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带状疱疹(HZ)的治疗,若从发病早期就行神经阻滞疗法,90%以上的病人可以不发生疼痛而治愈。作者所在医院已治疗HZ患者125例。对其中住院治疗的86例进行研究:分析年龄、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天数相互关系。结果袭明,治愈老人HZ所需时间较长,但于发病早期即行神经阻滞者,治愈率并不因年龄增加而降低。方法:对累及神经已产生疼痛者,原则上应住院治疗,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疱疹累及头部者可用1%卡波卡因8ml行星状神经节封闭2次/d。住院病人应并用颈部连续硬膜外阻滞,白天至少每3小时注药8ml(卡波卡因),夜间疼痛时注药或5~8ml/小时连续注药。患部除敷聚烯吡酮碘(P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老年人中的常见、多发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5.09‰人,在急性带状疱疹期间必定有带状疱疹相关疼痛(zoster associateu pain,ZAP)。又有许多老年病人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s neuralgia,PHN),虽然疼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但有的病人可一直持续到死亡。PHN治疗非常困难,使病人长期生活在疼痛之中,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老年人免疫反应减弱,更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是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化的结果,最常见于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为单侧、自限性、疼痛性皮疹,在老年人中通常皮疹、疼痛情况较为严重,并且更易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及并发症均可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老年带状疱疹需要尽早的诊断、规范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有效的控制疼痛。为了能够积极有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临床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通常呈单侧分布,若分布于两个不相邻神经节支配区域时称为多发性带状疱疹。与泛发性带状疱疹相似,存在一个问题:其基础疾病是否有恶性肿瘤或严重合并症?为此,作者将多发性带状疱疹与普通的带状疱疹进行比较,并探讨前者是否有免疫异常。临床上将多发性带状疱疹分为单侧多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通常是单侧分布的,而不相邻接的2个以上神经节所支配的部位发病类型称为多发性带状疱疹。如此表现特殊临床症状的带状疱疹即泛发性带状疱疹。临床上根据不相邻接的2个神经节支配部位分布情况,多发性带状疱疹可分为单侧多发性,双侧对称性及双侧非对称性。3个以上部位时为多发性带状疱疹(狭义)。据以往病例报告的观察多发性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0—2.7%,平均0.8%。但是笔者在行医数十年间诊治500例带状疱疹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节段性分布的水疱和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此病一般以止痛、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科收治15例老年带状疱疹,根据这组病人年龄大、抵抗力差、疼痛显著的特点,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配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患者可有发疹前和发疹中的急性疼痛和皮损治愈后的疱疹后神经痛。病理学研究证实,急性疼痛期患者皮肤中不仅可见到神经炎、神经节炎,而且可见到真皮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故认为急性疼痛与神经炎、神经节炎和真皮血管炎的严重性有关。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神经节和感觉枝的炎症后纤维变化及血管变化有关。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持续时间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患,近年稍有增加倾向.好发年龄渐移向中老年,以免疫能力低下的胶原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为多,约占带状疱疹中之23%.带状疱疹愈后约10%后遗神经痛,此后遗症不见于40岁以下者,70岁以上的老人发生率可高达30~50%.部位以三叉神经支配区为多.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引起血行播散时其皮疹似水痘而呈泛发性,并可发生肺炎等.其治疗除注意护理及局部用药外,应密切注视患者的全身情况并采用免疫疗法:一、类固醇激素:激素对本病具有迅速止痛并  相似文献   

