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化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方法,将6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极化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两周后测定两组的QTd及QTcd,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QTd及QTcd治疗分别为41.61±13.01与48.35±15.56,常规组分别为52.68±20.31与60.59±7.3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化液治疗能减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QTd及QTcd,从而可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美西律,普罗帕酮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3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后一周或两周的QTd.QTCd及RR间期.结果:用药前3组的QTd.QTcd及RR间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按碘酮组的QTd,QTcd明显降低(QTd37±15ms与21±9ms,QTcd41±17ms与23±10ms.P<0.05),RR间期明显延长;美西律及普罗帕酮组用药前后QTd,QTcd.RR间期无显著性变化(P>0.05)。用药后胺碘酮组的QTd.QTcd显著小于别外两组(QTd21±9ms与35±8ms,37±13ms,QTcd23±16ms与39±11ms,39±14msP<0.05));但RR间期显著长于另两组。结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者胺碘酮降低QT离散度.而美西律,普罗帕酮对QT离散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给予倍他乐克50-150mg/ld,对照组不给倍他乐克,其它抗心肌缺血治疗同试验组,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心率,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QT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QTd,QTcd显著缩小(P<0.01)。结论:倍他乐克在控制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症状的同时,显著减少QTd及QTcd,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435例健康职工用12导联同步方法描记体表心电图,用美国DMSoftware公司合作产品有线式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自动分析、测量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最小校正QT间期(QTcmin),自动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对照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性别对QTd、QTcd的影响。结果QTd、QTcd均数分别为(47±11)ms、(52±12)ms。女性组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QTcd均长于男性组,但仅QTc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QTmax、QTmin、QTcmax、QTcmin。均长于低龄组,QTmax、QTmin、QT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龄组QTd、QTcd短于低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测得435例健康成人QTd、QTcd均数分别为(47±11)ms、(52±12)ms,QTd、QTcd与性别、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舒冠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探讨该药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对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冠滴丸,5粒/次,3次/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QTd及校正后QT间期(QTcd)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QTd、QTcd均显著缩小,治疗组QTd、QTcd分别为(40.4±16.8)ms和(38.6±14.7)ms;对照组分别为(49.6±17.3)ms和(41.2±15.5)ms,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缩小幅度更明显,与对照组降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冠滴丸可有效缩小QTd和QTcd,提示QT离散度的降低可能是该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进行心电图的QTd及QTcd测定,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之间的差异,观察QTd以及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01.6±30.5)ms对(53.1±11.6)ms,QTcd(107.7±19.3)ms对(58.5±12.6)ms,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或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离散度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记录标准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效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QTd及QTcd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分别从 5 8.7± 15 .1和 64 .1±17.1ms下降至 47.6± 10 .1和 5 2 .6± 11.1ms(P均 <0 .0 1)。术前多支血管病变者的QTd及QTcd均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者 ,且治疗后多支血管病变的QTd及QTcd的下降程度均较单支血管病变更加显著。结论 通过冠状动脉成形术改善心肌供血能够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d及QTcd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的影响.方法 46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经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治疗组给予倍他乐克50~150 mg/d,对照组不给倍他乐克治疗,两组其它的抗心肌缺血治疗相同或相似.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心率,最大和最小QT间期,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QTd变化,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倍他乐克可以使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QTd和QTcd明显缩短(76.5±9.2 vs 64.5±7.3和74.9±9.2 vs 63.7±7.3,P<0.01),而对照组患者的QTd和QTcd无显著变化(78.3±4.2 vs 76.8±5.6和76.7±7.4 vs 74.7±6.2,P>0.05).结论 倍他乐克在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可以明显的缩短QTd,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QTd的缩短是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地改善冠心病预后的一个重要电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的影响.方法 46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经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2),治疗组给予倍他乐克50~150 mg/d,对照组不给倍他乐克治疗,两组其它的抗心肌缺血治疗相同或相似.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心率,最大和最小QT间期,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QTd变化,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倍他乐克可以使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QTd和QTcd明显缩短(76.5±9.2 vs 64.5±7.3和74.9±9.2 vs 63.7±7.3,P<0.01),而对照组患者的QTd和QTcd无显著变化(78.3±4.2 vs 76.8±5.6和76.7±7.4 vs 74.7±6.2,P>0.05).