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电生理参数异常分布情况,明确电生理对G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GB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低于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P〈0.05);上肢MCV异常率(24.40%)低于下肢(34.52%)(P〈0.05);50%神经F波出波率降低或未引出波形;神经传导异常程度与脑脊液蛋白升高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51.35%患者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四肢远端肌肉正锐波、纤颤电位出现率(31.25%)与近端(21.5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组患者在电生理上既有神经脱髓鞘损害,亦有继发性轴索损害表现,远端运动神经损伤较感觉神经损伤重,下肢神经损伤较上肢重,神经损伤程度与病情相关,与病程未体现出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临床上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感染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6例成人GB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及疗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麻痹性病变。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其特点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汪琴  王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263-2264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叶爱萍 《中国康复》2007,22(2):115-116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GBS患者(GBS组)进行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30例患者的神经电图、肌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00%。结论:GBS患者引起广泛周围神经及脊神经根的改变,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可对GBS患者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神经损害评分(NIS-LL)、密西根神经病变筛选表(MNSI)、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神经残疾评分(NDS)、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其差异,以期寻找出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评分方法。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个评分量表的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神经电生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各量表的特异度、灵敏度、ROC曲线下面积等,比较不同量表诊断DPN的准确性和诊断效率。结果各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NIS-LL(47.9%,95.5%),MNSI(98.5%,61.2%),MDNS(87.5%,62.7%),NDS(97.5%,13.4%),NSS(52.1%,83.6%)。结论5种评分量表中,MNSI似乎更适合用于DPN的初步筛杏以及流行病学调杏。  相似文献   

7.
Isaacs综合征常具有肌肉痛性痉挛、强直、肌纤维颤搐及自身发作性反复异常放电,病理部位考虑在神经肌肉接头,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来考虑为轴突膜钾通道免疫异常有关。作者报告1例36岁男性患者,经临床典型表现,辅助检查尤其电生理及病理确诊后,曾给予卡马西平(0.6/日)后改用苯妥英钠确有其效,但皆因过敏反应而停用。予硫唑嘌呤(2.5mg/kg)近4个月痛性强直明显好转,治疗8个月肌电图随访完全正常,临床皆呈戏剧性痊愈。随诊两年末再复发。本病自Isaacs(1961)首次报告以来,全世界发现已超过40例,常与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及GBS谱系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GBS患者116例,根据Hadden电生理分型标准将其分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神经病(AMSAN)、不能分型和正常患者。收集患者电生理参数,包括末端潜伏期(DML)、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dCMAP)波幅、传导阻滞(CB)、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分离、F波潜伏期和出现率、自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SEP)等;并根据发病至电生理检查时间分为不同时间段:1~7d,8~14d、15~21d、22~28d和大于28d,统计不同时间段电生理分型特点,并对比不同时间段内AIDP和AMAN患者各项电生理参数异常率差异;比较AIDP和AMAN患者前驱感染史、肢体无力、感觉异常、颅神经异常、共济失调、机械通气症状和脑脊液蛋白水平差异;依据最新GBS谱系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经典GBS和MFS及其亚型,分析GBS谱系病电生理特点。 结果 在各个时间段AIDP和AMAN均为主要的电生理分型,不能分型患者占比在发病3周内较高,3周后未见不能分型患者。AIDP患者发病1周后其电生理参数DML、MCV和F波潜伏期异常率均较AMAN高(P<0.05),且AIDP患者DML、MCV异常率较F波潜伏期异常率高(P<0.05)。AIDP患者前驱呼吸道感染率、感觉异常比例、脑脊液蛋白水平均较AMAN高(P<0.05)。在GBS谱系病中经典型GBS和重叠型患者多呈脱髓鞘或轴索改变,截瘫型、面瘫伴感觉障碍型多呈脱髓鞘改变,MFS、咽颈臂型和多组颅神经型患者电生理检查多正常。 结论 AIDP和AMAN为GBS主要电生理分型,在早期通过电生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于不能明确分型的患者可在发病3周后复查。AIDP和AMAN患者前驱感染史不同,并且AIDP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相对较高,电生理参数DML、MCV异常率较F波潜伏期对AIDP的诊断意义更大,同时结合早期电生理检查对GBS谱系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桥本甲状腺炎临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1992~1996年收治的3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本病青少年发病、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Peter及戴蔼善提出的诊断标准[1,2]。36例中男5例,女31例(占86.1%),男:女为1:6.2;年龄9~18岁,平均15.2岁,其中9~15岁老22例(占61.1%);病程3个月~4年,平均1年4个月;有阳性家族史4例,均为母亲患病。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甲状腺肿大(其中Ⅰ度11例,Ⅱ度23例,Ⅲ度2例),多呈弥漫性,质地中或偏硬,有5例伴有细小结节。21例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总结肾移植术后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1394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有32例诊断为肺结核,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肺结核发生率为2.29%,发病时间为术后6~62个月,中位时间19月,其中术后12月内发病12例(37.5%),12—24个月发病9例(28.1%),24~36个月发病6例(18.8%),36个月以后发病5例(15.6%)。本组所有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或唯一表现,其中高热多见;部分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和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5例(15.6%)患者胸片即高度考虑肺结核,其余27例(84.4%)患者随后行胸部CT考虑肺结核可能性大。9例(28.1%)患者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确诊。6例(18.8%)患者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确诊。其余17例(53.1%)患者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或结合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做出临床诊断。所有患者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原则进行抗结核治疗。经过规律抗结核治疗后30例患者6~18个月后痊愈。