9.
儿童带状疱疹相对少见,其发病情况国内尚缺乏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儿童带状疱疹发生的明确诱因仍不太清楚,免疫功能受损或免疫缺陷相关疾病是其主要风险因素,尤其是白血病和艾滋病.具有正常免疫力和水痘疫苗免疫后的健康儿童依然可发生带状疱疹(包括疫苗株带状疱疹),尽管总的病情较轻,但少数患儿仍可表现为病情笃重、复发和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用酶标SPA法对68例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及HZ半年后无PHN的患者的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和非HZ患者血清对照.结果显示HZ在发病一周内其抗VZV抗体大都处于低水平,抗体滴度与年龄无关,仅与疼痛程度有关.HZ在发病一周后其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该滴度与患者年龄、疼痛程度均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抗VZV抗体滴度越高,疼痛程度也越剧烈.无PHN者在发病半年后其抗VZV抗体均降至正常水平,而有PHN的HZ在一年后抗体仍呈高滴度,显示PHN的发生与抗VZV抗体有密切关系.而对照组抗VZV抗体呈阴性或低滴度阳性.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病 ,其诱因和并发症复杂 ,为此我们探讨了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 36 0例患者的诱因和各种并发症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本院住院带状疱疹患者36 0例 ,男 2 18例 ,女 142例。1.2 发病年龄  36 0例按不同年龄分为 3组。A组 :6 0岁以下 136例 (37.78% ) ,B组 :6 0~ 70岁 10 8例 (30 .0 0 % ) ,C组 :70岁以上 116例 (32 .2 2 % )。1.3 皮损分布部位 皮损分布在肋间神经区者 16 8例 (37.6 7% ) ,腰骶丛神经区92例 (2 0 .6 3% ) ,臂丛神经区 42例(9 .42 % ) ,颈丛神经区 30例 (6 .73% ) …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双侧双重带状疱疹。患者女,64岁。左头面及右腰腹起簇集水疱伴疼痛7 d。皮肤科检查:左侧头面部见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见簇集分布的丘疱疹、水疱,少许脓疱,周围红晕明显,尼氏征(-),少许破溃、结痂,左眼睑肿胀明显;右腰腹部见多处簇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双侧双重带状疱疹。同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命名、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34岁 ,农民。因左额面部起红斑 ,水疱 3天 ,高热昏睡 1天 ,以带状疱疹于 1995年 1月 2 5入院。 3天前 ,患者左额左上面部发生红斑上成群的水疱、血疱伴烧灼样疼痛 ,当地给予VitB12 等药物治疗 ,皮疹及疼痛无好转。 1天前 ,患者突然高热、惊厥、剧烈头痛伴呕吐 ,很快进入嗜睡状态 ,急来诊。患者已有 2年的SLE病史 ,一直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入院时强的松用量是 30mg/日。查体 :T 39 8℃ ,P 110次 /分 ,R 2 8次 /分 ,BP 12 6 / 18kpa嗜睡状态 ,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等大直径 4mm ,对光反射存在。心肺腹系统检查无异…  相似文献   

14.
作者调查了42例带状疱疹,其中39例患过水痘。年龄30~40岁3例,40岁以上39例。他们都有一种以上引起免疫降低的因素(年龄、外伤、器质性疾病、感染、精神紧张等)。通常带状疱疹的广泛度和严重度取决于病人的免疫缺陷的程度。最严重的是泛发性带状疱疹,常见于有显著免疫缺陷者,并且与恶性肿瘤及大剂量免疫抑制疗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皮质类固醇治疗带状疱疹,各家报告的结果不一致。这些报告都是依据少量的病例,因此不能确定其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本文研究了60例带状疱疹,不包括伴有结核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恶性病和消化道溃疡的患者。60例中,30例是实验组,除外用洗剂和注射维生素B_(12)外,服用倍他米松片;另30例是对照组,给予  相似文献   

16.
仙人掌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法:鲜仙人掌适量(按病变范围大小决定),去掉其表面小刺,捣泥后加糯米粉或面粉搅匀为糊状,敷于患处约1cm厚,用麻纸复盖,绷带缠裹,每天一次,一般2~3次即可痊愈。笔者共治13例,均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丙种球蛋白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1995年2月至1996年12月对54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是一种侵犯感觉神经的良性病毒性疾病。在不少的患者中,也可导致肌肉麻痹。本文报告2例。例1.女性70岁,因左肩区剧痛并放射至上臂而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左肩和颈部感觉过敏,颈或肩关节无运动受限,实验室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内。胸、颈椎和左肩部X线检查无病变。连续心电图检查正常。住院第3天,在第4和第5左颈皮节处出现小疱疹,诊断为带状疱疹。次日,患者主诉左上臂“沉重”且不能动,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符合周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该病毒通常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可导致病毒活动,引起皮肤及神经症状。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丹毒”,“串腰龙”,俗称“蛇丹”,“蜘蛛疮”。常突然发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成群聚集性小水疱,常伴神经痛;以皮肤红斑,灼热刺痛,簇集水疱为主要特征。近年来临床报道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并发的肝功能损害白秦玉(青海医学院附院810001)有关带状疱疹的各种临床表现曾有不少报道,但内脏损害的少见,我们收治住院的65例中,肝功能损害并非少见(共12例占18.46%),为探讨其间的关系,本文特作如下分析。一一般资料1.1病例: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