结论 倍他乐克在改善心肌缺血的同时可以明显的缩短QTd,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QTd的缩短是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地改善冠心病预后的一个重要电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其治疗后的改变.方法测量8例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首诊时心电图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并分析其治疗后的变化;检测15例健康小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做对照.结果8例患儿首诊时QTmax、QTd、QTcd分别是(0.58±0.06)s、(136.12±16.14)ms和(142.38±18.67)ms,其中6例经普萘洛尔治疗2~4年后QTd为(112.13±12.82)ms(P>0.05),2例未用药物治疗QTd自动缩至72ms和63ms,1例发现发生尖端扭转室速时QTd增大为172 ms,经利多长因治疗后缩小至106ms.15例健康儿童心电图QTmax、QTd、QTcd分别是(0.35±0.03)s、(28.32±8.52)ms和(35.66±11.45)ms,与长QT综合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离散度明显延长.β受体阻滞剂治疗QTd无明显缩短.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长QT间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并可预测其危险性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联用冠心宁极化液治疗急性心梗(AMI)前后QT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改变,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 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的QTd和QTcd,记录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QTd和QTcd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用冠心宁和极化液能降低AMI的QTd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方法利用标准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74例老年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PCI,术前、术后1日、1周及1月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进行测量计算。结果老年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较术前均显著缩短(P<0.01),分别是术后1日为(52.9±13.5)ms比(57.3±14.6)mS、术后1周为(51.5±10.6)ms比(52.7±12.6)ms及术后1个月为(53.5±11.3) ms比(50.5±13.8)ms,QTd及QTcd缩短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TO病变在PCI术后以挽救了尚存活心肌在改善了心室肌复极的均一性、降低了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CTO患者的预后。对于老年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在仍存在存活心肌(冬眠及顿抑心肌),血运重建后再灌注心肌可恢复电生理功能,且至少在术后1月内改善心肌电活动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将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和时照组(21例)。时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及四周后的12导联心电图,三周后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及HRV的各项时域指标。结果与时照组比较,试验组四周后的QTd、QTcd显著减少,QTmin明显延长,QTmax保持不变,三周后HRV的各项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不同。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能缩小心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使心肌复极趋向同步,并可提升HRV,改善失衡的自主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稳心颗粒与心室复极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稳心颗粒治疗患者46例用药前、后和非稳心颗粒治疗患者46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稳心颗粒治疗组用药前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用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差异(P〈0.01)(;2)稳心颗粒组治疗后QTd、QTcd、QTLcd与非稳心颗粒治疗组QTd、QTcd、QTLcd组间比较,用稳心颗粒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3)非稳心颗粒治疗组治疗前后的QTd、QTcd、QTLc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后能改善心室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心房纤颤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比较治疗组66例患者治疗前后QT间期、QTc间期、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与正常成人对照组60例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QT及QTc间期均明显延长,而QTd、QTcd反而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QTd及QTcd均明显增大(P<0.01)。结论胺碘酮可使心房纤颤患者QT及QTc间期延长,使QTd及QTcd降低。  相似文献   

16.
柳双存  常健梅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5):577-578,593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心绞痛患者行PTCA术前和术后24h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TCA术后QT和QTc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PTCA能显著减少心绞痛患者的QTd,能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陆春雷 《安徽医学》2008,29(5):587-58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QT间期离散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量其早期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间期离散度,对入选患者预后随访2周,并比较QT间期离散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QTd和QTcd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结论QTd、QTcd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89例AMI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者的QTd以及校正QTd(QTcd)变化,并对AMI组有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d及QTcd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QTd及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延长。AMI患者QTd及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AMI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成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测量每例患者心梗后的QTd和QTcd,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心衰的QTd进行比较。结果:QTd、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心衰的QTd值比较关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的发生率降低,临床上可通过QYd测量来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65例对照组在术前24h、术后6、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治疗组支架置入后早期(6h)QTd、QTcd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冠造前后QTd、QTcd无显著改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