此外,T—SPOT.TB与现有的一些结核诊断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结核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结论肾移植术后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也缺乏典型影像学和细菌学证据,诊断困难,而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对于肾移植术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结核菌素试验(PPD)诊断不明确,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中,T—SPOT.TB作为一种新的检测结核感染的酶免疫学方法,可以帮助确诊,利于肺结核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琴  王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63-2264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疾病的发生机制、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策略、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确诊为MG合并GBS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国内外共21例MG合并GBS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共得到国内外MG合并GBS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84岁,平均(44.67±17.11)岁。多数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2种疾病起病时间最长间隔可达23年。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眼外肌无力及迟缓性四肢瘫痪表现,此外一些共同临床特征还包括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面肌瘫痪等。实验室检查提示,所有行肌电图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及低频重复电刺激实验结果均异常,19例患者脑脊液提示蛋白细胞分离,15例患者测定乙酰胆碱抗体阳性,未测定乙酰胆碱抗体的5例患者新斯的明试验均为阳性。经临床治疗后,21例患者中(19例记录)14例患者预后较好(Hughes≤2)。结论:MG合并GBS多见于青年男性,起病前有感染等诱因,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MG及GBS临床表现、乙酰胆碱抗体测定、脑脊液分析结果及神经电生理异常,治疗上应采用吡斯的明、类固醇及丙种球蛋白等联合用药,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5.12)岁。14例患者(35%)有肿物短期内快速生长病史。3例患者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5例患者(共40个恶性病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漏诊5个病灶,误诊4个病灶,31个病灶在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77.5%。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7.1%)、边界不清(82.9%)、内部回声不均匀(97.1%)、微小钙化常见(74.3%)、血流丰富(Ⅱ-Ⅲ级80.0%)。15例(37.5%)患者采用保乳术,4例(10.0%)采用乳房单纯切除术,2l例(52.5%)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占67.5%(27/40)。22例(55%)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64.08±5.87)个月,8例(20%)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7.17±12.02)个月。结论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41例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同时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波幅;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H反射的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结果MS合并PNS损害的发生率为41.4%,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麻木12例(29.2%)、肢体乏力10例(24.3%)、神经根性疼痛2例(4.8%);体征有末梢/根型感觉障碍9例(21.9%)、腱反射减低5例(12.1%)、肌力减低(〈Ⅳ级)5例(12.1%)、肌萎缩3例(7.3%)。神经电生理改变为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F波的出现率下降;神经电位波幅降低;不同程度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末端潜伏期延长。结论MS是一种以CNS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同时累及PNS,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对周围神经损害进行定位,同时可定量反映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的最常见病因,同时又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最主要病因,未经合理治疗的川崎病患儿,其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及继发性节段性狭窄)的发生率高达ZO%~25%,约2%患儿死于心肌梗死或动脉瘤破裂。本文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其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现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川崎病患儿75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3.4岁),其中女ZO例,男55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下列三组。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共3O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3‘1岁)。男1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波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9例GBS患者的尺、正中、腓及胫神经在进行F波检测时的A波出现情况。结果:共检测122条神经,其中有26条神经在F波检测中出现了A波,以胫神经和尺神经的A波出现率最高,分别为33.3%和30.0%,正中神经为14.3%,腓神经最低,仅为6.5%;A波出现率在上肢神经与下肢神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A波类型以前位型最多见,占38.5%(10/26),多发A波次之,占30.8%(8/26),混合型A波占23.1%(6/26),最少见的是后位型A波,仅占7.7%(2/26)。39例患者中有26例于发病1周内进行F波检测,发现有16例(61.6%)至少一条神经存在F波异常,12例(46.2%)至少一条神经出现A波,F波异常率与A波出现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有7例患者虽然F波正常,却出现了A波。结论:临床上当患者上肢神经出现A波时,尤其是多发A波时应引起足够重视,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脱髓鞘性神经病变,A波对早期诊断GBS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腰骶部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的手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腰骶部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根据手术前后临床表现、腹部B超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改变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愈0例,显效5例(18.5%),有效18例(66.7%),无效2例(7.4%),加重2例(7.4%),总有效率为85.2%。无严重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尽早规范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的重要方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丽霞  肖农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1):856-857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吉兰 -巴雷综合征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GBS)与免疫机制有关 ,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 ,体液免疫也参与发病 [1 ]。本文对 10 3例经不同方法治疗的 GBS患者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均符合 1994年 10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综合征诊断标准 [2 ] 。其中男 6 1例 ,女42例 ;年龄 <3岁 35例 ,3~ 7岁 37例 ,8~ 14岁 2 7例 ,>14岁 4例。 10 3例中 5 5例行神经电生理检查 ,其中神经传导速度延迟 1例 ,波幅降低 14例 ,两者均有 2 2例。脑脊液检查 6 5 /82例有蛋白 -细胞分离…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的改变及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容易诊断。但对一些特殊临床表现者则往往误诊.本文报告37例乙脑误诊病例,以探讨其误诊原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系1987~1994年住院患者,占同期住院病例的5.9%。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3岁。均来自农村,全部病例均无(或不明确)乙脑疫苗接种史。诊断、分型标准(见王季午.传染病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37例患者中,轻型6例(16.2%),普通型15例(40.5%),重型11例(29.7%),极重型5例(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