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梓醇活性成分对MPP+诱导的BV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实验,并通过对照组、梓醇组、MPP+模型组、梓醇+抗CDNF抗体组和抗CDNF抗体组对DA摄取能力测定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为(99.8±0.7),梓醇组为(87.1±2.3),MPP+模型组为(63.4±2.4),梓醇+抗CDNF抗体组为(73.5±2.6),抗CDNF抗体组(73.5±2.6)。结论:梓醇对MPP+损伤的BV2细胞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然药物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艳  邹坤 《中草药》2005,36(3):461-464
天然药物包括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需求的增加,天然药物在世界范围日益受到重视。科学工作者也在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等天然药物中发现大量单味药、复方及单体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初步概述天然药物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电生理学及症状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同时分类综述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天然药物,并对天然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73-1276
玄参科植物地黄,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地黄及以地黄为主的复方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历史久远,现代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梓醇是其在神经系统发挥多重保护作用的主要成分。文章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将梓醇在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内容涉及梓醇通过抗凋亡、抗氧化、抗炎症、神经因子通路及促神经修复和重塑途径可能对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年龄相关疾病及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示梓醇通过多方位作用实现神经保护功效,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能合理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对梓醇在神经系统的多方面功能做深入研究,有望为开发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新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参炔醇对氧糖剥夺(OGD)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人参炔醇组、尼莫地平组,加入含0.5 mmol.L-1 Na2SO4的无糖Earle’s液建立OGD损伤模型,以人参炔醇(10,20mg.L-1)、尼莫地平(100μmol.L-1)处理。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Hoechst和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凋亡率,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与细胞Ca2+浓度,观察人参炔醇对OGD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人参炔醇能够减少OGD损伤PC12细胞LDH的释放(P<0.05,P<0.01),抑制Ca2+的过量产生(P<0.05,P<0.01)、显著减少细胞凋亡及坏死(P<0.05,P<0.01)。结论:人参炔醇对OGD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能产生大量的毒性介质一氧化氮(NO),会导致与感染性休克相关的循环衰竭。为了寻求新的iNOS抑制剂,从具有抗炎作用的亚洲植物中,筛选对脂多糖(LPS)活化的RAW264.7细胞中NO生成具有抑制活性的药用植物,发现大当归(Angelica gigas)的甲醇提取物在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参Panaxginseng根和根茎的聚乙炔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人参根和根茎的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聚乙炔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炔K(1)、人参炔醇(2)、(9Z)-1-甲氧基-9-十...  相似文献   

11.
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京超  冯毅凡  吉星 《中草药》2008,39(12):1912-1913
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姜科植物中,在其他科属也有发现,此类化合物结构典型,生理药理活性多样且显著,在抗炎、镇痛、抗血栓、治疗神经损伤、抗肝毒性、化学预防肿瘤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近几年来已发现的天然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结构特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圣草酚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吕凤  杜倩  奚鑫  黄贵丽  李文军  刘松青 《中草药》2019,50(23):5907-5912
圣草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及中药中的天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及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常用于治疗气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发现圣草酚的药理作用同参与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激酶B(PKB/Akt)等细胞信号通路有关。对圣草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中联苄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一  孙隆儒 《中草药》2008,39(11):1753-1754
联苄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尤其是苔藓植物。此类化合物结构新颖且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真菌及昆虫拒食等多样的生物活性。从联苄、双联苄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筛选方法、构效关系及其全合成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为联苄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玄参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刘强  李医明 《中草药》2011,42(11):2360-2368
玄参属植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作为传统药物加以应用,关于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近10年来玄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同时对该属植物及其所含成分的药理活性从抗菌、抗炎、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抗肿瘤和抗糖尿病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源自于天然的抗肿瘤药物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的同时,也在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多种机制来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如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免疫调节、抗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的生成等多方面因素,因而体现了其抗肿瘤作用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文章就其近几年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天然药物多糖类成分 近年来,国内外对多糖类成分(Polysaccharides)的研究备受关注,逐步阐明其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性质。多糖类成分广泛分布于高低等动、植物体内,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糖3种,分为同型多糖(均多糖)和异型多糖(杂多糖)2大类。  相似文献   

17.
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之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 天然药物三萜类皂甙成分 近年来,国内外对皂甙的研究日益活跃、随着植物化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提取、分离、鉴定技术不断改进完善,相继发现了不少新的化合物,并确定了他们的化学结构,逐步阐明其化学、植物生理化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性质.皂甙类成分广布于单、双子叶植物中,在海洋生物中也陆续有所发现,据报道在104科1 730种植物中,含有皂甙的植物就约有79科860种(分别约占76%和50%),其中含有三萜类植物就约有627种(约占73%).另报道,在约6科28种植物中含有达玛烷型皂甙(三萜皂甙之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